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和美联合《中国妇女》杂志社举办母婴健康大型公益讲堂第一讲—孕期营养

(2011-11-25 11:14:17)
标签:

母婴健康大课堂

母婴健康讲座

黄醒华教授讲座

杂谈

分类: 活动

  2011年11月20日,由《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北京和美妇儿医院共同发起的“幸福之旅——母婴健康公益行动”母婴健康大型公益讲堂第一堂开讲了。这重要的第一堂课,和美邀请了国内妇产科权威专家黄醒华教授为大家讲解。黄教授幽默的授课方式拉近了与准爸妈们间的距离,在讲座的最后,还耐心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准爸妈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公益课堂令他们受益匪浅。

 

http://www.hmcare.net/uploads/image/DSC02755.JPG

  孕期营养摄取是母子健康的重要保障

  营养是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修补组织等生命现象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黄教授强调,对于孕产妇来说,营养不足不仅会导致如缺铁性贫血,严重时还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缺钙和VitD致骨软化病、手足搐搦症、此外还可有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还会容易诱发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胎膜早破、感染等。(如钙、锌、碘、硒缺乏时)。在分娩时营养不足的孕妇会容易有子宫收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危险。除此之外,产后还易患产褥感染、乳汁不足等。由此可见,孕产妇的营养摄取对于孕产妇自身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胎儿来说,营养不足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制。葡萄糖不仅可以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还可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因此可促进胎儿体重增长。如母亲血糖过低,葡萄糖就不再通过胎盘到胎儿。除次之外,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黄教授向在场准爸妈们详细介绍了胎儿脑部发育的三个阶段所需营养元素,以及营养缺乏会导致哪些先天缺陷。着重强调了,营养不足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胎儿的死亡率增加。

 

http://www.hmcare.net/uploads/image/DSC02790.JPG

  营养过剩影响母子的健

  第一,营养过剩影响孕妇健康,孕妇肥胖是与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的,有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这些与脑血管意外、动脉粥样硬化直接有关,而且还可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脑。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就多,孕妇容易产生妊娠糖尿病。

  第二,营养过剩影响胎婴儿的健康,过多的热能营养素使胎儿生长发育加速,成为大于胎龄儿,造成难产,出生过程中容易有产伤。巨大儿出生后容易有低血糖、低血钙、高胆固醇血症等合并症。也是成年患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等潜在因素。如某些氨基酸摄入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时可致胎儿生长限制、畸形及智力障碍。

 

http://www.hmcare.net/uploads/image/DSC02818.JPG

  各类人群孕期营养指导方案

  黄教授建议肥胖者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运动和锻炼,注重健康饮食行为。

  对于体重过低者,则应纠正厌食、挑食、偏食习惯,减少零食,检查潜在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如血液病、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结核等。检查有无营养不良性疾病,如无明显缺乏,妊前三个月起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或叶酸。

  对于正常体重者,应按介绍的膳食标准适当调整目前饮食的成分,创造更好条件来适应妊娠,如增加优质蛋白(如奶、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一日三餐要保证,不要不吃早餐,进早餐可以减少血液粘稠,胆汁粘稠等危险,也可避免午餐进食过多,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

  孕期各阶段膳食指南

  讲座中,黄讲授分别对孕前、孕早、孕晚期、分娩期和哺乳期五阶段进行了膳食指导,对于孕妇来说应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量;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妊娠糖尿病孕妇如何饮食

  在讲座的最后,黄教授重点提到了妊娠糖尿病孕妇,此类孕妇需改变饮食习惯,如素食、偏食、挑食等。增加各种热能营养素的摄入,并增加锌、钙、碘、铁、维生素A、B属、C等营养素,并可多餐。贫血是缺铁及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引起,因此要多食动物血制品、肝脏、深绿色蔬菜、枣、红小豆等食物。多胎妊娠怀两个或两个以上胎儿,各种营养素均比单胎需要多,可按重体力劳动标准来进食,但多胎妊娠子宫增长快,一次进食量太多会感到不舒服,可少量多餐。

  本次讲座是母婴健康大型公益讲堂中的第一讲,更多相关知识,会在今后的讲座中陆续为各位准妈妈们进行详细讲解及示范。院内相关专家讲师也会为准妈妈们在现场解答她们的各类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