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险管理世界一流研讨财经 |
分类: 风险管理 |
11月3日,我公司董事长吕多加博士应邀参加经济日报社“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研讨会,与国务院国资委、工业与信息化部领导、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为发言摘要,原文刊于《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06版。
理论上说,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相对标准,取决于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的期望。近20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很多评价企业的办法,但概括说起来,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是能够为利益相关人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
所谓创造价值表现在良好的经营结果,而实现持续的价值创造,需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作为保障。而我们评价企业的业绩表现,实质是评价其风险调整后的综合业绩,即不仅要看指标结果,更要分析指标背后的风险大小和风险管理的状况。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力,包括持续评估风险、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确保重大决策的前瞻性,即在目标制定或重大投资等重大决策过程中,基于对内外部重大风险及其变化的充分分析和准确预判,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做出科学决策。
二是保障日常运营的稳定性,即通过有效达成分项业务目标来保证企业整体有效和有效率的运营。
三是实现长期计划的连续性,即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和危机事件处理,防范业务中断或重大损失的发生。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可以概括为“风险调整后的综合业绩好,风险管理能力强”。所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要求应该是全面,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完善的体系,系统化、结构性地管理风险。而我国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表现不在于理论体系,而在于实践。改变现状的着眼点在于转变领导者理念、提高制度设计的导向性、强化管理基础。而要实现这一提升,还需要监管方、企业界、学术界和第三方服务机构长期的共同努力。
《经济日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