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化下的行情不可持续
(2024-03-06 07:14:15)
最近几天的市场,看似表现的不错,至少沪指是这样的,每天都有新高,都能往上冲一下,股市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沪指表现超级强势,而创业板指数及深证成指相对疲软,个股的表现上也是如此,每天上涨的个股都比较少,甚至可能会二八比例的现象,这种分化的背后是主力资金对沪深300等大盘股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小市值股票流动性枯竭的担忧,这样的市场走势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分析当前市场分化的原因至关重要。沪深300集中了市场中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资金的偏好,特别是大资金的偏好,从前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也能够看出来,大资金的选择仍然还是上证50和沪深300为主,占据了绝对的比例。相对而言,小市值股票往往缺乏足够的市场关注,特别是缺少大资金的关注,这些公司当然也存在着业绩波动较大,风险相对较高的现实状况。而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春节前也曾经出现过,那个时候的市场表现,还是历历在目。
然而,任何市场现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市场分化自然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小市值股票流动性的减少。当资金集中于大盘股时,小市值股票的交易活跃度降低,进而影响其价格发现功能,增加了投资这些股票的成本和不确定性。长此以往,小市值公司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是一个整体,就类似于一个人一样,不可能只有手腿在长大,而身体不长,这样的生长方式也不健康呀,最终还是会长的畸形。
那么,什么样的市场才是可持续呢?我觉得还是要重新回到春节前一两天的走势,那个时候是以中证1000和中证2000为主要的表现方向,至少要有1000支较为出色的公司受到资金的关注,那么市场才会真的活跃起来,而不是只有沪深300的公司受到关注,这显然对于5000支股票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只占百分之六,这样的比例是不可能接受的,是会引起市场担忧的。虽然短期内大盘股可能因为多种因素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但长期来看,市场终将回归平衡。小市值股票由于其成长性和转型潜力,总会在某些时刻受到市场的关注。
当前股市的分化格局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也暴露了市场运行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由于
大资金的参与,使得市场的表现比较特殊。尽管短期内大盘股可能更受青睐,但长期而言,市场终将趋于均衡。因此只有市场回归正常,脱离有形的手,才能真的走出长牛,走出慢牛的行情。
前一篇:股票涨跌背后的市场逻辑与投资心理
后一篇:新能源的机会在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