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2025-09-17 16:06:29)
标签:

情感

杂谈

分类: 朋友赠诗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普利诗词歌赋《泉城秋浓》等二十四首

山东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会员、明湖书院书友赠诗

(一)七律   泉城秋浓

     王建群

南山红叶色方稠,
染罢泉城一段秋。
佛慧重峦寻桂子,
明湖碧水泛兰舟。
风醒老柳疲蝉咽,
菊缀疏篱香韵浮。
四季如梭坦然度,
频将美景入诗眸。

(二)且坐令 . 秋怀澄澈

    王建群

秋色阔。八面来风愜。
菊花欲放幽香勃。
稻菽黄金泼。
丽色斑斓,盈枝硕果,丰年喜悦。

情万缕,与谁言说?
巴山雨、已消歇。
兰笺留得诗词绝。
眼似镜、心如铁。
举樽悠赏圆融月。
老怀何澄澈。

(三)采桑子慢  明湖秋黄昏

      王建群  

金风飒爽,夕照映水迷茫。
望湖上、荷残蓬立,苇茂鸥翔。
薄暮沧浪。菊香初送出篱墙。
画船方泊,游人眷恋,曲岸垂杨。

更有七桥歌舞,银龄翁妪登场。
又惊喜、超然灯灿,媲月华光。
源远流长。此城魅力自辉煌。
我吟诗赞,故苑景美,地老天荒。

(四)七律  南山访友快饮赏秋

     王建群

菊妍果硕到山村,
旧友逢迎厚谊存。
对座频斟家酿酒,
回眸又数早年痕。
闲居忘我远尘噪,
悟道知时去俗根。
红叶燃秋真快意,
悲欣苦乐簇金樽。 

(五)七律   秋日意绪

     王建群

靓夏红莲褪烨裙,
东篱菊蕊尚无痕。
井桐老叶扰心落,
庭竹新枝盈目繁
泼墨檀宣朱耷意,
填词逸韵幼安门。
赏枫觅桂南山约,
却数谁能共举樽。

(六)七律  依韵奉和王建群兄诗《秋日意绪》

     李考勇

炎夏红荷影尚存,
青莲双袂依留痕。
曾堤老柳摇疏简,
湖畔新薇动密繁。
远岫丹青僧繇户,
近诗翰墨弃疾门。
长枫劲染云天阔,
共挽江河对月樽。

(七)七律  秋意正浓

     李考勇

高天云远旷秋黄,
阡陌苍苍绘画廊。
枫叶流丹燃壑谷,
稻花翻浪映斜阳。
碧空归雁匆匆阵,
绿水征蓬缓缓乡。
莫道西风凋老树,
篱园菊艳已飘香。

(八) 七律  秋客吟

    李考勇

一壶老酒对斜阳,
醉里平生也有煌。
百味红尘云外远,
千般俗世鬓边苍。
风前落叶知秋早,
雨后残花隔夜霜。
莫问浮沉多少事,
且将宏愿付诗章。

    (九)七律  无题
和杜甫诗九日蓝田崔氏庄

     李考勇

欣又逢秋意自宽,
金风拂许爽胸欢。
悲怜枯叶非吹帽,
喜颂荣枫是戴冠。
能忍千般知我暖,
纵思一缕懂身寒。
举杯邀月融亲友,
辉洒人间梦里看。

附杜甫原诗:

老去悲秋强自宽,
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十)水调歌头 

    李考勇

秋色酿新酒,
一醉九天收。
谁将万斛霞彩,
倾作大江流?
枫灼千峰云岫,
菊绚重峦锦绣,
风起稻香浮。
雁字书霄汉,
夕照系归舟。

披金縠,
踏玉露,
骋吟眸。
山河入卷,
磅礴浑若画中游。
欲唤渊明共盏,
更邀东坡舞剑,
掷笔问沙鸥。
此际心潮涌,
独抱月明休。

(十一) 秋晨絮语

    王福荣

潇潇细雨报秋凉,
微风习习入门窗。
多日酷暑一扫尽,
精神愉悦身心爽。
秋晨醒来加衣服,
美好一天又启航。
晨曦黎明万事顺,
笑容满面喜洋洋。

(十二)鹧鸪天  秋韵

     范学军

金风织绮覆庭柯,
丹枫燃尽半廷坡。
雁衔残照书云字,
蝉蜕清愁入楚歌。
篱菊瘦,渚莲多,
一樽清酒对渔蓑。
醉听梧叶敲窗雨,
梦逐芦花过浅河。

  (十三)石榴

     王天德

石榴成熟挂满枝,
颗粒丰满惹人喜。
每个都象小灯笼,
眼下就到采摘期。
籽粒排列很整齐,
滿是琼浆玉液滴。
見了都想吃两口,
甘甜到口谁推辞?

