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志》方言卷《词汇》之谬误辨析易淑国/文

分类: 商城县方言研究 |
《商城县志》方言卷《词汇》之谬误辨析
《商城县志》(1991年版,中州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县志》),1991年3月第一次出版以来,至今已过去22年多了,方从好友处得以借阅。近300元的价格,当初出版之时,作为收人微薄的工薪人士,我们还真买不起。
手捧巨著,如获至宝,高档的装帧,海量的内容,规范的体例,清晰的印刷,宏大的编委会阵容,都体现出她是一部严谨、科学、详实的史志宏编。确实如此,正如《序》作者熊金栋先生所言:“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地方志记一方之风物,书百世之是非,实属经世致用之书。”“千秋史笔,传世行远,一代新志,鉴古拓今。全县人民将从新编《商城县志》中获得启迪,陶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在新的历史时期,奋斗进取,力展宏图,谱写更加绚丽的社会主义新篇章。”
然而,读到《卷三十九方言》,《三、词汇》一节,却意外地发现有一些错误,始升美中不足之憾。本来想,这么大的工程,一、二错谬,在所难免,何必吹毛求疵?可是,细阅之下,竟发现错误愈来愈多。赤诚之情,如鲠在喉,不禁想到一句网络热语:“真相不可怕,掩盖真相才可怕!”那么,推理一下,“错误不可怕,掩盖错误、坚持错误才可怕!”是否成立?
“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一直被推崇。作为一介平民,妄议方家巨制,是不是不自量力?会不会遭到揶揄讽讥?如是纠结一二十余日。
最终豁然:我只论字词对错,乃学术探讨,本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初衷,不是针对任何人,何忧之多也。谅方家、尊者们大人大量,且有其身份在那,定不会与一介平民一般见识。于是,始斗胆写下如下文字,兼于编者商榷。
参见《县志》《卷三十九方言》:
1,(三)农业植物:朗耙子,用“朗”字不当,应该用“榔”字为宜。因为朗,指光线充足、明亮,或声音清晰明亮。榔,指锤头或木材、木把。所以,写为“榔耙子”更恰当。
2,朗朗:同上理,写为“榔榔”为宜。
3,树蔸子:树根。
此注解不确,树蔸子不是树根,是树根连着树桩子的整体。农民秋冬之季,上山挖树蔸子,为了冬雪来临时烤火取暖,都是连树桩子和树根一起挖出来,没有把单根树根叫树蔸子的。
4,(四)动物:癞克蟆:青蛙、蟾蜍的通称。
此注解有误,癞克蟆,又叫癞克马、癞头猴子、癞头,仅指蟾蜍,不包括青蛙。青蛙,叫克蟆、克马,或克麻。两者不是一个东西。不能混为一谈。
5,蛤(ge)儿:田螺。
此注解更错,蛤儿,是河蚌,或叫蛤蜊,形如两掌相合,长扁形,塘堰里常有大的蛤儿,有鞋底长,农村常有人将其剖开,用其肉喂鸭子,将其壳当作刀子用来割韭菜,割罢后就仍在菜地里。超市里卖的花甲,就是小蛤儿。
田螺,形如小孩拳头,大约鸡蛋形,有头尾、有螺纹,故名。大的田螺也叫螺蛳,小的螺蛳叫螺蛳臼子。街市地摊常见有人卖田螺肉,其肉可以清热去目翳。
蛤儿与田螺不是一个东西,不能张冠李戴。
6,螺蛳蹴jiu子:螺蛳。
本条用字不当,蹴cù,是一个动词,当然,某些字没有,也可以借用。但是,这个字有,不用借,它就是“臼”。臼的意思是指形如碗的石制器具,写作“螺蛳臼子”更为确切。
7,(五)房屋器具:床窦:床下。
本条用字也不当,写作“床肚”为宜。意为床底下。
8,(六)人品交际:老巴子:最小的儿子。
本条用字也不当,用“老罢子”更能表音达意。
9,寡夫条子:大龄未婚男子。
本条注释不确,起码是不完整,女的丧偶叫寡妇,男的丧偶叫寡夫条子子。所以其含义应该是丧偶或离异或未婚的大龄男子。
10,硬(èn)只眼儿:很不听话的人。
本条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是条目写成“硬直眼儿”,更贴切达意。
二是其注释应该是倔强、性格直爽、固执的人。很不听话,不是其本质特点。
11,装佯儿:作样子;毁约;坏了。
本条注解不确,作样子,是做表面文章,不做实事。装佯儿,主要是会会干、能干,装作不会干、不能干,不疼装着疼,不累装着累,不甜装着甜,含有哄人、偷懒、闹笑话的意思。“毁约”,是言而无信,言在先,无信在后。装佯儿没有毁约的意思。
12,恶:欺负;强行掠走。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讹”。
13,不如外:不外气。
本条用字不确,写作“不入外”更贴切。
14,般见识:一般见识。
本条用字不确,写作“搬见识”为宜,意为计较、辨别或不同意对方观点、说法,含有比学问的意思在里面。
15,写酒:倒酒。
本条注解不确,应该注解为“斟酒”。倒酒,可以倒在杯里,也可以倒在地下或别地方。斟酒,就是往杯里或碗里到酒,因此用“斟酒”更确切。
16,(九)病痛医疗:打劲:大颤。
本条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是条目写作“打噤”为宜;
二是“大颤”注解不确,他可能是大颤,也可能是小颤,所以写为“打颤”更确切。
17,干哕:想恶心。
本条注解不确,干哕是干吐,在吐而吐不出东西。是一种行为。“想恶心”只是一种想法,不是行为。
18,歪:或húai:不小心踒了脚。
本条用字不当,用“崴”为宜,含扭伤之意。
19,(十一)饮食烹调:子:家禽或家畜的血。
