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从孩子患病中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六)---做一个有头脑的人
(2012-04-10 06:17:40)分类: 儿童医疗 |
关于家长从孩子患病中到底应该学些什么?我已经先后写了五篇博客了。想想家长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要写的东西也不少,但是我以为家长您应该做一个有头脑的人,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天想与家长聊的话题,也是我为此题写得最后的一篇博客。
这么多年来,我观察到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病情了如指掌,好似孩子的半个良医;有的家长对孩子患病除了着急上火什么也闹不明白,即使有的家长看了不少书查了不少资料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家长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几乎每一个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学习,在思考。学习了解孩子得的什么病?这个病有危险吗?用什么方法治疗比较好?吃什么食物比较适合孩子?等等。但是家长学习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想家长您是不是一个有头脑的人才是差距所在和问题的关键。
何谓有头脑的人?我以为就是四个字“冷静”与“思考”。
善于思考的前提必须要头脑冷静。孩子生病家长着急完全可以理解,但着急上火却是有害无益。道理很简单,孩子一病家长您就着急上火,这时头脑肯定不会很冷静,这样不利于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也不利于与医生的交流,更不利于对不同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即使孩子多次患同样的病家长您也一样摸不清头绪。反之,我发现大凡对自己孩子病情叙述很清楚的家长一般都比较冷静,谈问题比较有条理,对医生的分析和诊治意见理解比较到位,孩子病后也能从中悟出一些道道来。总之有头脑的人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
有头脑的人是比较会思考的人。比如孩子为什么感冒?是护理不当还是家庭环境有问题?这就是从结果反推寻找病因的思考过程;又比如孩子为什么咳嗽?是鼻子倒流呢?还是哮喘呢?还是其他的原因呢?这就是一个从孩子的疾病表现寻找疾病本质的思考;当孩子出现多种症状如呕吐、发烧和腹泻等,先处理什么后处理什么,这也是一个抓主要矛盾的辨证思考的过程;孩子用药的效果如何?这其实是用实践来检验思考是否正确的一个验证过程;孩子病后的有哪些体会、收获和教训?这就是孩子病后小结的过程也是一个去伪存真一分为二的思考过程。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患病过程中,不管家长您是否有意还是无意头脑里都在思考,只是思考的方法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认识疾病就像盲人摸象,片面思考的人就会将大象的鼻子或尾巴误认为是大象的整体;全面思考的人就会从大象的鼻子开始逐步摸到大象的尾巴,从而得出对大象的整体认识。
人的思路与知识不一定成正比,就像有人所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头脑里只有知识而无思路,那只会使家长您看书上网越多越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头脑与思路呢?我建议家长您学点辩证法学点哲学。不仅对学习孩子的疾病有益,而且对持家与工作也同样有益。因为道理太简单,做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好头脑。
假如家长您是一个有心的人,一个有头脑的人,我相信家长您一定会从孩子的患病中悟出许多道道来。不管您信不信,我是信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