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是5G工业智能。未来工业将建立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之上,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更为科学地整合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而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常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制造业来说,实现智能制造,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使得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能够快速的赶超其他国家,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但是,现在的以技术产品为支柱的制造业实体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人的问题,即员工的短期行为、没有凝聚力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有和民营企业基本上形成了同样的弊端。
国有性质的企业,大多数都是股份制公司,有些是上市的公众公司。职工都是全员合同制;高管层是委派制或竞争上岗的,有些专业人才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有任期限制。这种体制和机制,本身就具有短期行为,领导不能把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自己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一个蓝图干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没有长期规划与设计,干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怎么会带好队伍?职工不是主人,是打工族,工作为了赚钱生活,没有归属感,没有职业提升环境,怎么会安心专心用心钻研技术,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民营企业的短期行为更严重,员工都是打工仔,有些企业搞劳务派遣,员工身份和公司无关,但是要受所在公司的管理。现在因为国家政策要求,大部分民企员工的“五险一金”有了保障,但仍然没有稳定的持续的工作前景保证。
技术要不断革新,产品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技术专家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的,能工巧匠也需要长期的磨炼。对人才要有梯队培养计划,才能让产品有生命力,企业有活力。
笔者曾经做过大型国企的高管,听到最深刻最刺激的话就是:“领导把我当人,我把自己当牛;领导把我当牛,我把自己当人”。一个企业,只有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才能有生存的优势,长远发展的动力。
现在企业和职工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在岗的不稳定,做不到爱岗敬业,缺人的招不到满意的职工。过去工厂的车铣刨磨钳等工种,有几年的学徒期,这都不是落后了的培养机制。现在工厂招不到合格的工人,大学毕业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做工,这不是个好现象。
我们经常讲的企业凝聚力,是指企业员工围绕经营目标实现愿意付出共同行动的力量。表现为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管理者的认同程度。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面对时代的压力,多数的企业成员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起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凝聚力。外界环境变化了,企业凝聚力也会随之变化。企业领导只有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凝聚力长久不衰,不断增强。
是时候要特别加强研究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探索如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的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