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转载)
(2012-05-31 02:31:42)
标签:
杂谈 |
第十四章 超越自我
冥想與觀想能讓你減少妄想,並使你開展返本之旅,療愈也隨之帶動。你開始發揮尚未開發的心靈力量。重新觀看、重新理解,增長智慧,然後平靜自在。
我們的心知道通往喜悅與內在平靜的路徑。靈性的鍛煉如冥想與禱告,可以提醒我們已經知道的事。當我們遺忘內心的訊息,掉落生命的裂縫中,我們就會不快樂、不圓滿,抑鬱而且焦慮。我們的視點也模糊起來,遺忘更大的圖像,而且失去方向。
治療的方法很簡單。利用一些時間重新憶起你的神性與靈性本質。回想你為什麼在這裡。冥想是觸發回憶的方法。
冥想是平靜心靈的方法與藝術,讓充滿在意識裡無盡的雜念安靜下來,在澄澈安靜的心靈裡。冥想者成為觀察者,進入超脫層次,最後察覺到更高階的意識狀態。
要脫離平常的知覺巢穴,冥想是催促劑,提醒我們早已學習到的那種崇高、更有靈性的價值。常常冥想就能常常回想,回想出更大的圖像,以及生命中哪些是重要的。
必須練習、修養才能清掃成千成萬的雜念。進入更深的覺醒之前,我每天冥想,持續三個月。重要的是有耐性,不怕挫折。不可能一夕就冥想有成。
你不必端正盤坐進行冥想,躺下來,自然坐在椅子上,哪怕走路都能冥想。冥想的目標是止住念頭,觀察與超離,充滿覺性。
練習冥想的過程,也許你會發現觀想與催眠很有幫助。在這些技巧裡,你可以聽到旁人教我們放鬆的聲音,讓你精神更集中。
無論冥想、觀想、催眠,你絕對不會受到別人操控。沒有任何“力量”操弄你的身體與心靈。而且你也不是進入時空隧道。你只是非常深入,非常集中,一點危險都沒有。在這種狀態裡,你被啟發,觸及更高的覺受層次,對自己的神性本質重新覺醒。這是啟示之路。
冥想的精華盡在於此。你所採用的每一步驟都是神聖的,你所吐納的每一呼吸都是美善的。如果能理解並修煉這些訣竅,你就能凝神專注,轉移日常的雜念,更具洞察力。然後你的觀察更敏銳、更超越,而且不再批判。
我教過一名病人如何冥想,她是企業主管。第一次練習後她表示:“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樹。”
“在哪裡看到的?”我問
“我家門口。”
樹一直在那兒。只要我們平靜內心,就能看到最美麗的事物。
冥想技巧
我在工作坊教人一個簡單的冥想技巧,只需兩分鐘。
第一分鐘,我引導團體所有的人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的放鬆。接下來的四十五秒,必須讓內心完全安靜下來,不要去想什麼。當然,大多數人覺得這一步相當困難。我們的心不喜空無,因此雜念紛馳,像是:
“背好痛。”
“我聽到有人咳嗽。”
“早餐實在不該吃那種東西。”
這些都不是大宇宙的啟示。想讓心靈澄靜、超越、敏銳,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
第二分鐘,大家要想像坐在美麗的池底,可以正常呼吸。
“每次念頭一來,”我對大家說,“把念頭放進泡泡,讓它浮出水面消失。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對於怕水的人,我教導他們想像坐在美麗田野,用浮力大的氫氣球代替泡泡。
下一分鐘裡,他們就運用這些泡泡與氣球。
他們開始冥想。
這稱為“泡泡冥想法”,不過,你也可以用一個字代替,把心思集中在這個字上。如果心念飄出去,輕輕地,不要評判,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這個字。
你可以選擇中性的字,像是數字“一”。或是梵文的“真言”。或者選個充滿感情的字,如“愛”。冥想的時候觀察心內帶出什麼感覺。
你也可以用視覺影像代替,譬如蠟燭、鮮花。或者你也可以用傳統方法,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也就是數息。