(十四)丰收节平阴美景感怀

     侯家赋

      其一

天高云淡画风清,
满地流金露水莹。
绿涧青山知韵美,
勤耕苦读有民情。
房宽路靓村庄丽,
菜富粮饶街市荣。
五谷丰登成节令,
玫乡处处欢歌盈。

     其二

秋气平分日渐凉,
寒来暑退染晨霜。
高粱沉醉九重赤,
稻穗低头一片黄。
百里葡萄生紫色,
千山月柿放红光。
田园瓜果盈棚笑,
喜庆丰收欢乐场。

(十五)金秋思故乡

     侯家赋

金秋时节遍金黄,
山川沃野赛画廊。
稻穗开镰迎节庆,
核桃下树扑鼻香。
含羞甜柿枝头坠,
咧嘴红榴叶底藏。
丰收喜庆令人醉,
此景引我思故乡。

(十六)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

     侯家赋

       其一

鸣笛声声响云天,
疾风侵华耻羞传。
奉天事变消倭寇,
伪满洲傀儡政权。
九一八抗战爆发,
殖民统治役奴怜。
英雄壮烈牺牲多,
中流砥柱灭日顽。

       其二

豺狼突啮巨龙身,
血肉横飞日月昏。
铁马千军挥利剑,
长缨万丈缚凶神。
江河浩荡英雄泪,
山岳巍峨忠骨魂。
但奏凯歌冲汗漫,
誓逐贼寇远国门。

注:94年前的今天,
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给中华民族带来难以忘却的伤痛!
尽管九一八事变爆发已过去94年,
但仍在和平年代向人们发出警示!
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容忘记!

 (十七) 辽东泪

       苏宝珍 

残阳凝血覆卢沟,
白骨成堆忆旧仇。
山河破碎风悲泣,
警笛耳畔鸣不休。
难忘销烟燃故土,
销烟常记在心头。
华夏再无沉睡客,
钢枪紧握保神州。
今朝壮士持长剑,
豺狼岂敢再妄求。

(十八) 七律 秋鸟欢歌
           
       刘方

百果盈枝俏带羞,
群禽欢唱解烦愁。
梢头鹊啄朝凝露,
水面鹂穿晓雾浮。
结对鸳鸯寻浅食,
绕檐燕雀护雏啾。
竹林深处藏私语,
一啭清音破寂幽。
     
注:1.“啾jiu”是多只小鸟一起叫的声音。
2.“啭zhuan”的本意为转折发声。后来
引申为婉转歌唱或鸟类婉转鸣叫。

(十九)知青五十载忆
           
      刘方

青春负笈别城闉,
半世回眸鬓已银。
垄上汗浇千顷绿,
灶边烟绕一灯贫。
乡音未改情犹在,
往事铭思味更真。
聚首今朝论旧岁,
笑谈风雨话耕尘。
     
注:1.“笈”是装书的箱子。“负笈‌”字面意为“背负书箱”
引申为外出求学所带的书箱和行囊。这里是指胸怀大志远
离家园。2.“闉yin”是指过去古城的翁城门。

(二十)七律  月牙飞瀑
           
      刘方
     
 近日,济南地下水位超过了29.米。五龙潭公园“月牙泉”
又呈现出“月牙飞瀑”景观。自此济南所以泉池全部喷涌。

危崖垂链挂晴空,
金月巧裁悬璧同。
碎玉跳珠寒漱石,
流银泻瀑冷摇风。
山含晚翠烟光里,
水带秋声暮色中。
最是僧人归寺路,
一瓢清响入云冲。

 (二十一)咏玉环泉
             
       刘方

玉甃涵光映碧苔,
一泓清冽自天开。
珠跳水面圆如璧,
风送荷香飘榭台。
千载名泉承帝泽,
半城烟景入杯来。
行人羡慕居皆幸,
此处甘霖润九垓。
    
  注:“玉环泉”别名“玉环井”,位于泉城路省府前街
中段路西。因两泉相涌形成环状水纹而得名。泉池原为圆
形,直径1.3米,金代《名泉碑》、明代《七十二泉诗》、
清代《七十二泉记》均予记载。
  
 (二十二)咏舜井泉
            
       刘方

历山之下井池深,
千载泉声忆舜琴。
石甃圆涵寒玉色,
苔痕暗锁古皇心。
甘霖曾润生民渴,
圣德恩随逝水沉。
莫道沧桑迷旧迹,
清波动处有遗音。
     
注:“舜井”,又名“舜泉”。位于舜井街偏南路西。
舜井现为圆形石砌井池,直径1.56米,深2.8米,井壁
垂铁链,旁立《舜井》铜匾。舜井历史上名气很大,
欧阳修、苏辙、元好问、曾巩等文学大名家都曾诗赞。

(二十三)咏双忠泉
             
       刘方

历下名泉认旧痕,
寒波犹抱两忠魂。
碑铭血字凿声重,
石漱清音剑气存。
一勺能滋千载义,
半池可鉴九秋恩。
凭栏莫问当年事,
风送松涛到寺门。
     
注:“双忠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
省府前街北端路西的双忠祠街西端与启明街交
界的丁字路口东北角。因纪念明末抗清殉难的
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所建的双忠
祠而得名。 ‌双忠泉的命名就源于双忠祠。

(二十四)金秋胜景燕翅山

    张希舜

燕翅山矗泉城中,
翡翠綠宝璀璨荣。
名泉峴池波光粼,
山水俱美史文丰。
稼轩练兵颂英雄,
水火成岩地质名。
金秋美景胜画图,
自然現代相交融。

注:岘池原是大炼钢铁时代的矿坑,因挖断水脉而成泉池,
面积达600多平米,平均水深6~8米,最深处14~16米。久旱
不涸,久雨不溢,水温恒持16~18是济南冬泳基地之一。
此山基岩下为火成岩,地上为水成岩(即沉积岩)是一处山
体独特的地质公园,辟为济南大学地理系实习基地。
该山处中央商务区内,周边高搂林立,现代化气息浓郁,自
然风光美不胜收,可谓自然、现代城建有机融合也!


晨钟编辑

2025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