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好奇心变得很重,特別喜欢尝试,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他们说“不”,这样做只会让他们产生反感,而且也不符合他们的天性。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引导的态度,引导他们去尝试。
对于引导,朋朋的爸爸特别有经验,他是这么做的:
我住的院子里有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堆满了杂物,平时都是锁着门的,偶尔会开一下,光线很暗。朋朋对此很好奇,问过我好几次,里面有什么。我告诉他有一些杂物,我担心他太好奇,会趁我不在的时候溜进去,遇到危险,所以反复地告诉他:“不要到那里去玩,那里很危险。”但是有一天,我从邻居的口中得知,朋朋还是去了,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因为邻居的儿子也去了,邻居觉得应该告诉我一下,不要让孩子到那里去玩,这样我才得知。朋朋从来没主动向我提起过这件事。当我把他叫到面前,问他:“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玩呢?”他这才告诉我,他说:“我去了,里面有好多木板和桌子!”但那说话的表情,看起来不但不觉得不应该,反而是很得意的样子。
他为什么不顾我们的劝阻一定要去那里呢?或许是一时的好奇心,或许是出于玩伴的鼓励,显然他对这样的经历感到很满意。但他的这一举动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苦恼,我已经反复地提醒过他,他还是不听我的劝阻,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去尝试,即使我们不鼓励这么做,他们也要如此。这样的话,与其让他们自己去盲目地尝试,还不如我们好好地引导他们。后来我和妻子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和仓库的工人商量了一下,我们拿着手电,带着院子里的几个小孩子一起到那里好好地看了一下。他们的好奇心这下彻底得到满足了,而朋朋也从这件事情十明白,探险也要与大人商量,大人不会阻止他们的探险,而只会阻止他们无准备的盲目的探险。
此后不久的另外一件事情更坚定了我的这种想法。
一天,妻子发现厨房里的黑豆少了很多,就问我是不是拿去用了,我说没有。妻子就想到可能是朋朋拿了用来当枪于打枪了(有一种玩具枪,可以用豆子作子弹填充),以前朋朋做过这种事。她很生气,把朋朋叫过来,问他:“是不是你把黑豆拿去打枪玩了?”朋朋说没有。妻子又问:“那哪去了?家里一共二口人,还有一只猫,还能是猫吃了不成?”朋朋支吾半天说不上来。妻子很生气,就打了朋朋两下。朋朋哭了,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解释。
可是不久,我在阳台的角落里看到一个盆,上面盖了一张报低,我好奇地揭开一看,里面盛满了水,水里泡的正是那些失踪的豆子。我还以为是妻子要泡豆子煮饭,不小心忘记了。一问,她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这下可以确定是朋朋干的了,再问朋朋,他这才说清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上课时听老师说,豆子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可以长出芽来,他觉得很好奇,就想尝试一下,于是就背着我们把豆子泡在水里,又怕我们发现,就偷偷地藏在阳台的角落里。这就是事情的经过。我和妻子听了,觉得确实错怪了他,可是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呢?我问他,他的回答是:“我要是跟你们说了,你们就不让试了。”
其实他如果真的说明自己的意图,我们又怎么会不让他尝试呢?或许正是因为平时我们对孩子的管制太多,让他害怕被我们拒绝,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渐渐地意识到,孩子在长大,好奇心越来越重,我们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要求他们处处听从我们。他们的思想虽然还没成熟,但仍从电视、从幼儿园老师、从伙伴、从游戏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他们不再满足于做我们身边那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想去尝试,即使我们阻止,他们也要如此。所以,与其让他们背着我们偷偷去试,面临不可知的危险,还不如我们好好地引导他们。
我在安装电灯的时候,有时会拿着试电笔在电源里试试电路是不是有电。电路接通了,电笔里的灯亮了,我就知道这是有电的状态,有触电的危险。孩子看到了,只是觉得好玩,也想试,我怕出危险,不让他试。可是转念一想,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看到他那好奇的眼睛,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会趁我不在家,偷偷地拿出电笔去试。想来想去,我就教他怎样安全地使用电笔一握住电笔后面的绝缘部分,把笔尖插到电源里,用拇指按住后面的连通部。看到电笔亮了就表示有电。在我的看护下,他试了好几次,他觉得很高兴,对我也很佩服。与此同时,我再三警告他,告诉他一定不要碰到笔的前端,而且,我还要他不要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来玩,这时,他很坚定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就这样,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增长知识的目的,我们俩都很高兴。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不,这只会让他们对我们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这也不能阻止他们的好奇心,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去尝试,这既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信任,还可以让他们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如果我们只是控制他们,不让他们去尝试,他们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自己偷偷地去尝试,反而可能让他们面对危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