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去年广州市决定将55家牲畜定点屠宰场调整为24家。日前,位于花都区的华诚屠宰场、雅瑶屠宰场、新华屠宰场规划方案递交规委会审议并获通过。在规委会上一位官员提出,“屠宰场”的名字太“霸气”,“屠啊宰啊,可以改改”,建议可用回“肉联厂”或改为“肉食品加工厂”,对新的屠宰场名字进行规范。(7月21日《新快报》)
官员之所以“吐槽”牲畜定点屠宰场的名字,显然是觉得这个名字不那么文明、雅观,屠啊宰啊等字样容易给人以血腥、恐怖等等不好的联想。但是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这样的观点如果只是自己想想,或者是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吐槽”一下,还无可厚非,如果在规委会这样正式的场合提出来,并且建议屠宰场改名字,就有诸多不妥之处,有干涉市场行为之嫌。
这是因为,一是“屠宰场”之名既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也没有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已经成了此类行业、企业约定俗成的叫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没有改的必要;二是从“肉联厂”、“肉食品加工厂”演化到现在的“屠宰场”,其实是市场淘汰和选择的结果,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让市场的归市场,早已成为共识,对市场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官员不宜干涉太细。
官员的建议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假如到了下边就成为“圣旨”,无疑会具有某种强制性。这些屠宰场一旦改名,企业的铭牌、广告、合同文书等等都需要重新更换,既劳神费力还造成浪费,何必呢?
官员的建议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假如到了下边就成为“圣旨”,无疑会具有某种强制性。这些屠宰场一旦改名,企业的铭牌、广告、合同文书等等都需要重新更换,既劳神费力还造成浪费,何必呢?
前一篇:“毁绿事件”频发拷问公权监管何在
后一篇:“碰 瓷 执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