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隐藏在艳丽外表之下的高山流水写意美”
Mariah Carey - The Emancipation of Mimi (Island Def Jam,
2005)
A
话说在前头,这次努了一把力,谈得东西比较深,有耐性的可以看完。
基本上每过一个时期,我都倾向于在当下音乐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去回顾10年至20年前的作品,除了是一种必要的反省,更是找到如今音乐现象最近源头的好方法,打通任督二脉之后对欣赏音乐这种事百益而无一害。例如你可以从Justin
Bieber的Sorry,Rihanna的Work以及Beyonce的Sorry中听到10年前盛极一时的牙买加世界风音乐(和雷鬼相似但不是雷鬼,称为Calypso/Soca,一种加勒比当代音乐,请参考Bunji
Garlin和Kevin Lyttle)的影响,在当年,这还是一种和Latin
Pop平起平坐如农村包围城市一般席卷美国的“第三世界奇观”,到今天,它已经彻底统治流行音乐电台了,无处不在地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当年撅着嘴说不喜欢黑人世界风音乐的人,今天呢,正傻乎乎地掏钱上iTunes买完全受这种影响的Bieber的Sorry呢。曲风上的preferences通过流行格局的改变瞬间变得荡然无存。
但可惜的是,00年代Mariah Carey所象征的Hip
Hop/R&B/Soul巅峰的音乐就没有那么好命了,它在如今剑走偏锋的PB
R&B时代呈现出断代和衰败的趋势,不仅仅是因为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轻松驾驭她上天入地vocal的人,更因为这种音乐不可侵犯的纯洁性,往坏了说,是单一性。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点点锦上添花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性,作为一张2005年的专辑,音乐带点世界风鼓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Hip
Hop从90年代的New Jack
Swing开始就与雷鬼做了最好的结合,史称Dancehall(Snow的Informer),何况是Kelis的Milkshake轰炸电台的00年代前期呢?所以It's
Like
That中的非洲音乐就顺理成章了。但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尚元素都不能改变专辑本身的核心,即完全由黄金时代Soul所组织起来的金色质感,这种核心曾在90年代的Adult
Contemporary时代遭遇了商业上的过分牵制而变得丑陋不堪,所以Mariah曾经的音乐一半因为赶上了当代R&B黄金时代而显得非常优质,另一半就…
呵呵哒了。
终于,在Adult Contemporary音乐衰落以及Hip
Hop日渐成熟的千禧年之后,她的音乐天赋得到了最好的发挥,我指的不是她的vocal,而是类似于Madonna那种专辑统筹能力,就是演唱/创作/制作/美感各种成分之间的平分秋色,谁也不抢谁的风头,由于没有了任何一方的牵制,曲风前后统一联系得也更紧密了,专辑也就显得纯粹又质朴了。这就不得不要说到我上面提的“纯洁性”,可以发现的是,和她越来越华丽和Diva的舞台式外表相反的是,专辑甚至没有出现多少弦乐(What?),而是几乎全部依靠808合成器,木质的tribal
drums,和一些经过处理之后的管乐声,呈现出一种“干爽”的通透质感,换言之,她将一切东西都做了减法:“弦乐?不好意思,不要!复杂的碎拍?不要,给老娘拿走!”
这一方面是音乐从发展阶段到顶点极端的正常浓缩or极简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将伴奏压得更紧致,好腾出空间,让她用贴近正统Soul一般的唱腔完全统一整张专辑。“夸张的声音炫技?这可是我的绝技,给我留下。”
所以了,你在这张专辑中几乎听不到90年代那种平铺直叙的唱法,有人听完Mine Again和Stay the
Night,将这张专辑的vocal诟病为“炫技”,其实这是一种目光短浅带有bias的看法,凡是听过一点点的Aretha
Franklin的人都知道她是严格执行了Soul时代的做法,并且,这和90年代以后的所谓Neo Soul和Hip Hop
Soul还不一样,这是一张赤裸裸的新时代Soul Standard作品,可以说,它就是Soul本身,只不过由于音乐的发展换上了Hip
Hop和R&B的壳而已,内核却没有改变。这么说明白了吧?其实在遥远的60年代到70年代,Soul刚刚将之前所有的布鲁斯音乐统筹为一种流行音乐时,并没有那么多“旁门左道”的艺术性,Soul就是Soul,Diva就是Diva,它不像Erykah
Badu和Joss Stone那样有什么“多彩”的视觉多媒体艺术,也不像Prince那样延续Sly &
the Family Stone式的迷幻Soul行为艺术,Mariah之所以是Mariah,是因为她的image就是her voice
itself,所有画面都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她歌曲和歌词中的表现。所有存在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我是Diva~ Spotlight
spotlight spotlight spotlight spotlight spotlight on meeeeee!!!
