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求人不如求己
(2015-10-18 04:52:55)
标签:
文化情感 |
我们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那么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的意思是: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其出处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求助于别人,但却忘记了自己。他们觉得,别人一定比自己强。比自己有能力,比自己经验多,一出手就能够顺利帮自己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提携和赐予。因为对外境,对别人有所求,求不到的时候,就会灰心失望,这就是内心贫穷,不知道自己的富有。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内心有无尽的宝藏,我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出路,自己多想办法。我们自己身上有许多可开发的潜力,为什么不去自己主宰命运,却要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呢?
曾经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还有一个故事:金山寺的佛印了无禅师与大学士苏东坡在郊外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座马头观音石像,佛印立刻向前合掌礼拜。苏东坡突发奇想地问:“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礼拜的对象,为什么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串念珠?他好像也在合掌念佛,他拿着念珠在念谁呢?”佛印禅师说:“这要问你自己。”苏东坡说:“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意思是,念观音、求观音,不如自己做个观世音。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就是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多数的禅者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禅师们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都是学禅者的榜样。
我们如能用禅心、禅眼,去想、去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我们的。我们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生活会四季如春,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磕磕碰碰,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与其总想靠别人给予施舍与帮助,不如自己发愤图强,因为只有自己才真正靠得住。朋友们,当你踏上人生征途时,路就已在你脚下延伸,只要你继续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上扬帆,风便会从你的四面八方吹来……我们要学会一个人坚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失败面前勇敢地站起来,你便成功了一半。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姑且不论求人损面子、没尊严,甚至求人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首先,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思,如果你所求的人恰好是一个损人利己的小人,他就有可能趁机“黑”你一把,所以反而不如不求人。即使对方是一个君子,他也不会为了你而总是放弃自己的利益,一次两次尚可,次数多了就会感到厌烦,弄到最后连朋友也没得做了。古人云:“自立者,天助之。”这是一条金玉良言,它早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被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从效果上看,来自外在的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来自内在的帮助则必定使自救者兴旺发达,获得难以想象的成果。
是啊!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低三下四地求人帮忙,不如依靠自己的能量排除万难,创造生命的奇迹。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就能展现生命的妙用。也就是说“求人不如求己”,做事先问自己是否可以做,然后再努力的靠自己去做。如果一个人,不承认自我,发展自我,做自己的救世主,我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连自己都没信心的人,别人能帮得了多少呢?再说,如果否认自我,一味地寄希望于他人,就永远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只能受制于人。所以说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去经营,去奋斗,努力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不断地追求与创造以实现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达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求人不如求己,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是的,再说求人不如求己。学习如是,工作如是,人生如是!要承认自我、发展自我,相信“求人不如求己”。梭罗曾说过:“要想有一面牢不可破的盾牌,就要站立在自我之中。”领导者要实现事业的突破,就应该凭借自己的发奋图强,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经营事业,努力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自强不息。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自立的精神,因为,“我们永远不能自立,我们将永远不能摆脱贫困。只有自立的人格力量才能拯救自己”。
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常有力不所及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仅依靠自我的基础,做单打独斗也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没人能撑起一片天,独木成不了林,学会寻找帮助,利用各种各样的支持力量,是个聪明的做法。高明者既依靠自己,潜心修炼,以便能登堂入室;又依靠他人,厚德载物,聚众人之力,谋得大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自我奋斗的力量。相反,如果否认了自我,不通过发展自己的力量去开拓前进,反而一味地寄希望于他人,就永远也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也只能受制于人,这等于否认了自身的未来,无异于“不战而亡”,自然是一种最不可被原谅的错误。因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求人不如求己”、变被动为主动、寄希望于自我才是最可靠、最有利的成功法则。总之平坦的大道要靠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