单纯家禽或家畜的血,不叫子,宰杀家禽或家畜后,用盆或碗接起来(有的加少许食盐),凝结后才叫子。再则,,主摇动之意,不如用“滉子”更接近其意。
20,屋毒水:未烧开的水。
本条用字不当,写为“乌肚水”或“屋度水”均可,用“毒”字不当。未烧开也无毒。
21,偶:(饭等)烧焦了,烧糊了。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熰”。
22,扑:(稀饭等)因烧开了往而外溢。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抪”或“潽”。
23,坎:盖上。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冚”。冚章,就是盖章。
24,(十四)动作行为:雷:用头抵。
本条用字不当,应该用“擂”。
25,诀:骂人。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讦”(或吷)。
26,抽:以手上托。
本条用字不当,抽是取出,应该用搊chou或。
27,板:扔弃。
本条用字有误,应该用“拌”(多音字)。
28,克烦:讨厌。
本条用字不当,用“客烦”更能达意。
29,妥滑:不愿干而逃脱;消极怠工偷懒。
本条用字不当,用“拖滑”或“脱滑”较为贴切。
30,(十六)性质状态:中瞌睡:打瞌睡。
本条用字不当,写为“舂瞌睡”更贴切。
31,得:很听话:很能干,很聪明。
本条用字不当,注解也不确,“好得”“得得”一般用来哄小孩,不用于成人。没有说成人能干、聪明“好得”的,除非开玩笑。
再则,用“得”字,不如用“德”更好,即表音又达意。松手让刚学站的孩子站一会儿,叫“站德德”或说着“德德站儿,逮干饭儿”。夸奖一个孩子“好德”,大家都能懂。
32,繁化:与“老实”相对,说话办事不让人,也叫“洋化”、“谢”。
本条注解不当,“繁化”主要指人机警、心眼活、说话办事不会吃亏、不会上当、不好哄骗。而不是“不让人”。与“洋化”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区别,“洋化”既有聪明机警、心眼活的意思,又有诡计多端的意思在内,褒奖的同时,又有一点贬义。而“繁化”没有贬义。可以当面说一个女性“繁化”,很少当面说一个女性“洋化”。再则,“繁”字不如“凡”字好,如“思凡”“下凡”。“凡化”就是不凡,与繁简无关。
33,呈脸:指小孩见有好脸色就任性撒娇。
本条用字不当,用“逞脸”为宜。其意是逞,不是呈。
34,贱:手脚乱动使人烦。
本条注解不完整,贱,既有小孩毛手毛脚乱摸乱动之意,又有东西便宜之意,如“贱卖了”。还有自轻自贱、男女作风不检点之意,如说“那人犯贱”、“发贱”、“真贱”。
35,确:下流;正好。
本条有两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是用字不当,应该用“悫”(读qu),悫的原意是诚实、质朴、谨慎。
二是意义上,商城方言说“悫”,大体有几个意思:下流,“悫巴头”就是流氓;凑巧、刚好;哄骗;缺、少,“悫一点儿”,就是少一点。
36,有的词汇分类不当,如:
“寒蛋”一词,在《(六)人品交际》里已经编入,又在《副词》里重复编入;
“起先”一词,在《(二)时间时令》里已经编入,又在《副词》里重复编入;
“脏ang气当”一词,不属于“饮食烹调”类。脏ang字不当,宜用盎字为当。
“吃嘴嘴”、“认生”、“不使闲儿”、“富态”、“磨人”、“出须须”等词汇,都不属于“红白事”,显然是误编。
“妥滑”一词、“不管户儿”一词都不应该放在“动作行为”里,应该放在“人品交际”里为宜。“人来疯”不是疾病,不应该放在病痛一类。
“老巴子”“团媳妇”“避父子”“小崽子”“小妮子”等词汇不应该放在“人品交际”类,放在“亲属(称谓)”更好。
37,声母错误,如:
齉lang,声母错了,应该是nàng。
难为ln wei,声母错了,应该是nn wei。
打岔ca:声母错了,应该是chà。
馇ca:声母错了,应该是zh。
熬daò,声母是多余的。
38,韵母错误,如:
般bu,应该是bn。
尿尿séi niào,应该是su niào。
干哕yü,ü上面两点是多余的,ü行的韵母,只有跟l、n相拼的时候,任然保留上面两点,跟y拼的时候,不需要标那两点。
39,声调标错位置,如:
草棵ko子,声调应该标在o上面()。
虼gíe蚤,应该标在e上面(é)。
大伯píe子,应该标在e上面(é)。
拽zhai,应该标在a上面()。
歪或húai,应该标在a上面(á)。
作zúo假,应该标在0上面(ó)。
嗍súo,应该标在o上面(ó)。
擓kúai,应该标在a上面(á)。
楔xe,应该标在e上面(é)。
克ke烦,应该标在e上面()。
熬da,应该标在a上面()。
得de,应该标在e上面()。
确co,应该标在o上面()。
硬就ju,应该标在u上面()。
愉着zo,应该标在o上面()。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是有规矩的,不是随意乱标的。这个规矩,也是窍门,有人把它编成口诀,好记又好懂,这里不妨分享出来:
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头上坐。
大家可以根据它去看看《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是不是这样标的?再看看《县志》,是不是标错了?
以上所述,如有错误,虚心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