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痰利咽药--射干

(2023-10-31 00:38:15)
标签:

杂谈

隔壁的黎叔跟我提过几次,说要带我去乡下一个叫茅坪的瑶族山区拜访一下他的老丈人,他的老丈人是当地的瑶医,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早几年还说要教给黎叔,黎叔说,我不学,我父亲也会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我也不学。他的老丈人说,各有各的治法,学点总是好的。黎叔说,我都退休了,还学它干什么,不学不学!
最近黎叔看我一天到晚摆弄草药,这又想都他的老丈人,所以想带我去拜访一下,除了学点药方,顺便可以采点草药回来,说当地的草药资源很丰富。我跟黎叔说,对你老丈人来说,我毕竟是外人,人家怎么会教一些好方给我,黎叔说,无妨无妨,有我在,你想学什么只管问就是。茅坪离我这不算远,不过开车也要近两个小时,我的破摩托车是去不了的,所以暂时还没成行。
不久前到姚师傅家,看到他家种了一些射干,可惜花谢了,只能拍几张叶子回来。射干是传统治疗喉痹咽痛的中药之一,又名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等,《神农本草经》记载: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
射干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入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本草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矣。”
射干一药,在我这的民间,临床上主要用于消痰、利咽,亦有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但最常用于喉痹咽痛的治疗,或单用,或配伍金线风、九龙胆、山甘草、称星木等。
射干我这暂时没发现有野生的,多为种植。
消痰利咽药--射干

消痰利咽药--射干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鸢尾科射干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种子圆球形,黑紫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产中国大部分省份。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
消痰利咽药--射干

消痰利咽药--射干

消痰利咽药--射干

消痰利咽药--射干
附方
1、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2、治喉痹: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3、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为丸。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5、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珍方》)
6、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7、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服。极有效。(《永类钤方》)
9、射干治喉痹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烂取汁吞下,动大腑即解。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
注意: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孕妇忌服。
《本草经疏》:凡脾胃薄弱,脏寒,气血虚人,病无实热者禁用。
拍摄地点:昭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