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自然《绘宗十二忌》(选自《味象:山水画论赏读》)
(2020-06-22 22:10:55)[原文]
二曰远近不分。作山水,先要分远近,使高低大小得宜。虽云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特[8]约略[9]耳,若拘此说,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大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墨则远淡近浓,愈远愈淡。不易[10]之论也。
三曰山无气脉[11]。画山于一幅之中,先作定一山为主,却从主山分布起伏,余皆气脉连接,形势映带。如山顶层叠,下必数重脚方盛[12]得住。凡多山顶而无脚者,大谬也。此全景大义如此,若是透角[13],不在此限。
四曰水无源流。画泉必于山峡中流出,须上有山数重,则其源高远。平溪小涧必见[14]水口,寒滩浅濑[15]必见跳波,乃活水也。间有画一折山,便画一脉泉,如架上悬巾,绝为可笑。
五曰境无夷险[16]。古人布境不一:有崒嵂[17]者,有平远者,有潆回者,有空阔者,有层叠者。或多林木亭馆者,或多人物船舫者。每遇一图,必立一意,若大幛巨轴,悉[18]当如之。
六曰路无出入。山水贯出远近,全在径路分明。径路须要出没,或林木透见而水脉复出,或巨石遮断而山坳[19]渐露。或隐坡陇[20]以人物点之,或近屋宇以竹树藏之。庶几[21]有不尽之境。
七曰石止一面。各家画石,皴法不一,当随所学一家为法。须要有顶有脚,分稜[22]面为佳。
八曰树少四枝。前代画树有法,大概生崖壁者多缠错枝,生坡陇者多高直。干霄[23]多顶,近水多根。枝干不可止[24]分左右二向,须尚间作正面背面,一枝半枝。叶有单笔夹笔,分荣悴,按四时,乃善。
九曰人物伛偻[25]。山水人物,各有家数。描画者眉目分明,点凿者笔力苍古,要皆衣冠轩昂,意态闲雅。古作可法,切不可以行者、望者、负荷者、鞭策者,一例作伛偻之状。
十曰楼阁错杂。界划[26]虽末科,然重楼叠阁,方寸之间向背分明,角连栱接而不杂错,合乎规矩绳墨,此为最难。不论江村、山坞[27],间作屋宇者,可随处立向,虽不用尺,其制一以界划之法为之。
十一曰滃淡[28]失宜。不论水墨、设色、金碧,即以墨渖[29]滃淡,须要浅深得宜。如晴景当空明,雨景、夜景当昏蒙,雪景当稍明,不可与雨雾烟岚相似。青山白云,止当于夏秋景为之。
十二曰点染无法。谓设色与金碧[30]也。设色有轻重:轻者山用螺青[31],树石用合绿[32]染,为人物不用粉[33]衬。重者山用石青绿[34],并缀树石,为人物用粉衬。金碧则下笔之时,其石便带皴法,当留白面,却以螺青、合绿染之,后再加以石青绿逐折染之,然后间有用石青绿皴者。树叶多夹笔,则以合绿染,再以石青绿缀。金泥[35]则当于石脚、沙嘴[36]、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陆离[37]而明艳也。人物楼阁,虽用粉衬,亦须清淡。除红叶外,不可妄用朱金、丹青之属,方是家数。如唐李将军父子[38],宋董源[39]、王晋卿[40]、赵大年[41]诸家可法。日本国画常犯此病[42],前人已曾议之,不可不谨。
[今译]
