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尤三力的博客
尤三力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69
  • 关注人气:2,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遍青山人未老----上武当山

(2013-11-25 22:21:57)
分类: 旅游与摄影

   今年的十月我利用休假时间从深圳飞到了襄阳看望我的二姐,借此我上了武当山。

   作为一位湖北生湖北长的地道湖北人,我竟然没有去过位于湖北省内的武当山,说起来没人相信,这其中包括我本人。因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旅游狂,大陆的山川,包括庐山、黄山、泰山、华山我都先后爬过;佛教的圣地五华山、普陀山以及五台山我也去拜过。这次说什么我也不会放过上武当山的机会。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我乘车经汉十(武汉至十堰)高速大约一个半小时就抵达了武当山的山门。

   晨雾慢慢散去,阳光下的武当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雄伟,如果不是因为武当道教圣地的名气,武当山看上去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山峰。这再次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我参加了当地武当一日游的散团,因此必须在当天下午四点从武当山乘车返回襄阳。于是我听从了当地一位小导游的建议,选择了乘坐索道缆车上去,然后步行下山的线路。

   上武当首先要买门票。门票成人是240元,内含索道缆车。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购买优惠票,票价170元。我第一次有幸享受了老人的优惠票,不过一定要验明正身才能购买,幸好我带了身份证,所以老人出门在外随身携带身份证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让我感受极深。现在看来,人老了不见得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只要很健康,能吃能睡两条腿还能跑得动,真得很幸福。

过了武当的山门,我乘坐武当山游区的车来到了太子坡。太子坡又叫复真观,是至今保留比较完整的道教建筑。我跟着一名小导游,一边走一边听她讲武当山道教文化的来龙去脉。从玄武讲到张三丰,从五行谈到养身,不知不觉我进入了太子殿。小导游将我们带进了一间房间,我们十几个人被排成几行,一位道士面对我们正襟危坐。他一脸正经地给我们谈了一通人生道理,两眼却对着我们扫来飘去,然后给了我们每人一个护身字符。我手拿字符虔诚地走进了另一间房子,房门随即关上。房间里有好几位道士,每位道士面前都有一位游客。我也坐在一位道士面前,他让我在字符上写下自己出生年月,然后看了一眼,马上就告诉我“你属龙,五行水命。水命是辛苦命,不过以后你就不会再辛苦了。”是啊,真准!我爹给我取了一个三力的名字,就是让我干活要拿出三倍的力气!这不就是命中注定的辛苦命嘛!正当我内心佩服这位道士能掐会算时,他突然用指头点着我面前一张纸,两眼直盯着我,小声问道“你是愿意捐三百、六百还是九百元?”我一下子有点蒙,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一脸茫然地望着他。他再次重复了他的话,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绕了这么大个圈是为了让我捐钱。我小声地说“你们不是说一切自愿,量力而行吗?”他看我没有捐钱的意思后,马上变了一副面孔,一句话也不再多说了。我立即起身提着行囊溜了出来。

走出太子殿我有一种失望被骗的感觉,想起道士飘逸不定的眼神和引诱我捐钱的语气,嘴里像吃了一个苍蝇,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刚踏进道教圣地的虔诚感觉,顿时没有了。

十月份游武当,人不太多。乘坐索道缆车几乎不用排队,随到随上。我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金顶脚下。从索道站到金顶,有三十分钟盘山路。正值中午饥渴万分,我吃了一点东西,喝了两口水,感觉好些就开始爬山了。好久没有爬山了,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就气喘吁吁了。不过很快我就调整过来了,不到二十分钟我就站在了金顶上了。

金顶位于武当的最高峰,海拔1612米。巴掌大小的地方挤满了人,有旅游的,有远道而来求神拜佛的信徒。瓦蓝的天空下,金顶的四周被香火笼罩。我在路上碰见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就是从湖北省枣阳市赶来武当烧香还愿的人。她为了在金顶上烧第一炷香,饿着肚皮一大早就赶着上了武当金顶。我被她的虔诚所感动。

我就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在金顶拍照留影到此一游后,就开始匆匆下山了。沿着山路我一路狂奔,三个小时的路程,我只用了不到两个钟。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山的路上,我的两条腿,尤其是右膝关节酸痛难忍。多年前,我就发现我的膝关节已经出了问题,骨科医生建议我不宜再做登山活动。但是我每次都在高山面前忘乎所以。上山觉得人未老,下山才知廉颇老矣!

下午三点我第一个来到了山脚下等车回家了,结果直到五点半人才姗姗来齐。

当晚我回到了二姐家,从二姐夫口里我才得知,最值得一去的武当南岩和紫霄宫我却没有去。

遗憾,还是遗憾。看来我有可能为了这些遗憾二上武当。

再见了武当,我会再来!

 踏遍青山人未老----上武当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上武当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上武当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