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西藏察隅做义工-----看病难
(2012-07-12 08:04: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来察隅县不知不觉一个半月了,说实在话,我还真喜欢这个地方了。作为一个内地人,假如要来西藏高原生活的话,我一定选择林芝地区的察隅县。因为这里海拔在三千米以下,气候宜人,不冷不热。食物丰富,不仅有西藏当地的糌粑、酥油、牦牛肉和藏香猪,还有水稻、小麦和青稞。水果就更加不用说了,因为靠近云南、印度和缅甸,南北四季的水果都能生长,我在这里吃过当地的西瓜、枇杷、香蕉、桃子、李子、芒果等。但是让人感到担惊受怕的是在察隅县病不得也病不起,一旦得了大病或急病,很有可能要把老命丢在此地了。因为这里千好万好,就是一点不好,看病太难了。下面我想讲讲我在察隅看到的几个看病难的故事吧!
那是一个周天,我正在医院医生办公室,从下察隅来了一位四川男士,他是昨晚在从察隅县回家的路上,从摩托车上摔下来,右侧锁骨骨折了。当时天黑路远,无法及时来县医院看病,他只好忍着剧痛,自己用手将错位的骨折简单地“复位”。今天一大早由朋友开车送来,结果周休医院不能拍片,只好在县城过夜,第二天才拍了片作了相应的骨折处理。
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位来自乡下的女病人,她的小腿被狗咬伤九天,因为伤口感染下面卫生院无力治疗才转来县医院。我是第二天医院大查房才见到这个病人。当时我看到她的伤口已是皮开肉绽,伤口红肿,还有分泌物。我关切地询问王院长“她打了狂犬疫苗了吗?”王摇摇头,“为啥不打呢?”我不解地问道。“这里没有狂犬疫苗。”“是吗?防疫站没有吗?”“没有。要打狂犬疫苗,就必须到地区林芝八一镇去买。”我听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么这里被狗咬伤怎么办?”我不安地问王院长,接下来我听到的回答,让我即难以置信,又让我感到一丝的“安慰”。“我在这里工作三十年了,还没有见到一例狂犬病。这里的狗咬伤后,不会得狂犬病。”哇塞!太神奇了!西藏真是一片净土,连狗都不会带狂犬病毒。后来我一直很关注这个病人。你想知道我关注她什么吗?我说了你会更难相信。这个病人不仅没有打狂犬疫苗,甚至连破伤风抗毒素都没有打,我担心她会不会得破伤风,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太长,这个病人短期有可能不发狂犬病,但破伤风一定会发。结果她安然无恙。看来这里连破伤风也没有。因为缺医,什么都没有,上帝才赐予西藏察隅这片净土,才给了当地人顽强的抗病能力。上帝是公平的!
这里除了内外妇儿之外,其他的专科是没有的。怎么办?我在这里见到俩位严重的皮肤病患者。一位是双下肢皮肤弥漫性红肿流水,王院长告诉我,这是稻田性皮炎,在当地很常见。没有皮肤科医生,外科医生就是皮肤科医生了,他们让病人到山上采集蒲公英,捣烂后外敷在腿上,不几天就好了。这种处理在内地是很难想象。还有一位女病人,从乡下跑来看病,四肢头面严重的皮肤病,她是在四个月前,在沼气池里劳动患了皮肤病。因为路远,无法就医,拖到今天,被皮肤疾病折磨的实在扛不住了才来县里就医。我当时在病房,她第一个找到我,我面对这个病人爱莫难助,一筹莫展。我提出这里没有皮肤科,这样严重的皮肤病只有到林芝八一镇去了,她听后很失望,也很为难。我知道她不去八一镇病难去除,真去路又太远。我只好将这个病人带到了王院长办公室,王院长说我用点药试试看吧,假如不好你只有到地区医院了。结果,三天后这个病人的皮肤明显好转了。缺医看病难,也锻炼了当地医生的本事,也被迫地“违反了”行医规定。
这次下乡筛查先心,我到了竹瓦根镇下属的三个行政村。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让我开了眼界,村村有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文化室,配有太阳能的冲凉房,太阳能的路灯,当然也有医务室,还有培训了一周就上岗的“村医”,但医务室空空荡荡,一片药也没有。我在为孩子筛查先心的过程,当地村民听说来了医生,纷纷跑来看病。在然巴村,我遇到了俩个孤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一位老人患有严重的骨关节病,已经行走非常困难了,另一位患有感冒,看到他们痛苦的面容,看到他们期待的眼光,我这个手无寸铁的医生,也只能用嘴来安慰他们。虽然我没有解决他们的痛苦,他们也不可能从村里跑到县医院看病,但是他们依然双手合十对我感激地说“扎西德勒!”面对这对善良的老人,我真的是无语,内心如刀绞。村里有“医”无药,广大农民又如何看病呢?
几天前我在病房看了一位来自察隅县最偏远的古拉乡的孩子,父母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翻山越岭来到县城看病。孩子就是一个简单的上感,没有必要住院,我就开了口服药给他。没有想到昨天父母带着孩子又来找我,孩子感冒没好又开始了拉肚子。我本想给他再开点腹泻的药在门诊治疗,但孩子的父母一脸的为难,县医院的职工告诉我,他们想住院治疗,因为住在县城对于他们来讲是太贵了。哦,我顿时明白了,立即收孩子“住院”了。我这才明白了,对于察隅县偏远农村的农民来讲,看病难还包括了吃住难的问题。
看病难!看病难!何时才能让西藏察隅县的人民看病不再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