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的选择:
课件和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及生活中应用比例尺的图例。
教学过程:
一、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好吗?
1厘米=(
1米=(
10.2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二、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真棒!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电脑演示)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师:课前,我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8米,宽6米。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2、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
长 |
|
|
|
宽 |
|
|
|
(4)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5)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一幅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汇报。
师: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有没有相同的?这几幅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一幅。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
5、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
板书: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同桌之间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你刚才做的图上的比例尺是多少?
6、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强调单位是统一的
7、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比例尺?
8、师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比例尺。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并说出比例尺的含义。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数值比例尺的特点:1.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2.在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为1。
那么线段比例尺的特点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我们学习了比例尺这么多的知识,智慧爷爷也要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进入智慧城堡。
1、填空
2、求实际距离题
五一小长假快到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有没有外出游玩的打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所准备利用五一假期去北京看看。可不知道我们这离北京有多远,怕路途太远假期时间短赶不回来。如果知道两地的距离就好了!后来经过了解,我获得了两个信息,请看(出示题)谁能根据这两个信息帮老师算一算南阳到北京实际有多远?可以和同座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找到几种解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要想求实际距离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回顾总结:同学们快下课了,学了一节课你累了吗?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看谁反应最快:一只蜗牛从沈阳爬到海南只用1分钟,这是为什么?时间还可能再短一些吗?由此可见画图时比例尺作用多大呀!所以我们必须学好比例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一下我们的校园,然后应用比例尺知识把我们美丽的校园画成一幅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