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西藏察隅做义工-----老带新合作抢救重症窒息成功

标签:
西藏察隅义工抢救窒息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正在这时护士格曲戴着手套急匆匆地从产房一路小跑冲进办公室,大声喊着“刚出生的孩子不太好!”她说完就转身向产房跑去。曲尼、次桑和我三人立即起身向产房奔去。
一进产房门,我就看见孩子全身苍白,四肢松软,没有任何反应。“麻烦,孩子重度窒息了!“我内心嘀咕着,口里没有说什么。这时曲尼医生已经带着次桑在产床上开始抢救孩子了,经过十多秒的复苏效果不太好。我建议立即将孩子搬到复苏台上,重新摆好体位,再次复苏。慢慢孩子肤色有了变化,开始有了哭声和呼吸。但好景不长,孩子病情再次恶化,心率慢,心音弱,呼吸和哭声消失。曲尼立刻喊着“一、二、三”的口令,开始心外按压,我拿着复苏囊与她配合给孩子进行正压通气。这时次桑和其他的医务人员在一边帮忙协助,大约数分钟后,孩子的心率慢慢快了,肤色再次转红,四肢开始有了反应。这时我将手中的复苏囊交给了次桑,让她接手给孩子继续正压通气。看到孩子的病情慢慢稳定,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缓缓地放了下来。
我一边看着曲尼和次桑俩人的配合,一边借此病人向她们俩和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讲解“新生儿复苏”的要点,以及复苏后护理观察的重点。
在产房经过大约近二十分钟的复苏抢救和观察,最终将这个重症窒息的新生儿男婴,从死亡的边缘上给救了过来。
当我们准备将孩子转进病房时,曲尼医生抱起孩子对我说“给孩子照个像吧。”我二话没说从工作服口袋里,拿出手机对着孩子和两位藏族女医生“咔嚓”“咔嚓”连拍了两张。
这次抢救孩子的过程,让我看到了曲尼带次桑复苏的场面,这是一个老带新合作的新局面。
学习临床医学就是一个老带新的过程,今天曲尼带次桑,明天次桑就会像她的老师曲尼一样,带新来的同事。就这样即使有人那天可能离开了察隅县医院,但医疗技术和好的传统,会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方式,一代一代的相传下去。
我相信察隅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会一天比一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