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论定义辨析--笔

(2011-05-01 17:59:00)
标签:

杂谈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在缠论中顶就是指顶分型,底指底分型】

 通过分型来表示笔:

上升的一笔,即从底连接到顶,(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从顶连接到底,(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辨析:

1、笔必须是由相邻的顶和底构成。

2、笔必须是由顶底连接而成,不可能是顶顶或底底。

3、笔必须由三种分型组成,即底分型、顶分型、上升K线或下降K线,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分型,都不能成为一笔。即笔的结构决定了,除了底、顶之外,中间的上升K线和下降K线必须也存在。在缠论中表述为“顶、底之间必须存在一根K线”。

 4、底分型、顶分型分别由3根经过包含处理的K线形成,而上升K线、下降K线则没有要求,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无数根。那么就可以得到最简单一笔的K线数量,就是一笔必须是经过包含处理的7根K线组成,低于7根K线就不能算为一笔了。【如果低于7根,只有6根,那么就只是顶、底,没有中间的上升K线、下降K线了】

5、组成一笔的最小K线数量满足后,因为上升K线、下降K线的最大数量可以是无数根,因此,形成一笔的最大K线数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无数根。

 通过K线来辨识笔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清楚了分型,能对原始K线进行包含处理,严格按定义来就可以了。

第77课关于笔划分的步骤:

一、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二、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

三、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辨析:

1、第二条应解释为当划分向上一笔时,先确定底,然后向上找顶,如果第一个顶低于第二个顶,则只需保留第二顶,第一个顶就可以去掉。按照这个规则,一直找下去,只保留最高的顶。

2、在按照第二个条件进行顶的确定时,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也就是必须确定比较的两个顶之间是否有底,如果这个底分别能和这两个顶形成笔,那么第二条就不成立了,就不能去掉其中较低的一个顶了,而是重新进行顶的比较。

 3、当开始向下一笔的划分时和向上划分一笔的情形相反,即确定顶后,开始向下找底,第一个底高于第二个底时,去掉第一个底,保留第二个底,然后一直比较下去。同时还是要满足第三个条件,如两个底之间存在一个顶,且与这两个底形成笔的话,就不能去掉互相比较的底了。

有了77课关于笔的划分的步骤,我们就可以按照缠论笔的定义,对照69课的上证指数月线图画笔。

 

"http://img.ph.126.net/JxwFZVsDTpsRUOJwUuzn2g==/2095862676589107872.jpg"

 

图中红色D表示顶分型,d分型表示底分型。根据画笔的步骤,先找出全部顶和底。

上证指数从95.79开始算起,很明显一开始划分的一笔是向上的1笔,那么从95.79开始去找顶,因为底已经确定了就是95.79。将95.7确定为d0。

第一个顶D1(5/92)【括号里面的数字为月K线出现的月份和年份】,第二个顶D2(2/93),很明显第一个顶低于第二个顶,那么是否需要去除第一个顶,必须满足这2个顶之间是否存在低,其次该底是否和2个顶之间满足形成笔的条件。可以看出d1(11/92)与D1满足形成笔的条件,而与D2不满足形成笔的条件,从d1到D2,不满足笔结构(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的要求, 92年9、10、11、12月四根原始K线组成了底分型d1,93年1、2、3月组成顶分型D2,在d1、D2之间没有上升K线了,显然这是不能成为一笔的。既然d1不能同时和D1、D2形成笔,那么可以将D1去掉了,也就是从95.59开始的一笔先暂时画到D2。

第1笔确定后,开始从D2画向下的1笔,从D2开始出现的第1个底是d2,而D2、d2之间显然满足笔形成的条件,那么这向下1笔也可以暂时确定了,也就是说向下1笔已经形成了,只是在d2出现后不能确定d2是向下这1笔的最终底而已,如果后面出现比d2还要低的底,而中间没有顶的话,那么d2就不是向下这1笔的底了。但是d2出现的意义在于确定了那向上1笔,即向上1笔已经是完成的走势了。

从d2开始继续向上画笔,后面的D3、D4、D5、D6这几个顶,D3与d2不满足笔形成的条件,D4、D5根本就没有高过D3,直到D6才高过D3,而在D6出现前的期间再没有出现过比d2低的底,那么D6就可以暂时确定是从d2向上1笔的顶了,可以说这向上1笔也形成了,但是否结束还不能确定。

D6的出现让我们确认了从95.59开始已经形成了3笔,分别是d0D2、D2d2、d2D6,但是D6还没有确定是否结束。

从D6开始出现了3个底d6、d7、d8,和1个顶D7,和D6相邻的d6之间显然不满足1笔形成的条件, d6(9/97)9月这根K线和前面7月、8月K线存在包含关系,经过包含处理后d6和D6这2个分型就共用1根K线了,显然不满足1笔形成的条件,那么从D6d6就不能成为1笔。而D7没有高过D6,显然不能作为d2D6这向上1笔的终点,之后的d7、d8比d6高,因此可以说到d8这点还不能确认D6开始的向下笔的形成。在向下笔还未形成时,D8出现了,D8比D6高,D8的出现宣告了D6开始向下笔的死亡,即从d2开始的向上1笔还没有结束,D8成为新的顶,从D8开始向下出现d9,很显然D8d9不满足笔形成的条件,后面又继续出现D9、D10,D9、D10均比D8高,而且D9、D10间没有底,那么D8、D9也可以去掉了,这样从d2开始向上的1笔直到D10才结束。

根据以上划分,从95.59开始向上共形成了3笔,分别为d0D2、D2d2、d2D10。

很多人对笔搞不清楚,主要是没有明白在一个笔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顶分型、底分型,而在画笔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相邻”和“顶底间至少存在1根K线”这两个重要条件。

后面禅师在“忽闻台风可休市,聊赋七律说《风灾》”这篇博文中,对笔的形成条件又有了新的定义,原话如下:

现在发现各位对那些古怪的分段还是有点乱,那些古怪的分段,经常是因为第一次笔破坏时,延伸不出线段来,例如,今天图里绿箭头所指的地方,顶和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中间没有K线了,这就不能算一笔。

 

ID想了想,计算了一下能量力度,觉得以后可以把笔的成立条件略微放松一下,就是一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这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显然,第二个条件,比原来分型间必须有独立K线的一条,要稍微放松了一点,这样,象今天绿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一笔了,相应那三笔下来就构成一段了,整个划分就不会出现比较古怪的线段。

但是在禅师69课中对月线笔的划分中,却画出了5笔,如下图,为什么这么画?上面按照定义画出来的为什么与禅师画的不相同?还有,禅师为什么后面给出了一个笔的宽松定义?这3个问题最近有些思考,但还没有形成整体思路,等形成整体思路了写出来。


"http://img.bimg.126.net/photo/_u_2YfQApIAtaFLL2IM6BA==/5772770297359248524.jpg"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