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2——《9加几》的材料1
(2011-12-18 15:51: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
萧江三小 鲍宗楼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凑十法”。
学具准备:小棒或圆片、11~2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摆一幅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十几。
○○○○○
○○○○○
生:左边摆10个圆片,右边摆5个,一共是15个。
○○○○○
○○○○○
生:左边摆10个圆片,右边摆3个,一共是13个。
(可多叫几个同学说)
2、9+()=10
9+1+4=()
师:说说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呢?
有什么共同点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用凑十法来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提问: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算出小猴一共了多少个桃子吗?可以怎样列式呢
三、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问:怎样能很快地算出9+4等于多少吗?
(1)你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移一移,然后把你的方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外面的4个桃子中拿1个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再和外面剩下的3个合起来就是13个。
生:从4里面拿出1个给9,9加1是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
生:把4分成1和3,9和1合成10,10再加3就是13(生边说,师同时板书)
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把这种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10、11、12、13。
生:把9看成10,10+4=14,14-1=13。
2、教学试一试。
(1)过渡:小猴又来到了花店,花店里的花真漂亮啊,小猴为妈妈选了两种花。
你能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吗?打开书86页,自己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圈一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生:从右面移一朵,给左面正好是10朵,10加6就是16
生:左面9朵,再从右面移一朵正好是10朵,10再加6就是16
(生叙述,师板书)
(3)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观察小结:观察板书问:这2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得出“凑十法”。)
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凑十法吗?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小猴拿着花、桃子,准备回去,门口有正方体挡住了路,先帮着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想想做做第1题)
怎样列式?(板书)
你怎么算得这么快?
我们看看小猴是怎样想的?
2、可爱的小猴回到家里就拿起小棒玩游戏。你看,他是怎么摆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3、为了感谢小猴,猴妈妈送给他两张门票,不过,得把门票背后两道算式之间的小秘密找到,才能得到。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做做第3题)
(上面一道题是做第二题时想的过程。)
4、小猴感谢大家帮助了他,准备一些苹果送给大家。(想想做做第4题)
苹果上写着得数。师说题目,选2名学生上来抢答案,看谁抢得多谁就获胜。5、师生对口令。(想想做做第5题)
例如:师:9加2得多少?生:9加2得11。手上卡片是11的学生回答。老师任意抽卡片,学生回答完后按顺序排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在横线上画上几个“○” ,并列出算式。
○ ○ ○
○ ○ ○
○
○
○
9+□=□
指名回答,并说明算法。
四、 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 9 加 几 ” 教 学设计
萧江三小 潘少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等。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一套
学生:学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4)借助学具,小组探讨,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重点引导“凑十法”移动小棒的方法。
根据学生发言,屏幕逐一出现各种方法。(课件出示算法)
(4)教师问: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根据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巩固提高(课件出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随机板书课题),同学们真棒,自己会设计数学问题了,并且能动脑筋去解决,在计算时还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1、(
9+(
2、
9+8=
3、
1、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9加几
9
9加几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王大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师:老师带大家看运动会去。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
(2)
(3)
(4)
(5)
(6)
(7)
(8)
(9)
师:运动会上的各项比赛都在激烈进行着,志愿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给他们准备了美味饮料。(教师贴图片)
师:老师把饮料移到黑板上,体育委员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你能解决吗?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你是想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
师:先静静思考。
师:把你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教师收集)
学生汇报。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4)10+4=14
3、找方法间的联系和区别。
师: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有联系?
师:大家最熟悉的方法是哪一种?
师:其他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师:这几种方法都与10有关,都借助了10帮忙。(彩色粉笔标注)有的是把9看成10,10+4=14 想到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你最容易看明白?
师:数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第(
3、摆小棒。
师:请大家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让大家看明白你究竟是如何想的。
学生自主摆小棒。
师:把你的想法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请他给你提些建议吧!(学生收好小棒)
抽生上前摆。
师:为什么拿1根呢?
2根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师:因为9+1=10,所以拿1根和9加在一起得10 ,拿1根的目的是把9凑成10。再用10+3=13, 好算。这样,就把9+4转化成了好算的10+3。
师:刚才摆的过程如何清清楚楚地在算式上记录下来呢?(配合小棒图)看到9想:9+(
这种方法叫凑10法(板书:凑10法)
师:凑10法法能够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
(1)(9+3=)如何计算呢?