試一試“泡泡冥想”,你會覺得獲益匪淺。
團體練習
我經常在工作坊教人練習“看臉”。在只夠維持基本照明的昏暗房間中,兩人一組對坐。我引導他們進入非常放鬆的冥想狀態,然後互相凝視搭檔的面部特徵,持續五至十分鐘。這時候面貌會變化;有不同年齡、種族、性別的變換,有時候還出現動物或其他象徵。做這種練習時,常常會接收到有關對方的超感官或直覺訊息。驚異的事就此發生。結局並非知覺的扭曲,真實的訊息被接收到了。
請試試有什麼奇妙的結局。
我在波士頓帶領大型工作坊做看臉練習。波士頓一名女士的搭檔來自米而瓦基,兩名女士素昧平生,是七百人中的隨機安排。
她們坐在前排,我的眼睛適應昏暗光線後,可以看到她們的臉部,波士頓那名女士流出淚水。
練習結束,其中兩三組人有充裕時間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感覺,我問流淚那名女士願不願意告訴大家她的經驗。她同意了。
“我流的是高興的眼淚。”她解釋說,“我看到哥哥的臉,那是他好久以前的模樣。”她哥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軍人,在法國陣亡,當時十九歲半。
她的搭檔接過麥克風:“昨天,在大團體回溯中,你帶大家回到前世,我經驗到一名男性士兵,十九歲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陣亡於法國。”
她講出死亡的細節,並開始描述搭檔的哥哥,非常正確。
聽到這裡,許多人呆若木雞。
事後我得知,米而瓦基這名女士出生那天,正是那位士兵陣亡之日。
這真的不是巧合。
我在紐約引導看臉練習時,一名印度來的老先生流著快樂淚水。他的搭檔是年輕女士,來自新英格蘭,彼此從未見面。他說搭檔的臉變成女佛。
“女佛特別罕見!”他解釋說。然後他的搭檔告訴我們,多年前她是佛教某宗的信奉者,她們頂禮的就是女佛。
這些有意義的“巧合”可以重新修正我們的路向,而這路向是我們出生前就已經選擇好的。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波多黎各的工作坊一直充滿神秘經驗。也許參與者的熱情、充滿靈性、心胸開放是最大因素。九八年三月所辦的那一場奇跡再度降臨。
工作坊之前兩天,有件事我並不知情。一名中年婦人,經常掛一條飾有漂亮蝴蝶的金項鍊。這是在為兒子祝禱,她兒子幾個月前身亡。
“給我個暗號,或一道訊息。”悲傷的母親祈求著,“來個蝴蝶暗號,我會知道那是你的。”
開始“看臉”練習之前,我講了一些有關蝴蝶的感人故事給參與者聽,因為蝴蝶是靈魂的隱喻,一些將死或自知死期已近的兒童,常以畫蝴蝶為象徵(例如集中營裡被屠殺的兒童以蝴蝶入畫的極多),而且葬禮中常見蝴蝶徘徊。我想要講蝴蝶的故事,是臨時起意的。
悲傷的母親笑容可掬,兒子已經傳來訊息。但是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我們開始在昏暗的房間中做“看臉”練習。我指導參與者與從未謀面的人配對練習。那名悲傷母親的搭檔,是一位中年婦女,她不相信自己有靈異能力,可是竟看到年輕男子的靈魂站在搭檔背後。她向母親描述這名男子,也告訴母親他生前的生活種種細節、個性、關係。
母親震驚、興奮,聽得如癡如醉。
“她說的每一件事都完全正確!她描述得分毫不差!”母親這樣說。
她的臉容光煥發。我明顯看出她的呼吸節奏變了,肩膀更輕鬆了,她背負的悲情重擔已經放下。
當我教人用這種或其他方法開發自己的直覺與靈性能力時,許多不可思議的經驗就此發生。在大廳另外的小團體,開始接通這一邊的小團體,分享彼此的經驗,不可思議的“巧合”與同步事件同時發生,而這些小團體分隔在不同區域的房間裡。先前對靈異現象不熟悉的人,竟然準確描述陌生人完整的病歷。從未見過面的人在那一刻裡竟然可以深入地互相認識,比平常意識狀態所認識的還多。
看著這些奇妙的互動,我默默驚歎,我們的內心竟然如此有力量,如此敏銳,明察秋毫,遠超過我們的所知所想。
