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糖棕

标签:
杂谈 |
种中文名:糖棕
种拉丁名:Borassus flabellifer
Linn.
科中文名:棕榈科
科拉丁名:Palmae
属中文名:糖棕属
属拉丁名:Borassus
柬埔寨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L.)又名扇椰子,扇叶树头榈,棕榈科糖棕属产于热带亚洲或热带非洲,在东南亚国家最为常见.在柬埔寨,糖棕是当地居民食糖的主要来源,糖棕雌雄异株,柬埔寨糖棕树开花前不易鉴别雌雄株,糖棕树的雌花与其它植物一样,结果繁衍后代,而雄株却很特别,可以产糖,在长达4个月的花期中,早、晚各采集1次,每株柬埔寨糖棕可年产糖液60~100kg,足够三口之家1年的用糖量.糖棕除了能产糖外,还可以制醋、饮料、木材(主杆非常坚韧)等.
自从来到柬埔寨,我就被这里的糖棕树深深地迷上了,在这里拍的照片很多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第一次去吴哥窟旅游的时候就因为没摸到小吴哥城那几株几层楼高的糖棕而遗憾了好一阵子呢。如今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对它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与日弥坚。
柬埔寨糖棕树和一般的棕榈植物并没什么差别。
田野里的糖棕,几只白黄牛在悠闲的啃着草,其中一棵糖棕已经枯萎好多年了,依然屹立不倒!
糖棕雌雄异株,通常生长到15-20年才开花,开花之前雌雄不易辨别,雄花肉穗状花序,不结果。
雌树结的果。这株的果很没长大,大的糖棕树的果实像个紫色的大圆茄子,十分美观漂亮。
正在采集花汁的糖棕,花汁主要用来制糖。糖棕榈树雌雄异株,雌雄花束的汁液都可制糖,但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雄花的花汁含糖量较低。花汁采集法
:花串采汁前须先夹一番。花串采汁前须先夹一番。雄花开了后,便用扁平的木夹在上端夹足7天,同时把整支花束泡在盛水的长竹筒里,每天将花束末端割去少许,天天切割,早晚各切一次,直至大量汁液溢出滴下,便可开始收集。这时须拆除木夹,否则花束会枯萎。雌花束长齐后,便以圆木棒夹,同样夹足7天后,泡在长竹筒里,每天两次切它的末端,直至有汁液大量滴出即可收集。木棒也须拆除。收集花汁的竹筒,须事先烘烧一番,花汁才不会变质。收集时要是让雨水渗入,必然变酸不可用。
花汁产量丰富,早晚可收集一次。每支竹筒容量约一升,每株树每天可收集5至6支竹筒,即产量每天可达5公升。花汁一收集好,便须立刻倒入大锅制糖。方法很简单,生火煮热,一直搅拌至越来越浓稠,到了快凝固时,便注入椰子叶做成的模子内,让它凝固成棕色方糖。或是在锅内让糖浆煮至水份蒸发完而成晶粒。
采集的花汁除了制糖,还可直接饮用,新鲜的糖水清凉爽口,略带一点烧糊的味道。其色乳白,味道又分甜和酸甜两种,但都不能喝多,喝多了会醉,对肠胃也不好。上图竹杯里盛的就是糖棕汁,配上一碟本地小凉菜,味道那是杠杠的!
金边附近用来招呼客人喝糖棕汁的小茅屋,就搭在糖棕树下,十足的田园情趣。
糖棕的果实堆前,一位年轻的少女递给我一个新剖的糖棕果肉。
糖棕除了制糖和喝它的糖水,它的种仁洁白,很像凉粉,虽然不是很甜,但吃起来非常清香,柔滑爽口。
还没成熟的果仁外表还有一层皮,中空,里面是甘甜的棕糖水,味道和椰子水差不多。
去了外皮,果仁晶莹剔透,咬一口,汁水四溅,有点像吃瀬尿牛肉丸的感觉呢。
在乌廊山风景区内,几位妇人在剥成熟了的糖棕果仁出售。
成熟的糖棕果去了外壳,里面有一层须状的组织,上面附着一些黄色淀粉状的果肉,这些果肉还可以煮粥或者做成糕点,是柬埔寨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甜食。不过现在柬埔寨人的生活条件好点了,已经没有人再拿这些果肉做东西吃了。
去了那层须状物成熟的糖棕果
去了内壳的种仁,吃起来清脆甘甜,有点面。
常年泡在水里的糖棕。拍于洞里巴蒂
乡村风光
小吴哥城的糖棕
从奇梳山上看到的田园风光,田野里那些绿色的植物中大部分就是糖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