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许迎琴
(2022-12-11 09:38:59)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共同的追问。
最近我读了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似乎对教育的真谛有些感悟.
01不知不觉:润物无声的教学意境
听过徐斌老师课的人都说,徐老师的课“不知不觉就上完了。”不知不觉,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妙境界,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心灵舒展、思维自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徐老师有着天然的教学敏感,善于深度洞察儿童学习心理。比如在《9加几》一课中,徐老师很会聊天:“有一天,猴妈妈出去了,她把摘的桃放在桌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孩子们跃跃欲试,愉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算法的学习之中。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中舒展儿童的心灵,绽放儿童思维。
心意相通、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向深处挺进,循序渐进,触摸数学的本质。徐老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既有细腻入微的关键性预设,更有自由写意、个性独创的动态性生成。40分钟的学习历程看不出刻意编排的痕迹,教师进退自如,跟学生一起思考、遭遇认知冲突、寻找平衡点、再打破平衡……师生心意相通,渐入佳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把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矛盾化解得不着痕迹,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获得了从形式到内涵的深度理解。
02淡墨无痕:内蕴深刻的教育哲学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是一种内蕴深刻的教育哲学。其基本内涵:“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心理学内涵: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美学内涵: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哲学内涵: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
在《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这本书中,收录了5节“策略课”。我们不难发现,他把“策略”和“解题”的关系处理得特别巧妙,水乳交融,根本分不出这个环节是教策略,那个环节是教解题。这样高明的教学处理不是因为教学技术多么高超,而是他在云淡风轻中,牢牢把握住了“策略”和“解题”背后最隐秘最重要的东西——数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徐斌老师的“淡墨无痕”实乃“心迹有痕”,他几十年来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破解教育乱象之冰,凿出一道新思想之光。从此,照亮更多教育人的脚步。
03无怨无悔:人课合一的师道境界
无痕有三种境界:不留痕迹;看不出痕迹;本无痕迹。语文教学专家王崧舟也说过,好的课堂有三种境界: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毋庸置疑,徐斌老师的课堂是人课合一的境界。
人课合一的师道境界,源自对课堂的热爱。徐斌说:“我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三十多年如一日。尽管曾经有好多次机会,我可以离开课堂、离开学校,但直到现在,我发现课堂始终是我最热爱的地方,于是我依然坚守在这里,做一名完整的数学老师。每天享受着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讨论数学的时光,这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如果有人问我:‘你评上特级教师已近二十年了,你都当上校长了,为什么每天还要上课呢?’我的回答会极其简单:‘特级教师的生命线在课堂。’”
爱因斯坦曾言:“只有两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作奇迹,另一种是把什么都当作奇迹。前者是一种死气沉沉、浑浑的生活方式;后一种则是一种生机勃勃、天真烂漫的生活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种方式是极少数人觉醒的幸运。”徐斌就是这极少数人之一。无痕教育的提出及研究,正是徐斌所向往和追寻的生机勃勃、天真烂漫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