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是庄重而又无声的力量。
《小王子》中狐狸说,“(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就是与平常不同,进入一种新境界。
当下社会,年轻人的仪式感比较强,以节假日、纪念日为载体,首先是给孩子的仪式感,生日、成人礼、结婚等等,搞的最正式,最热闹;其次,是给自己与伴侣的仪式感,恋爱、求婚、婚礼、生日等,搞的最隆重;第三,给父母的仪式感,主要是节日的探望,生日的祝福,有的很重视,精神物质的礼节都有,也有的是意思意思,有的压根儿就忘记了。此外,还有对已故去亲人的祭奠的传统仪式感。
无论是亲情还是其他层面,仪式感都会为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仪式感会让我们对很多事情存在敬畏之心,会记住并享受这片刻的美好,仪式感会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一个重要的作用,会增强孩子对生活的喜爱,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仪式感是满满的爱,是浓浓的情。
疫情也不能阻挡我们对生活的仪式感。即使居家办公,也要穿戴整齐,上班就要有上班的样子;即使家里的空间有限,也可以划分出工作区,让工作和生活有界限;读书活动的朋友圈,线上的分享、交流让知识带来力量,元宇宙的冲浪为我们驱除烦恼和忧伤;朋友圈的居家行走、站桩、八段锦锻炼的打卡督促,让我们以健康的姿态抗击疫情。
就这样,在上海封闭在家的几十天中,我们在每天工作锻炼、测抗原做核酸、团购抢菜,带娃做饭的煎熬中,一边盼望着解封,一边在仪式感中自找乐趣安心地度过每一天。
疫情当下,大部分的人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各行各业在困难中前行,这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心态,调节心态的方式各种各样,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是我们的生活有仪式感。
仪式感和我们的心情是相辅相成的,是良性循环的,它是我们心灵寻找寄托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又反哺人的心情。
特别是在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心态也受到重大影响,需要一个简洁有效的方法来调整。
仪式感,让我们度过难熬的每一天,书写着抗疫时期的故事。用心,积极、乐观地在无奈、平淡又琐碎的日子里寻找着别样的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