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西藏察隅做义工-------从察瓦龙出藏

标签:
西藏察隅义工察瓦龙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我最近两次来西藏察隅,都是从四川成都飞林芝八一,然后乘车经318国道,走然察线到察隅。这条线路我太熟悉了,这次返回深圳,一定不要再走回头路了。
从援藏同事那里我了解到,有两条线路可以考虑。一条从西藏昌都飞成都;一条走丙察察线,乘车经察瓦龙,云南贡山丙中洛,到大理,然后改乘飞机回深圳。我从内心更喜欢走第二条线路,因为这条线路不仅风景美,而且要经过著名的怒江大峡谷,道路之险堪比进藏线路之最。
六月十一日清早,我搭乘医院派出的车,司机还是白玛罗布,他开车我是一百个放心。在王院的目送下,我静悄悄地离开了察隅县。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是清悄悄地来到了察隅,王院长和普琼副院长两人在街边的小餐馆迎接的我。
汽车离开县城不远,就驶入了一条土路,沿着山谷向东南方向缓慢行进。这条路的确难行,道路狭窄,路面仅仅只能通过一辆车。有时为了错车,白玛三次主动倒车让对面的车先过。道路崎岖,路面高低不平,坐在汽车里就像当秋千一样,颠来晃去。好几次我的头撞在车门上,痛得直叫,惹得白玛笑出声来。有两次我们的汽车陷进泥坑,只得启用四驱艰难地爬出泥沼。
我边走边向白玛打听,这条路上的情况。从察隅县到察瓦龙的距离是一百九十公里,一路上我们要翻越大小雪山三座,翻越雪山对我而言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日东。白玛将车拐进了通往日东的小道,开进了一片大草甸上。停车后,我们将带的牛肉干、大饼还有牛奶,放在一块草甸上,席地而坐,开始了中餐。附近的藏民见我们远方的来客,立即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头顶蓝天、白云,绿油油的草地当坐垫,吸着清新的空气,喝着酥油茶,啃着白面大饼,咬着牛肉干,这种爽快的日子到哪里找哦!这种优美的环境很快就要结束了。。。。。。
中餐后,我们立马动身继续向前。随着海拔缓慢降低,我们渐渐走进了一片热带森林。参天的大树,清澈透底的溪流伴随车旁,实在太美了。我建议停车到小溪边歇歇,得到了白玛的赞同。我们一行在湍急的小溪边,洗洗脸,照照相,小歇之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条称为目马河的溪流,开车继续向察瓦龙前行。
当我们沿着目马河一路下行,终于看到目马河融进了滚滚的怒江。翠绿的目马河和黄色浑浊的怒江就像泾渭分明的两条龙绞缠在一起,转眼之间目马青龙就被怒江黄龙无情地吞没了。
汽车跨过怒江大桥后,一直沿着怒江河谷行驶。怒江两岸陡峭的高山,光秃秃的岩石上竟然没有一棵树。来察瓦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怒江两岸可见漫山遍野的仙人掌。“什么?西藏还有沙漠的植物?”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断地反问医院的同事。他们点头告诉我“这是真的。”我正在沉思,白玛指着前方路边,“尤老师,你看前面路旁都是仙人掌。”我顺着他的手望去,果不其然沿着路边的山坡上下,长满了高大的仙人掌。为什么这里会长仙人掌呢?我仔细一样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怒江两岸缺少植被,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怒江河谷就像一个大烤锅,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局部沙漠小气候。由于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最终怒江两岸只能由耐旱的沙漠植物仙人掌取而代之。
这一夜我睡得特香,也许是白天太兴奋,太累,也许是圆了我来察瓦龙的心愿。
半夜我起身上洗手间,推开窗子,看见漫天的星斗,我竟然被这迷人的夜景陶醉。
夜空下的察瓦龙就像一个酣睡的小男孩,仰卧在怒江河谷的摇篮中,远处传来的怒江湍流声,仿佛就像熟睡孩子发出的鼻息声,在整个夜空里回响。
我伫立在窗前,轻轻地抚摸着察瓦龙小男孩,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