一、布置迫塞。画山水,必须先于明净之室布置绢素,神闲意定,然后构思。小品或大幅,可以随意经营,若是巨幅,先用竹竿夹持炭条勾勒草图,安排山势高低、树木大小、楼阁人物,所有景致各得其所,然后站在数十步之外,便可知道布局是否合理。用淡墨简笔勾勒草稿,叫做“小落笔”,在此基础上,肆意挥洒,无不得当。这就是宋元君盘礴睥睨之法,也即所谓意在笔先。布局还须上下空阔,四周畅通,才接近潇洒。若充天塞地,篇幅画满,便没有风致。这是第一要事。
二、远近不分。作山水,先要分出远近,使各种形象高低大小适宜。虽然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也只是大概的比例,如果拘泥这种说法,假如山画一尺,那么人物应该画多大为是呢?一般说来,近景坡石树木应当大,屋宇人物与之相称即可。远景峰峦树木应当小,屋宇人物与之相称即可。极远景不可以画人物。用墨则是远淡近浓,愈远愈淡。这是定论。
三、山无气脉。一幅画中,首先确定主山,然后依据主山的分布起伏,安排其他山峦,主客山峦彼此要气脉连接形式映带。如果上面山顶层叠,下面必须数重山脚才能承受得住。凡是山头众多而没有山脚者,肯定是大错。这种要求是针对画山的全景而言,如果只画山的一角,就不必受到这种限制。
四、水无源流。画泉水必须从山峡之中流出,上面有山数重,才可以显出水源高远。平溪小涧必须现出水口,寒滩浅濑必须画出波浪,如此才是活水。有人画一段山,便画一道泉,如同架上悬挂丝巾,非常可笑。
五、境无夷险。古人作画境界不同:或高峻,或平远,或潆回,或空阔,或层叠。或多林木亭馆,或多人物船舫。每画一幅,必须设计一种意境,即便大幛巨轴,也应当如此。
六、路无出入。山水远近贯通,全在于路径分明。路径必须有出没,或者从林木中透露而在水流处复出,或者被巨石隔断而在山坳处显露。或者隐藏于坡陇依靠人物点明,或者接近于屋宇凭借竹树掩映。如此才能有无尽的意境。
七、石只一面。各家画石,皴法不同,学者应当先师法一家。古人有“石分三面”说法,画石必须有顶有脚,棱面分明为佳。
八、树少四枝。前人画树有法,生长在崖壁的树枝多缠绕,生长在坡陇的树干多高直。树插入云霄的梢多茂盛,树靠近水边的根多暴露。枝干不可只分出左右,必须间或画出前后,一枝半枝就可以。树叶有单勾和双勾两法,遵循四时而分别荣枯才好。
九、人物伛偻。山水中的人物,各有画法。描画时眉目须分明,点凿时笔力要苍古,最重要的是衣冠必须轩昂,意态需要闲雅。古人的佳作可以师法,千万不能将行者、望者、负荷者、鞭策者一律都作弯腰驼背状。
十、楼阁错杂。界画虽然属于末科,然而重楼叠阁,能在方寸之间向背分明,角连栱接没有错杂,合乎规矩,最为困难。不论在江村还是在山坞安置屋宇,都可以依据地势而确定方位,虽然不用界尺,但制作时也要使用界画的方法。
十一、浓淡失宜。不论水墨、设色、金碧,都是用墨分出浓淡,必须深浅得当。画晴景应当空明,画雨景、夜景应当昏暗,画雪景应当稍明,不能与画雨雾烟岚相似。青山白云,只能用于画夏景和秋景。
十二、点染无法。这是指设色与金碧而言。设色必须有轻重:轻者,山用螺青,树石用合绿染,人物不用白粉衬。重者,山用石青绿,并且点缀树石,人物用白粉衬。金碧则在下笔时,山石就附带皴法,应该留出空白,然后用螺青、合绿渲染,再用石青、石绿依据结构渲染,或者用石青、石绿皴画。树叶多双勾,用合绿点染,再以石青、石绿点缀。金泥应当在画石脚、沙嘴、霞彩时使用,只适合朝暮以及晴景,表现光色明艳。人物楼阁,虽然用白粉衬托,也应该清淡。除画红叶之外,不可乱用朱金、丹青颜色,才是正确的方法。唐李思训父子,宋董源、王诜、赵大年等人可以师法。日本绘画经常犯点染无法的毛病,前人已有评议,不可不谨慎。
《味象:山水画论赏读》,福建美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