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婴幼儿喂养的最终目的与发育目标

(2013-03-12 06:02:02)
分类: 喂养与营养

上月医院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约我和深圳电视台《妈咪宝贝》栏目谈谈三岁以内孩子喂养与发育的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我曾经在家长学校和我的博客中多次谈过,但从来没有就这个话题写一个专题的博客。今天就借着这次采访,我将头脑里的访谈提纲草拟如下,供各位家长参考。

今天我想围绕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喂养话题聊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各位家长给孩子喂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第二、喂养对孩子的发育有何长远的影响?

给孩子喂养,不论是喂奶还是辅食,到底是为了啥?也许家长猛一听,会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也许会觉得我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为了孩子的营养呗!我想这是许多家长异口同声的答案。对,不错。吃是为了孩子营养,吃好是为了让孩子多长肉多长个子。除了这个目的之外,家长您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我在门诊也好,家长学校也好,很少有家长能回答这个问题。正是这个认识上的单一或误区,才导致了许多家长在孩子喂养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给孩子的发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障碍。

好,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谈谈给孩子喂养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说喂养仅仅是让孩子吃得又多又好,让孩子长得又胖又壮的话,那孩子的喂养也到简单了许多。给每个孩子从鼻子插一根鼻胃管,按照书本喂养的营养要素要求,按孩子营养需求量直接将奶或食物注入到孩子的胃内,喂养也就不需要那么费劲和伤脑经了。

孩子从一生下来,从吃第一口奶开始,会吃奶吃好奶就不是我们家长给孩子喂奶的最终目的。因为我们人类的主食最终不是奶而是饭。因此我们喂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最终学会吃饭,在三岁前完成从奶为主食向以饭为主食的成人食物的转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婴幼儿喂养本身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既然喂养是孩子发育的问题,那么就一定有一个喂养发育目标的问题。在三岁内实现向成人食物转化就是婴幼儿喂养的终极目标。

那么转化为成人食物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第一、孩子吃的食物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吃奶为主到吃饭为主;第二、随着食物的种类的改变,喂养的工具也从奶瓶进食转变为用勺子和碗吃饭,即使吃奶也不用奶瓶而用小杯子喝奶了;第三、孩子进食的行为由家长主动喂孩子被动吃,到孩子可以自己动手主动吃饭;第四、喂养的餐次由开始的每日多次喂养,逐渐减少直到每天三餐一点一奶;第五、从一出生昼夜吃奶到像大人一样不再吃夜食,只在白天进食等。

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个食物的转化,那就是要依靠我们家长您给孩子按时添加辅食,逐步改变辅食质地和硬度,以及给孩子更多的主动进食机会就可以了。具体操作可以看看我写的有关博客。

在孩子实现喂养发育最终目的的过程中,孩子整体的发育通过科学喂养得到了良好全面的发展。比如首先通过给孩子喂养泥糊状辅食直到颗粒状食物最终能吃固体食物,孩子的咀嚼吞咽消化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否则孩子到了三岁只能吃软饭;由于孩子口腔和咽部肌肉的锻炼,孩子不仅进食能力提高,也可以通过吃来推动言语的发育;随着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进步,孩子能吃的食物的种类慢慢增多,这些食物的色香味可以不断地刺激孩子味觉、嗅觉和视觉,以及这些感觉和口腔肌肉运动的进一步的协调,促进了孩子大脑的发育;同时孩子主动用手捧奶瓶吃奶,到后来让孩子用手抓饭直到自己用勺子吃饭,这一切对于孩子的手的精细功能,以及手眼嘴的协调能力提高,是百利无一害;这种由奶瓶到用勺子喂养工具的简单改变,也彻底地改变了孩子的进食行为,由被动吃奶到主动进食,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从自己独立吃饭开始迈出了可喜的人生第一步;通过孩子与大人的共餐,不仅提高了孩子进食的欲望,还增进了孩子愉悦的情绪,享受到了与家人进餐的快乐,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随着有规律的喂养,喂养餐次的逐渐减少,尤其是不断减少夜奶直到停止,孩子的昼夜和规律睡眠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形成。这一切都与我们家长给孩子的科学喂养密切相关,

一个简单的吃,吃什么以及怎么吃会给孩子带来了如此之多的发育,家长您当初给孩子喂养的时候想到了吗?到现在家长您还认为喂养仅仅还是为了孩子的营养吗?我想家长现在或多或少可能已经改变了当初的答案了吧。

喂养是孩子发育的需求,喂养本身也是孩子最早发育的一个阶段,那么喂养也是孩子早期发育的重要的内容。

既然喂养是孩子全面发育的基础,建议家长您尽快改变过去那种喂养就是仅仅为了孩子的营养去填鸭式的喂孩子的错误理念和做法将三岁内的喂养过程作为促进孩子全面发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绝好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