Soul在当代能被这么轻轻松松被她捡起来,其实正是说明了她是和Stevie
Wonder一样的音乐人,事实上她和偶像Wonder关系也很好,人家喜欢她是有理由的好不好,因为她就是音乐天才啊,难道Stevie
Wonder和她一起去出席颁奖典礼红毯秀
卖香水?和她一起去买LV的A货包包?Wonder没那么闲,人家是在一起创作加即兴唱歌好么,很专业的,千万别被她的喜感表情包所蒙骗了。
往简单了说,不是Mary J. Blige那样Fusion风格的Hip Hip
Soul,也和真正的当代R&B存在区别,这张专辑其实就是一种在Hip
Hop元素包围下的Soul,然后被装进R&B的category了(R&B也是Soul那么来的嘛),说简单一点就像一群黑衣保镖中间站了一个油腻大腿搔首弄姿的牛牛,他们是连体婴儿吗?并不是。但是他们在一起吗?是的。
于是我们可以听见专辑的第一层:Hip Hop元素。非洲野味混搭Hip Hop的愉悦气息通过It's Like
That扑面而来,奠定了专辑的不同于老Soul时尚感,接着有更简洁的Shake It
Off,将专辑的极简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弹簧般doo wop钢琴骚气逼人(Bounce~bounce~后来的Touch My
Body也用到了这个节奏底子);菲董在Say Somethin'带来的冲浪板一样的清凉Funk
Rock节奏就像Beyonce说的Surf board那么诱人(请自行想象),Get Your
Number也通过这种演奏感的合成器把Funky质感发挥到极致,是当代Hip Hop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审美;Your
Girl经由一种气流感的采样将Hip
Hop传统中的sample美学的拼贴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难度颇大的副歌也是通过这种往上挥发的采样一次次冲击耳膜,这就是Soul的本领;To
the Floor的Tribal drums般的鼓点一听就是Hip
Hop的影响,而曲目安排放在了专辑的末端,是对开场的一个呼应,不至于让人听到最后在vocal的夹击之下昏昏欲睡,将专辑的时尚感进一步提升,也是一种结构上的完整。这就是专辑最外面的骨架。
专辑的第二层是当代R&B印象,是肉质,我说过是因为女声Hip
Hop这个类别不得不分进R&B的category,还因为她做的音乐流行性都很强,We Belong
Together以钢琴取代弦乐,以平整节奏链条取代碎拍,以简单的bass取代复杂的俱乐部律动,以原始的Soul唱腔取代制作人严格要求下的世纪末音乐唱法,所有怒放的苗头都被泼了一盆冷水浓缩成一种R&B的印象,恰似R&B,却大于R&B;One
And
Only的中速R&B遇到了Twista的快嘴说唱,丰富了同一种节奏之下不同的速度感;Circles软而有骨,回荡的放克吉他蜻蜓点水,泛起涟漪,是专辑中我认为最高级的歌曲之一。Joy
Ride虽然作为专辑最后的R&B印象,也没有采取曾经那种程式化的Hook编曲,不光是歌曲中高难度的海豚音,结构上的复杂光是记住怎么唱就难以想象了,你能想象Pop
Idol们一句不错地唱完整首歌吗?我记得有评论指出这张专辑不如他想象的catchy,这不是废话吗,他以为是Cool for the
Summer啊。
第三层是内核的Soul,是营养,是源源不绝供给能量的部分,也是我最珍惜的部分,这就不得不说到引人注目的I Wish You
Knew了,以Janet Jackson Velvet Rope式的华丽竖琴/八音盒合成器开场,加之添加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将soul
diva的舞台感映入听众的大脑,这就是她表达image的方式,歌曲中段穿插念白的方式,Beyonce在Partition中依然在使用,这种写意的方式,难道不是延续自Diana
Ross翻唱Marvin Gaye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吗?走走停停,唱唱说说,比塞满的vocal更有力量,前半段flat的平整为最后的海豚音而存在,明暗相辅,戏剧张力十足。Mine
Again是专辑最容易入耳的慢歌,很容易让人误会是一首普通的成人当代,but
please,当你听到这种依附于节奏的演唱时,会觉得这是Celine Dion那样的普通Power
Balld吗?保留不完美的声音“瑕疵”,就像吉他的刮音,将从前制作人堪称disaster的“事事都要完美”的声音处理解放出来,声音彻底从一件玩具变成有血有肉的乐器,难道演奏时不出点小瑕疵吗?娜不可能。
而我最喜欢的歌曲,莫过于Kanye和MC共同制作的Stay the Night,在保证Soul美学的同时,让软化Hip
Hop节奏无缝衔接其中,采样的嘈杂男声展现了我上述的所有特征,包括Hip
Hop的时尚感,而lo-fi的效果形成无机感去撞击Mariah声音的Juicy有机感,对比颇为强烈,在这个基础上,Mariah的声音就像天外飞仙一般从下至上从上至下恣意游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源源不绝,达到了我标题所说的高山流水的水墨画意境感,每一次灌注都像力道十足的毛笔笔锋,而这种写意的美感也通过一种全是“实”的印象派美感,达到了Diana
Ross以“虚”为主的艺术感,不夸张的说,可能是灵魂乐在新时代最后的巅峰。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声音,并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哦哦哦,耶耶耶”地模仿黑人唱腔,那很二逼,Mariah的声音介于白人和黑人之间,浑厚但通透,而通透可能是她最大的特点了,如果说Whitney的声音是黄金,那么她更趋向于钻石和水晶的质感——How
amazing is that?
