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

(2015-12-22 21:05:38)
分类: 教案设计

榆次区花园路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劳动最光荣

主备人

罗瑞

年级

六年级

课型

新授

课型

 

授课时间

 

本册第(    )单元

本课第(    )课时

本学期第(    )课时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劳动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2.帮助学生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

3.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人物劳动动态组合的速写表现要领、形式、技法。

4.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况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5.培养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好习惯。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学习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劳动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2.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

3.初步尝试人物劳动动态组合的速写表现要领、形式、技法。

4.锻炼对人物动态的概况能力,提高绘画造型能力。

5.热爱平凡的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做一个新型的未来的劳动者。

 

 

 

 

 

1.  学习速写人物劳动动态组合的表现形式、技巧。

2.  完成一幅劳动者的动态画面。

 

 

 

观察劳动者的姿态和场景,参照图片或照片,简单勾勒劳动的画面,注意道具与动态的结合要自然。

榆次区花园路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1.欣赏劳动者在劳动时的照片并导入课题。

2.赞美劳动者的伟大和光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研组主备部分

个人研修部分

复习巩固

1.  复习课本活动——所学内容——单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2.  板书人物速写要点:

动态准确,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疏密得当。

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1.  邀请两到三位同学上台模仿照片中劳动者的动态姿态,组成一个劳动的场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前后遮挡关系和服装褶皱的线条疏密关系。

2.  欣赏教材《铜壶生产合作社》,《你追我赶》范画,对比分析其人物场景和背景的处理关系。

(1)  人物组合的表现应注意主次关系和相互呼应关系。

(2)  背景的刻画丰富而不凌乱,使画面更完整、充实。也可以虚化背景,重点表现人物的动态。

3.  出示劳动者劳动的场景照片和与之对应的劳动工具的表现有问题的速写画作。

1)比例大小的问题

 

榆次区花园路小学集体教学设计

 

 

 

 

 

 

 

 

 

 

 

 

 

 

 

 

 

 

 

 

 

 

 

 

教研组主备部分

个人研修部分

2)与人物衔接的问题

4.尝试练习:根据给出额人物动态添画劳动工具。

 

教师示范、教授绘画技巧

通过示范让学生对作画方法与步骤有更直观的了解,示范时注意提示方法要点。

1.  构图

可以运用画“火柴人”的表现方法先画出人物动态线,然后再画出大致轮廓及位置关系。

2.  人物动态的表现

注意近详远略,疏密得当,人物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自然的整体。

3.  添画道具与背景

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的双手或者肩背有紧密的联系。可以简单交代劳动工具、虚化背景,重点表现人物和动态;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背景进行刻画,但要做到丰富而不凌乱。

4.  调整画面大关系

 

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观察劳动者劳动时的姿态和场景,参照图片或照片简单勾勒劳动的画面。注意道具与动态的结合要自然。

 

 

榆次区花园路小学集体教学设计

 

 

 

 

 

 

 

作业展示与评价

1.  将学生作品张贴到展板上。

2.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准备

课件   示范作品

 

 

 

              

                劳动最光荣

              要点:

1.  构图

2.  人物动态的表现

3.  添画道具与背景

4.  调整画面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