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夹菜

标签:
杂谈 |
上个月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盖棉被,这几天一下子就像搬到火焰山去住了,热的不行,可生活还要继续,这两三个月日子特别不好过,中午我同学过来,跟他聊了一下国际形势,比如俄乌之战、安倍之死,然后再随便聊到村子里王二家的大黄狗抓耗子的事,临了,我跟同学说,陪我去山里采点药吧,家里揭不开锅了,想去挖点五指毛桃换米。他说太热了,不能去吧,我说山里凉快得很,我带你去有水的山沟去就行,运气好,还可以采到灵芝,野生的猕猴桃也快熟了,先去踩好点,总之,连哄带骗,带上同学冒着列日采药去。
这几天天气预报都是高温预警,山里其实也不凉快,挖了几棵五指毛桃,全身已经湿透,灵芝是没那么容易采到的,猕猴桃长的还小,这次去的山路已荒芜,非常难走,天热加上虫子也多,一会就全身发痒,这种天气、季节,采药是很辛苦的,挖了一会,也没挖到多少棵,药都是这样,不会连片生长,去的地方不对,能挖到一点就不错了,看着日将落西山,叫我同学先回去,再挖两棵,半路我还要找地方把药洗干净再拿回去。
回来的路上,看到鸭跖草正开着蓝色的小花,就说一下这鸭跖草。
鸭跖草叶形如竹叶,花是蓝色的,形如蝴蝶起舞,所以别名又有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我这则叫它竹夹菜。这鸭跖草喜欢长在近水向阳的空旷地方,茎肉质,晒干很轻,不久前采了十多斤,干了只得一斤多。
鸭跖草味甘、微苦,性寒。功效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等。
鸭跖草我这民间用的人也不多了,一般新用,或取新鲜的2~4两水煎服治疗感冒发热和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也不错,因其茎肉质,粘液很滑,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也很好用,方用鸭跖草新鲜的2~4两,小飞扬草50克,熬好水兑蜂蜜两勺温服,多服几次自有佳效。亦有用其取代滑石治疗结石者。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4]
《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对鸭跖草的介绍,书中验方仅供参考。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鸭跖草科鸭跖草属。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上面一枝具花3-4朵,花瓣深蓝色;蒴果椭圆形,有种子4颗。
1.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2.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3.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4.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5.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6.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8.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9.治喉痹肿痛:(一)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二)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10.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拍摄地点:昭平
前一篇:清热利湿药--乌蔹莓
后一篇:清热解毒药--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