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飞机失事原因(二):增压控制系统手动模式,驾驶舱氧气耗尽

标签:
危机管理 |
分类: 刘蒋巍谈管理 |
绝命航班:盘点飞机失事原因(二)波音737增压控制系统处于手动模式,驾驶舱氧气耗尽,机长昏迷,没有和塔台联系,自动巡航,燃料耗尽,飞机坠落
文/刘蒋巍
事件发生在2005年,一架波音737飞机在起飞13分钟后突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但是飞机一直保持在预定的航线上。
盘点飞机失事原因(二)波音737增压控制系统处于手动模式,驾驶舱氧气耗尽,机长昏迷,没有和塔台联系,自动巡航,燃料耗尽,飞机坠落,无幸存者
现代商业客机航班上都装有一个增压控制系统,它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两种。
当飞机的爬升高度越高,空气就可以越来越稀薄,客舱内必须要进行加压,才能保证机上的人员正常呼吸。如果机舱内不加压的话,就像是个登山运动员,不背着氧气瓶去爬珠穆朗玛峰一样,结果是可想而知。
所以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增加控制系统通常都会处于自动控制。它会根据飞机的飞行高度自动调节机舱内的压力,以保证飞机上的人员正常呼吸。为了确保机舱内的空气循环、氧气含量和维持舱内的压力平衡,机尾部也会有一个初期的阀门。如果飞机舱门密封性不好,产生漏气,将会危及飞行安全,甚至会导致飞机故障。
分析的增压系统从自动模式调为手动模式,在检查结束后再调回自动模式。但是这个开关一直处于手动模式,这个问题可是非常致命的,极有可能在飞机起飞后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致命的问题。
事故发生四个月后,事故调查组选择了相同的机型,一样的飞行路线,一样的起飞时间。根据黑匣子里面的数据记载,同样操作飞机经过模拟实验证实,飞机在起飞五分钟后,驾驶舱内就有了警报声。是机舱施压造成的,并不是机长认为的起飞配置警告行为。因为这架波音737飞机上的这两种故障警报声是一样的,很难分辨!
随后,附近的冷却设备和主报警器材也发出了这个报告,机长认为是附近的空调系统。这主要是因为这架飞机的空调系统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在起飞前还维修了一次,机长就很自然的认为是空调系统出了问题,所以才会询问冷却断路器在哪里。
事实上,机舱内并未出现高温情况,只是机舱为增压而产生的副作用,而增压系统一直处于手动模式,无法自动的给飞机舱内增压,飞机又在急速的爬升,舱内的氧气就会迅速变得稀薄。
大约在18000英尺的高度时,客舱的乘客们就带上了自动落下的氧气面罩,等待驾驶舱内的危险解除通知。
但是驾驶舱和客舱不一样,氧气面罩是不会因氧气逐渐稀薄而自动落下的,所以这副机长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飞机继续的在迅速爬升,当时飞机的爬升速度很快,普通人突然暴露在1万米的高空时,有效意识时间只有50秒左右。因此推测机长是在驾驶舱内氧气耗尽,起身去找座位后方的冷却断路器,从而晕倒在了地上。
副机长也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导致最后晕倒在座位上。两位机长一昏迷,飞机就会按照之前的设定到达约34000英尺的高空,进入了自动巡航驾驶模式,而客舱内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大约在12分钟后,氧气面罩内的氧气耗尽而陷入昏迷。
这种型号的波音737机舱内的紧急氧气供应只是为了应付机舱内的突然施压,然后飞机被采取紧急下降到能够使人正常呼吸的高度。
这也就解释了“没有和塔台联系”的离奇之处。
因燃料耗尽而引起失火的波音737飞机,机身翻转,俯冲坠落,无幸存者,甚至连一具完整的遗体都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