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2020-01-02 13:35:13)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一人一课

项目负责人

金小清

活动时间

12.19

活动地点

五年(2

活动主题

《松鼠》

主 讲 人

邵小燕

参加对象

高段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由邵小燕执教《松鼠》一课,整堂课邵老师引导孩子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效果好。

3、听课老师认真记笔记。

4、课后集中六年级办公室进行评课,先由叶超群老师主评,再其余老师补充。

谢:学生梳理能力很强,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

金:邵老师的课堂非常开放,任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梳理相关信息,当然能力强的孩子做的非常好,但有一部分能力不足的孩子就无从下手,应该适当得给予这类孩子一些帮扶,例如展示优秀的范本,让后进生模仿学习。

 

 

 

活动反思

与建议

 

 

组员认真听课,善于思考,给邵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活动效果良好。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夏海虹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松鼠》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邵小燕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等8个生字,会写“鼠”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松鼠”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难点

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学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说明性文章,布封也写了一篇说明性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的松鼠。(板书课题:松)

1)教学生字“鼠”。观察生字特点,注意什么,生说师范写,完成板书:松鼠。

2)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一个,展示评议后再写一个。

3)简介作者。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

2.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小老师领读,教师正音。

    齐读。

    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狭窄、光滑”。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每段的段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    特点、搭窝、其他习性)

板块二  仔细品读文章,梳理有关信息

1.让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并分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1)    先提示学生结合之前总结的段意,对信息进行初步归纳。

(2)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每段的内容进行更细致的提取和梳理。

2.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提炼关键词,教师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看板书并思考:大家刚才梳理的信息很全面,但是这么多的信息,怎样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呢?

组织学生继续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分条记录。

4.小组自主设计记录单,交流、完善记录的内容,力求信息准确、全面。

鼓励学生分条梳理、列提纲或者画图表、

5.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板块三  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1)这些方面是松鼠的主要特点,通过写这些内容,就能把松鼠介绍清楚。

2)分别通知几类内容说明松鼠的特点,能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3)描写动物要抓住特点,从多角度细致观察。

2.教师总结: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作业设计: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17     

外形特点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尾巴美丽    进食方式

活动范围    高处活动    夜间活动    警觉敏捷    贮藏事物

和规律     

搭窝过程    选址        搭窝过程    窝的特点    窝口特点

其他习性    胎生         换毛        爱干净      梳理毛发


《松鼠》评课稿

叶超群

    听了邵老师的《松鼠》一课,感触颇多,邵老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写作特点,课前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关注学习主体,课堂充分体现自主研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本节课,邵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引导学生积极预习,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适时点拨。在识记难记生字时,还能生动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拆字法”来识记,形式有趣,又不生搬硬套,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邵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品读,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邵老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学生根据中心句,找到松鼠的特点,朗读有关句子,在交流中又适时帮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梳理,体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邵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

    二、关注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同样都是说明文,每篇文本有各有特色。邵老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抓住这篇说明文写作上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细细品读,作者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描写的很生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面容清秀”这一句,邵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举一反三找出文本中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此外,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就显得既形象,又让人喜爱。“帽缨形”等词生动地描写,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和特点,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文章就生动起来了。

 

    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也是本文一大特色。例如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松鼠的活动区域。这些词语的恰当准确的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堂上,邵老师就是紧紧把握住了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扎扎实实地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如引导学生介绍评选各类称号的推荐信时,紧扣推荐信中的关键词,体会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良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一只乖巧、驯良的松鼠呼之欲出。

    三、关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使小组合作行之有效

 

    布封笔下的《松鼠》是一篇艺术性说明文,其语言极富拟人化,文中的松鼠极富趣味性,让学生阅读起来就像与人在交朋友。邵老师在教学中就是关注到这一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并积极为松鼠参加评选活动写推荐信,在写推荐信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又让学生在语境学习中感悟松鼠乖巧、漂亮、驯良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辨中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是那么水到渠成。在学习推荐信的过程中,邵老师还十分关注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品读,引导学生对松鼠的特点更深入地体会。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感悟。教学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结构清晰,张弛有度。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