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均用1.6米免费厕纸是文明的代价

(2015-04-24 12:05:36)
标签:

杂谈

  上海静安区一个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结果半年多下来,如厕者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筒纸长度平均居然达到了1.6米。(4月23日《新闻晨报》)
  小小的免费厕所手纸,背后是笔不可低估的经济账:据测算,静安区39座环卫公厕若全部免费提供手纸,一年的资金需求在70万元-80万元之间;虹口区87座环卫公厕,一年手纸的费用约为30万元。面对如此大的成本压力,很多地方都叫停了免费厕纸。
  免费厕纸走得好不好,确实取决于公众的文明程度。这项在国外实施多年且日益成熟的做法,何以在国内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局?一方面在于国人的文明素质不高,确实需要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地方过于心急,一看出现浪费马上就叫停。其实,国内在免费厕纸投放上也有做得不错的地方,像淮安市清浦区试点“厕所革命”,在城区免费公厕配备免费厕纸。两年多的实践发现,大量浪费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免费厕纸变身“文明试纸”,结果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实施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判,并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把关。比如他们聘请专家进行了测算,对一个厕所每天的用量按标准科学限定;同时又使用了相应的技术限制手段,让如厕者每次都尽量在限定的范围内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加大了节约宣传的力度,并在显著的位置张贴了提示语。
  文明不是一天形成的,既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营造环境,更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可否认,人均用1.6米免费厕纸令人尴尬,但这也是文明进步的必要代价,这种代价需要用公共善意来承担,也需要用公共耐心来化解。怕就怕,一出现风险就投鼠忌器,或不再想办法改进。公共政策方面若是无足够的诚意,那么文明的提升就很难实现。 (堂吉伟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