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孩子听得见,不需要做听力筛查。”这是我在儿童保健门诊时常听到少数家长对于建议给孩子做听力筛查时的态度和回答。“孩子听得见不一定听得清哦!”我立即对此给予了答复。
对于孩子听力的筛查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家长平日看到孩子对于声音的反应,比如新生儿对于声音会出现皱眉头、四肢舞动甚至会大哭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行为测听。由于刚出生的孩子听力较差,往往需要较强的声音刺激才能引起上述的反应。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听力损伤程度分类标准分为五级,那么用常规的体检和父母平日的观察识别几乎难以在孩子一岁内发现轻到中度的听力障碍。那么通俗来讲,父母和医生只能观察到那些有严重听力问题的孩子,对声音没有任何反应的孩子,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聋子。
那么怎么去识别出那些有轻度和中度的听力障碍的孩子呢?现在全世界采用的是听力筛查仪器来测试孩子的听力,这个方法就是客观测听法。给孩子做听力筛查,可以筛查出一些家长观察不出的有听力问题的孩子。这样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错过听力障碍诊断和干预的关键时期----生后3—6个月。
孩子有听力障碍的最终恶果不在于聋而在于哑,就像民间所说“十聋九哑”。因为孩子的耳朵听得清楚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哪怕轻度的听力障碍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我们能早期通过筛查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在生后六个月内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干预,即使孩子今后耳朵听力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可以达到孩子虽聋但不至于哑巴。
这就是我们提倡早期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的意义。
孩子听得见也要做听力筛查。家长现在您明白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