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西藏察隅做义工-----抢救昏迷抽搐的女孩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昨夜九点,我刚刚从外面散步回到房间不久,同事小朱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病房来了一名十二岁昏迷抽搐的女孩。我们俩立刻出门赶往医院。从我们的住地到医院只有五分钟的距离,我们很快就到了医院,穿上工作服就投入了抢救。
我们看到病人时,孩子的抽搐基本已经控制了,但是仍然处在昏迷烦躁的状态。我立即作了简短地检查,发现孩子意识有障碍,左侧面瘫和同侧肢体活动减弱,对孩子的病情立刻作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孩子脑袋有问题。立即先脱水,然后再做腰穿。在内地肯定就拖着孩子去做CT了,但是在西藏察隅县是没有这个条件。经过简单地治疗之后,很快孩子慢慢地安静下来了,现在的孩子的情况可以做腰穿了。但是全院竟然连一个腰穿包都没有,只有胸穿包,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我们决定用胸穿包代替腰穿包为孩子做腰穿。这时王院长来了,他说好像医院还有一根腰穿针。
王院长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当地被称为“王一刀”,同时也兼职医院的麻醉。我相信他经常做麻醉很可能有腰穿针。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两分钟的时间,王院长就拿着一根12号的腰穿针兴冲冲地跑了过来。由于时间太紧迫,只对腰穿针作了一个简单的消毒之后,我们就开始给孩子做腰穿了。我和小朱两个男人,加上护士长,三个人一起固定好孩子的体位,产科江医生打着手电照明,儿科曲尼医生协助配合王院长做腰穿。利用孩子短暂安静的那一片刻,王院长手握的腰穿针已经顺利地进入了孩子的脊髓腔,看到清凉的脑脊液流出来,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我由衷地佩服王院长,说了一句话“你不仅是王一刀,还是王一针哦!”。我知道王院长在这个急救关键时刻,能担着巨大的风险为孩子做腰穿实属不易,同时腰穿能否成功对于孩子的病情判断也至关重要。
腰穿之后,医院化验室却不能做脑脊液检查,甚至连基本常规都做不了。我们只能凭着肉眼的观察对孩子大脑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王院长和我们四个医生一起,在办公室对孩子病情作了一个简单分析和讨论,我谈了我的看法和建议,得到了大家认可之后,为孩子拟定了一个初步诊治方案。大约十一点在孩子病情稍微稳定之后,我和小朱才离开了医院。儿科曲尼医生留下来继续工作,她也是在家休息,和我们一样被电话招到医院。
这就是西藏察隅县医院的工作现状,在这里不分休息和值班,在这里没有专业之分,遇到抢救大家一起上,有事情大家一起做。医院条件虽差,但大家的心是齐的。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今早六点从病房传来消息,孩子已经清醒了。但孩子的生命还未转危为安,诊断仍然不太明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