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教研活动——《松鼠》邵小燕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一人一课 |
项目负责人 |
金小清 |
|
活动时间 |
12.19 |
活动地点 |
五年(2) |
|
活动主题 |
《松鼠》 |
主 讲 人 |
邵小燕 |
|
参加对象 |
高段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由邵小燕执教《松鼠》一课,整堂课邵老师引导孩子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效果好。 3、听课老师认真记笔记。 4、课后集中六年级办公室进行评课,先由叶超群老师主评,再其余老师补充。 谢:学生梳理能力很强,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 金:邵老师的课堂非常开放,任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梳理相关信息,当然能力强的孩子做的非常好,但有一部分能力不足的孩子就无从下手,应该适当得给予这类孩子一些帮扶,例如展示优秀的范本,让后进生模仿学习。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组员认真听课,善于思考,给邵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活动效果良好。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松鼠》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等8个生字,会写“鼠”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松鼠”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难点
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说明性文章,布封也写了一篇说明性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的松鼠。(板书课题:松)
(1)教学生字“鼠”。观察生字特点,注意什么,生说师范写,完成板书:松鼠。
(2)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一个,展示评议后再写一个。
(3)简介作者。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
2.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1)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每段的段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
板块二
1.让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并分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1)
(2)
2.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提炼关键词,教师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看板书并思考:大家刚才梳理的信息很全面,但是这么多的信息,怎样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呢?
组织学生继续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分条记录。
4.小组自主设计记录单,交流、完善记录的内容,力求信息准确、全面。
鼓励学生分条梳理、列提纲或者画图表、
5.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板块三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1)这些方面是松鼠的主要特点,通过写这些内容,就能把松鼠介绍清楚。
(2)分别通知几类内容说明松鼠的特点,能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3)描写动物要抓住特点,从多角度细致观察。
2.教师总结: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作业设计: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17
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
和规律
搭窝过程
其他习性
《松鼠》评课稿
叶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