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道试题引发的教学思考》发表2022第四季《扬州教育》

(2022-11-05 21:18:10)

一道试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近日,笔者在参加某全国性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暨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时,有幸聆听到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博士有关高考试题变革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专题讲座。郑教授作为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专家,在讲座中提到在某省调研时,为参与调研测试的高二学生拟制了这样一道试题:阅读郑振锋、老舍、都德三位大家的同题作品《最后一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小说、散文、诗歌的文学样式的特点,辨析三篇文章分属于哪一种文学体裁?写出自己判定的理由。

2、三篇文章中,哪一幕场景令你难忘?写出难忘的理由。

3、任选其中的一位作者,编列一份访谈提纲。

考试是一种手段,有助于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测试更是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郑教授想通过这样一道试题,传达党和国家己经认识到传统试题拟制思想与方式己经不能顺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选择和判定,基于核发心素养的理念,更应该以开放的试题,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笔者查阅了近年的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一、教学,体现发现语言规律的过程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引导,以及平时的语文实践。高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语言积累和初中阶段系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养成了一定的语言技能。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让学生探究语言形式的特点,触摸语言内部的机理,掌握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

试题一的考查点,在于辨析小说、散文、诗歌的文体特征,通过阅读的初感,与内在的语文经验建立判断、思辨的心理过程,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不同文体的语言构成显示其特有文学美感,字词句的组合编排方式呈现类的共性。通过多年的语文学习、语言积累,高中阶段的孩子具备较高的语言感知和欣赏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不同文本语言风格的呈现方式。试题也应该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如何正确应用语言实践活动。

201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7题: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 相似,不得选择”“”“作为描述对象。(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如果说试题一是考查学生用已掌握的文体知识分析文本,那么浙江卷的仿写就是在创造性运用语言。学生在分析示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密,并对语言进行创生。学生最后的分析与应用,源于平时课堂的深入品悟和探究,所以我们更提倡研究性语文学习,发现言语表达的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内在的语言系统。

二、表达,展现个性思维编码的成果

阅读与探究是对语言重新解构与建构,形成内在相对稳定的语知体系。教与学的最终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是存在的家,是思维外化和物化的结果。符码的意义来源于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人的情感的传递、表达,也是体现学生对语言应用的熟稔程度。

试题二的考查点是检测学生思维的精准指向性和语言表达到位的过程。学生的言语经验和个性决定对语言感知的兴奋点各不相同,对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字才会有感而发。学生呈现的文字,是对三篇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后的思维成果、再进行文字的编码,力求做到文字、思维相统一。熟练的语言技能是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试题的命制更应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个性的思维闪现火花,学生也就有了表达的冲动和需要。评卷者也才能看到考生真实的文字应用水平所在的层级。

2014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六指猴》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语言文字有深度,更有温度,阅读《六指猴猴》的时候,因为个性气质,以及对文字的敏感,会从结构、情节、表达效果等角度呈现自己个性化思考的结果。这样的试题更能真实地体现出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和甄别水平,顺应素养时代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要求。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节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细致分析、归纳,针对具体的文本深入思考,自由表达。

三、检测,呈现学生多维真实的素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所差异。单从检测的角度分析,传统的高中试题似乎己经固化成几个板块:基础知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以及文学性写作。文学性文本肯定会让试题偏离生活,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有所欠缺。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是关注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语文试题必须与生活取得联系,检测也就有了生命和活力。

试题三让学生自选一位作者编制一份访谈提纲,有生活实际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拟制提纲必须事先考虑好为什么仿谈,仿谈什么,怎样访谈,达到怎样的效果。访谈提纲的完成过程,需要情境假想、文字表达、思维斟酌等多维心理品质的参与。从仿谈提纲的完成情况中,我们可以甄别出学生的能力、学识、沟通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这些正是学生在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我们也应该积极倡导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进入高考试题。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是一个主题,两种表达,既有交叉又有区别。传统文化素养在语文试题中如何落实呢?如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 为我们提供可咨借鉴的经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作,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 一篇文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学生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深入中华古典文化的丛林,将己有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融汇贯通。最终,考生呈现出的文章是语文能力、文化修养和思维品质的有机整合后的结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