而Fly Like A Bird为专辑带来了传奇一般的收尾,听到这里时我已经词穷了,还有必要说什么么?
仅凭一把嗓子,带来了Gospel最美丽的画面感——天堂,喷泉,白鸽,彩虹,云朵,这就是Mariah表现image的方式,她有必要天天研究怎么穿得比名模和Fashion
Icon们还要美丽时髦吗?她一门心思沉浸在音乐里,她强调了不下几十遍自己是个严肃的音乐家,是词曲创作人,在这首与Big
Jim一同创作的新时代灵魂乐经典中,我感受到她对音乐热烈而甘愿奉献自己生命的那种爱,那种直冲云霄的强度,是当下的Contemporary
Pop和PB R&B可以比拟的吗?
然后,也有人提到了牛姐的歌词都比较浅显,缺乏厚重的主题,这就不得不简单地说说她的作词了,诚然,每个时代我们都需要一个人巨人行走在世,但这永远都不是Mariah所要做的事,她不以社会议题作为自己艺术要素,因为她自己就是艺术本身,在70年代我们允许Stevie
Wonder Living for the City这种现实巨匠式的作品存在,难道就不允许Minnie Riperton Loving
You这种歌颂爱情的小品存在了吗?这不现实。而这张专辑充满浮华的好莱坞派对/香槟/热爱生活的专辑正反应了千禧年过后的现实,更是围绕在她生活边的真实写照,她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Mean
Girls这样的comedy,喜欢一切美好轻松的事物,热衷于制造互联网meme,歌词中充满了各种无意义的nonsense和幽默感,将其变为最有pop
value的音乐piece——这就是她的天才之处了,生活中所及的一切,信手拈来,化作乐符。质朴又纯粹。而这张专辑去掉了一切迎合“政治正确”的要素,不刻意取big
things,而是细微到就算是一朵花,一封信,一个眼神都能将其化作创作的素材,再用一种顺畅至极的,高山流水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来,这种毫不做作的音乐,sadly,优点也是缺点,显得单一又孤立,但这正是如今音乐所缺失的纯粹。缺少了噱头,自然就和当今大多数音乐产生了断代的现象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喜欢Justin
Bieber的Purpose的原因,因为够纯粹,旨在探索音乐本身)从表面上看,her dress,闪闪发光,her
skin,闪闪发光,her
weave,闪闪发光,但当你听到了音乐,才会发现,闪耀的东西不光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还有隐藏在这些外在因素之下的内核。最令人我喜欢的一点就是,那种高山流水的写意美,是她DNA中带来的东西,例如——你们在说什么?我是最伟大的歌手之一?呵呵,老娘才不care,嘻嘻,我就淡淡的,做做指甲哼哼歌。
最后说一点,据说当年各大媒体评分都不是很高,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毕竟对于讲究时效性的媒体来说(00年代大多浮躁),他们也不会把一张专辑来来回回品个十年八载,加之当代R&B专辑一直饱受不公正的对待,但是说到底专辑发表了放在那里就是永恒的事情,它可以随着时间岿然不动,也可以随着时间日渐苍白,所以即时的媒体综评信一部分就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判断,看看这张专辑在你知识储量和审美体系提升到今天这一步时,是否能够依旧光芒四射。
而在我看来,The Emancipation of
Mimi的光芒不减反增,愈发耀眼。因为它不管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不可复制的可贵。
cut: Shake It Off, Mine Again, Stay the Night, Circles, Fly Like A
Bird
http://ww4/large/81c2b222jw1f54iix01ucj215o15o7bc.jpgCarey「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