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梨榕、台湾榕

桑科榕属的植物在南方野外很常见,很多地方的民众喜欢挖它们的根熬汤喝,汤香味浓,味道很好,又有活血补血;催乳;止咳;祛风利湿等功效。
1.

舶梨榕(学名:Ficus pyriformis)为桑科榕属下的一个种。灌木,高1-2米;小枝被糙毛。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灌木,高1-2米;小枝被糙毛。叶纸质,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4-11(-14)
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而为尾状,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稍背卷,表面
光绿色,背面微被柔毛和细小疣点,侧脉5-9对,很不明显,基生侧脉短;叶柄被毛,
长1-1.5厘米;托叶披针形,红色,无毛,长约1厘米。榕果单生叶腋,梨形,直径2-
3厘米,无毛,有白斑;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3-4,披针形,雄蕊2,花药卵圆形;
瘿花花被片4,线形,子房球形,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壁,花被片3-4,
子房肾形,花柱侧生,细长。瘦果表面有瘤体。花期12月至翌年6月。





2.

台湾榕(学名:Ficus formosana)是桑科榕属的植物,为灌木。分布在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溪沟旁湿润处,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2.

台湾榕(学名:Ficus formosana)是桑科榕属的植物,为灌木。分布在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溪沟旁湿润处,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灌木,高1.5-3米;小枝,叶柄,叶脉幼时疏被短柔毛;枝纤细,节短。叶膜质,倒披针形,长4-11
厘米,宽1.5-3.5厘米,全缘或在中部以上有疏钝齿裂,顶部渐尖,中部以下渐窄,至基部成狭楔形,干后表面墨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不明显。榕果单生叶腋,卵状球形,直径6-9毫米,成熟时绿带红色,顶部脐状突起,基部收缩为纤细短柄,基生苞片3,边缘齿状,总梗长2-3毫米,纤细;雄花散生榕果内壁,有或无柄,花被片3-4,卵形,雄蕊2,稀为3,花药长过花丝;瘿花,花被片4-5,舟状,子房球形,有柄,花柱短,侧生;雌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4,花柱长,柱头漏斗形。瘦果球形,光滑。花期4-7月。




拍摄地点:湖南东安




拍摄地点:湖南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