师:请孩子们试着象9+4这样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试着摆小棒。
(2)抽生汇报。谁告诉老师怎么摆?学生说,老师摆。教师用圆片摆,并介绍圈一圈。我们可以用圈把9和1圈在一起,表示9和1凑成10。
(3)完成思维结构图。
(4)9加7独立解决。
(5)抽生汇报想法,完善思维图。
5.归纳算法特点。
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看到9,想9加1得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9和1凑成10,最后用10加剩下的几得10几。一句话: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板书: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利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运动会期间,生活老师送来丰盛的课间餐
1.
看谁是优秀的生活委员:能试着象老师这样画出思维图,独立完成数菠萝、数苹果的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检查)
2.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订正,学生说想法)
师:大家这么能干,老师请大家吃水果。
三、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计算9加几有很多方法,孩子们最喜欢的方法是凑10法。凑10法能把9加几转化成我们会算的10加几。希望今天的学习能为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成功。
“9加几”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
9加几
(萧江三小 徐宪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圆片18个、旺仔饮料13瓶。
学具:每人准备小圆片18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伴随着雄壮的音乐,星星小学在开运动会,瞧,多么热闹!老师想去做拉拉队为他们加油,我们也为他们加油,好吗?(喊三声“加油”)
2、运动会上,拉拉队员们想得真周到,为运动员准备了一些旺仔饮料,
有一个小朋友问:“有多少盒?”
二、新课教学例1
1、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盒吗?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巡视,注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摆一摆
A、课件,出示课题9加几
B、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板书:9+4,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用小圆片摆一摆。一位小朋友摆9个,表示盒子里的饮料,一位小朋友摆4个,表示盒子外面的饮料,刚才有小朋友用数的办法,老师觉得太麻烦了。请同桌小朋友动脑筋想个办法,让老师一眼就看到你的桌子上有几个圆片?
C、3、说一说
小朋友摆的真好,现在我们学着刚才摆圆片的办法来移旺仔饮料,理解“凑十法”。(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
3学会了移饮料,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移菠萝。鸡蛋图。
二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解决了饮料问题,老师这儿还要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听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操场上有哪些运动队?(跑步,踢毽子,跳绳,跳远,)各有多少人?同桌合作记录收集信息,指名回答,教师随机贴图。
2、现在老师想知道“踢踺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 能帮老师解决吗?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3、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提出一些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指名提问题并列式,计算结果。
4、小朋友真能干,会提那么多问题,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我说“踢毽子的有9人”,小朋友自由选一个活动说“XX的有( )人,大家说“一共有几人?”听懂老师的意思了吗?
A、师生合作提问题。
B、学生每编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C看着板书读一读,(9+3=12,9+7=16,9+6=15,)请学生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加数都是9,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小朋友在做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的数里面拿出1个和9凑成10,10加几就等于十几)
D(该考考小朋友学得怎么样了,我们来开小火车,看哪列火车最先到北京)开火车算。(做一做第3题)小黑板出示,打★的算式说说思考过程。
二、反馈练习。
(小火车开得真棒,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耳朵,看看谁是顺风耳?)
1听算。
a师生听算。老师报算式,学生迅速口算。
b生生听算。(耳朵真灵,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一次出题的机会,你来考考大家,请一学生报,其他学生说得数。)
2.游戏(七色花)
(学得真好,老师就把一个有趣的游戏送给你们,作为给你们的奖励。在玩游戏的同时,别忘了动脑筋哦!)
花妈妈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她有五颜六色的七个花瓣,大家都叫她七色花。也许因为七色花太漂亮,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悄悄地把七色花的花瓣撕破了。七色花受伤了,她正伤心地呜呜大哭呢!小朋友快点帮七色花把破碎的花瓣找回来,再拼起来,让七色花还像以前那么漂亮,好吗?
出示一朵花,让学生计算后再粘贴。反馈。(七色花的花瓣终于找回来了,我想花妈妈一定会记住我们这些好心人帮助了七色花。只要大家都有一颗爱心,我们的世界都会更美好。)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说说。
9加几的算式,得数都是十几,一般我们都是把小的数拆成1和几,1和9凑成10,10加几就等于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