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爸,您在哪里?(一)
(2011-09-29 06:24:33)分类: 儿童教育 |
昨天下午,一位四十左右的妈妈带着自己三岁多的儿子来到门诊。开始她妈妈主要围绕着孩子的感冒描述孩子的病情,慢慢情不自禁将话题转到了孩子不愿上幼儿园上。从妈妈简单介绍中,从妈妈那张发愁的表情中,我开始了解眼前这个孩子的问题。其实这个妈妈有了两个女儿,现在已经都十岁左右了,这个儿子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喜。因此可以想象,可以理解,这个儿子在这位母亲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了。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到了三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去了幼儿园几乎快四周了,每天都哭着不愿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后,一直哭闹到妈妈来接他为止。幼儿园的老师反映,她儿子不仅一直哭,而且胆子小。让这个母亲感到很为难,送也心痛,不送更不行,每天母子俩都处在煎熬之中。我听后心中已经明白了,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孩子他爸呢?”“他爸长期在东莞打工,每月只回来一次。”我无语了。
孩子在三岁以内的发育是非常关键,其中包括孩子性心理的发育。在这个期间,孩子从两岁起有了性别的意识,有了男女孩子的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别识别。但是光有性别的识别是远远不够,孩子在心理的发育中,还有一个社会性角色的转化。通俗来讲,就是男孩子不等于男人,女孩子不一定就变成一个女人。在孩子的性角色的转化中,父母就是孩子成为男人和女人的最早的启蒙老师和榜样。
这个男孩子,为啥胆小?为啥一上幼儿园就这么焦虑不安?其实在他身上主要是恋母情结太深了,女人味太浓,太柔弱了。我以为主要是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角色的长期缺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加上中年得子,母亲格外关爱备至,无形中之中,在孩子身上投射了太多女人的阴气,这样孩子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就是必然的结果。
像这个家庭的例子,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不能说很多,但的确不少。有的是父亲长期因工作忙不能顾及孩子的养育;有的即使长期在家,也常常大权旁落,话语权被一群强势的奶奶、外婆,还有母亲剥夺;有的是自己缺乏这方面意识,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父亲和孩子面前的那个唯一男人;还有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父亲本身就缺乏男人味,这是因为在他自己的成长中,就已经被女人化了。
“孩子他爸,您在哪里?”这是我发至内心的呼喊,也是代表当今的这些小男孩,未来的男人和老爷们,在向孩子的父亲发出的呐喊。你们救救您自己的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