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复式折线统计图>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记录 |
项目负责人 |
蔡玉蓉 |
|
活动时间 |
2013.5.28 |
活动地点 |
大队室 |
|
活动主题 |
复式折线统计图 |
主 讲 人 |
蔡玉蓉 |
|
参加对象 |
数学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最后,各位老师发表了自己对教案设计的处理.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复式折线统计图
萧江三小 范姿姿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
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发展
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印入,复习旧知
2、学生说理
3、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4、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统计图,学生读图,简述趋势,得出淘汰王星的结论。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分析其进步趋势。(数据:204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现两张统计图,让学生交流。
(3)、引发思考
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做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1)、直接过度。
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白色)
(2)细节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颜色的折线无法区别两人成绩。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3)、感悟优点。
相比刚才两张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加深体验
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
观察这张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图上加一条“标准体重”折线
再让学生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四、巩固练习
出示题目:中国和美国在第25~29奥运会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只描点连线)
(2)、学生独立绘图。
(3)、读图练习,再次体验。
(4)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第30届奥运会上金牌继续保持第一”。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反映两国夺金趋势。
五、练习:
(1)、P63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折线统计图
变化:题目 、图例
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徐宪业)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教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奥运会相关图片、空白统计图、课堂小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情景引入: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图片和金牌榜。(课件展示)
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亚运会的成绩。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指出成绩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第二幅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
(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两个国家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2.通过提问,引出新知。
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方便?
总结学生的意见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更改、完善这幅统计图。(课件展示)
讲解图例
再回答上述问题。
补充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的安排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国家金牌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国家获金牌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完善例图,引出画法。
演示绘制方法
(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 练习运用,初步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对今后的销售提出建议。
(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画折线的方法,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一次很好的合作的机会,还可让学生通过看自己的制作好的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评价:学生的结论都值得肯定,我们既可以从折线上去分析问题,也可以从数据上去分析问题,分析和预测也会随情况发展而发生变化。体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a、表示多种数量
b、方便地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和发展变化趋势。
5.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分析专家:(课件展示)
a、
b、对今后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数量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c、从两个人中选出一个参加比赛,提出建议。
讨论:什么时候你会选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提出建议、做出决定”。
(将学生的视力情况、收发邮件、跳绳成绩,作为学习资源,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过观察、分析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体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出预测、提出建议、做出决定等作用。使学生在观察、制作、分析中,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6.欣赏体会。
复式统计图图片
同一内容也可以绘制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7、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蔡玉蓉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以旧导新
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课件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了解信息。
提问: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这几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吗?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特点:a、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b、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作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课件出示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
师指出:像这样的只对某一项目的数量进行统计的折线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2、谈话导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两张分开的折线统计图,师提问:看了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国家哪一届的金牌数最接近,哪一届的金牌数相差最多,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分着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这样比较方便。
师:那么怎样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成一个呢?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中国、韩国各届获得金牌数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有两条折线;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个国家的图例。
(2)比较两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数。
找:①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②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悟:比较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方便。
③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韩国则趋于平稳。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概括总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二、拓展新知。
(一)课件出示李欣和刘云跳高成绩统计图。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的跳高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成绩吗?
(4)你还能发现什么?
(二)课件出示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三)书上练习二十五第4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做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