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组主题教研章美君《青蛙卖泥塘》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 |
项目负责人 |
缪迎春 |
|
活动时间 |
6.3 |
活动地点 |
二年(5)班教室 |
|
活动主题 |
《青蛙卖泥塘》 |
主 讲 人 |
章美君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章美君老师上主题公开课,全体老师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做笔记。 2.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得到与会老师的点赞。 3.课后,大家集中小会议室对本堂课进行评价。首先,章老师阐述本课的设计思路与思考。其次,主评胡丽珍老师从学习氛围的创设、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以读代讲抓重点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进入群体评课环节。金小清老师认为课堂环节步步紧扣,重点突出;方彩立老师认为教学重点都于无形中落实得到位;徐丽新老师认为,课堂的教学联系了单元的要求,不孤立;孔喜悦老师认为章老师很用心,道具准备得很精美;缪迎春老师认为章老师富有联读意识,有效地拓展了文本。 4.开展主题学习《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重点、破难点》并进行研讨。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青蛙卖泥塘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它听从了小动物们的建议,不断改造泥塘,最后使泥塘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故事。整篇课文有12个自然段,内容虽然浅显,但是情节生动,富有童趣。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学情分析:
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段学生特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有趣故事情境,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写“蛙”和“卖”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5.拓展联读“一袋花生米”,解锁课文密码,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带来改变
教学重点:
1.会写“蛙”和“卖”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从而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突破方法:
首先在合作讲故事这一环节设置“吆喝”内容的改变引导他们体会泥塘的不断变化;再让学生梳理青蛙为改变泥塘做了哪些事,体会青蛙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环境。理解劳动创造美好,带来改变。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朗读品悟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品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表演头饰,篮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学过的,有关青蛙的课文。
2.揭题。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蛙”和“卖”。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
5.质疑课题,提出问题。
板块二、师生合作讲,了解故事。
1.
2.出示泥塘一改图片,理解“绿茵茵”。
3.出示图片“引水”,理解砍、破、接、引……的动作。
4.出示泥塘二改,泥塘灌足了水以后图片
说一说:泥塘有什么变化。
读一读:卖水塘喽,卖水塘。感受泥塘的变化。
5.
板块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抓关键词“买”,梳理情节。
青蛙卖泥塘,都有谁来买泥塘。
学生交流汇报。
(二)抓关键词“缺”,梳理情节。
1.青蛙的泥塘没能卖出去,小动物们对泥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请用“缺”来说一说。
生交流
2.
小狐狸又会提什么建议呢?
生想象交流
3.
说一说:这样还可以吗?
生交流,师小结:童话故事“想象要合理”。
4.
这个词课文中一共出现几次?用上“于是”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句式练习:老牛说泥塘缺草,于是青蛙(
生交流,感受泥塘的美好环境是青蛙勤劳努力带来的。
师:为了把泥塘卖出去,青蛙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板块四:指导朗读课文3--5自然段(老牛买泥塘),并演一演。
1.
读3-5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给句子排排队”。梳理情节,为角色表演做好准备。
2.
出示老牛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声音,加上动作,配上表情。
生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指名读,带上自己体会读一读。
出示第五自然段(青蛙想),指导读好“想”。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从声音、动作、表情三个角度读好“想”。
3.
上台展示,大众点评。
板块五:联读拓展
劳动创造幸福,努力带来收获。青蛙靠勤劳的双手让烂泥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瞧,《一袋花生米》中,小老鼠的劳动又带来什么呢?
出示联读活动表。默读,并用简短的词语说一说。
小朋友们,在你的生活中,劳动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板块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把一个烂泥塘变成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好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在家里多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青蛙卖泥塘》评课稿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它听从了其他动物的建议,逐步改善泥塘的环境。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章老师这节课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仪态大方、富有亲和力。课堂生动形象,气氛自然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特别有几点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1.在上课过程中,章老师注重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章老师不是采用传统的讲解,而是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卖”和“蛙”的书写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在自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去找找青蛙为卖掉泥塘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2.在品词中展开想象。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章老师引导学生品词,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在教学“吆喝”等动作时让学生来演一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将抽象的词语变为具体形象,为后面的合作表演打下基础。
3.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代讲。通过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代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4.在品读课文时,抓重点词、动词、重点句有效地运用课件,整合资源。课件制作精美实用,为孩子提供直观的感知途径。
5.这节课准备的教具很丰富,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去开展活动,方法和手段都是比较新颖、特别的。分组表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青蛙卖泥塘》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运转,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热情,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获得了发展。
这节课也有一点小遗憾的地方。在时间安排上,如果加入一些写字和作业本72页连线题,那就更精彩了。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重点破难点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如果没有目标,所有的航行都是逆行。同样在教学中没有目标,那么所有的教学都是盲目的,没有胜利的彼岸。有了目标才能有指引前进的方向。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颐和园》时,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数没有去过颐和园,如果光借助文本,那么学生想象不出那里有多美,这时适时地引入颐和园的风光片,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地可以看出那里的景色是那样的迷人;再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当课文进入尾声,学生们的情感要得到升华时,我利用《母亲》的这首歌,引入课堂,当时孩子们的眼里都含着泪水,情感目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唯其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