通靈者、靈媒、導師對我們是重要的,但也僅是短暫的。他們幫助我們看到並瞭解到在我們平常感知的生命之外,還有許多的未知。就像我在波多黎各再一次經驗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通靈者、靈媒、導師。只要去學習,就能打開並強化我們早已擁有的直覺能力,然後獲得智慧。
心理占卜
在這個實際練習中,我常把團體分成兩人一組。參與者交換自己的物品,像是戒指、手錶、手鐲、鑰匙、項鍊盒等等。這些物品必須是擁有人接觸過或使用過。
首先要簡短做放鬆練習,讓參與者精神集中,內心安靜下來。在放鬆狀態時眼睛要閉著,兩人的手輕握對方的物品。然後默察任何的想法、感受、印象、感覺。
那可能是心理上的(感受、心情、情緒)、身體上的(身體感官感覺)、靈異上的(景象、訊息、心念、兒童期或前世印象),或是靈魂上的(從另一世界來的訊息或影像)。
大約過五分鐘,我請團體成員與搭檔分享每一方面的經驗。分享感覺、印象、想法等等經驗,即使怪異愚蠢的經驗也不能放過,因為這可能是最有準備、最有力的“提示”。這些奇怪印象經常最直接也最有意義。
無論是因為物品的能量轉化成直覺訊息,或是放鬆狀態能量的集中,我們發揮了直覺力,所有的結果都是我們內在的敏銳洞識。
這個練習很安全、簡單、有益,又帶來許多樂趣。
能量掃描
出現在腦海裡任何的印象與感官感覺都是有效的。做這個練習的時候,讓你的想像力自由奔放。一切都是學習與成長。
還是兩人一組。參與者要先練習感覺自己的能量場。眼睛輕閉,進入放鬆狀態,手掌相對約六十公分,慢慢靠在一起。雙掌相合時,你的掌心會感覺稍稍的顫動或有刺刺的、溫暖漸增的感覺,而且有微微的阻抗。這個練習可重複好幾次。
接下來兩人搭檔,能量“接收者”慢慢掃描對方的身體,被掃描的人則安靜站著。掃描完全靠手,距對方身體幾公分,不必碰到對方的身體。
整個身體應該全部被掃描到,掃描者要感覺任何暖涼的溫度變化,而且也要記住任何的思想、感覺、印象。能量場的任何變化也要一一瞭解。
幾分鐘後角色互換,剛才被掃描人成為掃描者。重複這個程序幾次後,這一組搭檔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與觀察。
通常做完練習可以準確查出身體異狀。我們體內的種種狀況可以傳給掃描者。我們的直觀力在這種練習中再度活躍起來。
觀想練習
催眠只是精神的集中,不神秘也不危險。閉上眼睛,想像你在咬大顆多汁的檸檬。運用你所有的官能感覺。嘗味道、聞檸檬、看檸檬,再咬大口一點。
催眠之際,我請被催眠的人想像吃檸檬,他們常表現出“檸檬臉”,皺臉噘嘴。我沒有把檸檬塞進他們嘴巴,但是他們卻嘗到檸檬,因為他們的記憶庫開啟。
如果你也嘗到檸檬,那就是被催眠了。
伸出你的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上,手肘不要彎曲。
閉上眼睛之後,想像我把一本很大、很厚的書放到你的左手。現在,很重的第二本書又放在你的左手了。然後想像我在你右手上綁一個很輕、往上浮的氫氣球,睜開眼睛。
你的身體跟心靈一樣,都被催眠了。
二百多年前的啟蒙時代,人類的關係、文化、健康、哲學等等領域過度強調邏輯與科學,我們因此發展出一種觀點:科學可以治好所有的問題與疾病。
實際上,這樣的思想讓我們變得不平衡。我們忽略了直覺的智慧,忽略了內心創作與啟示的力量。我們讚美科技,可是,倫理、道德以及精神成長卻沒有同步前進。我們終於發現科技的快速進步足以毀掉我們的星球。
科技與科學是中性的,是人怎麼用決定了它們的價值。我們知道科學治不好所有的人與疾病。只有智慧、慈悲、負責任的領導人,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所以鐘擺必須蕩回來。不是擺蕩到迷信、恐懼那一邊,而是蕩到中點,和諧與平衡。在這個位置上,科學與直覺完美融合在一起,心與靈合而為一和諧運作,帶我們進入平靜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