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所短 知其所长——读《人物志》
(2013-09-29 12:29:20)
标签:
人物志长短优缺点衡量合适位置 |
分类: 散文随笔 |
《人物志》为三国刘劭所作,主要论辩如何识别、分析各种人才,古人已有较高评价,不一赘述。上世纪30年代,曾有美国心理学家将之译成《人类能力的研究》,当时影响不小。今日观之,《人物志》无论用于管理借鉴、运用人才,还是观照自身、反思改进,均甚有可取。此书涉及较广,尺幅之间,难以详尽,故只略取部分,而其精华,亦可从中见之。
“观其所短,知其所长”,意为“观察某个人的短处,也可以推测出其长处”,在现实当中,这反而是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视角。不可否认,人们善于从别人的短处作为切入点,进而对其分析。由于人惯以自身标准衡量别人,能够认识他人具有的与自身同类的优点,却较难认同与自身相反的特点,甚至常常把它当作缺点对待。《人物志》对此现象有众多的例证说明:“气节清正守持的人,常把顺应时势的人当作没有品行;胆略勇敢刚毅的人,常把和缓柔顺的人当作懦弱无为;立法严明而执法公正的人,常把谋求变通的人当作扰乱秩序;处事灵活而不拘一格的人,又常把法制教化的人视为刻板迂腐;思维聪敏而当机立断的人,也常把深思谨慎的人视为迟钝愚昧。”因此,“观其所短,知其所长”的做法,便显得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了。
既然人们的惯性思维,是容易发现他人缺点的,反之,且就基于他人的缺点,也可尝试发现其优点,以此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其又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他人的缺点,甚至都可以成为优点,关键是以何种角度观之,以及如何运用。那么,我们首先就需要熟悉各类人的优缺点,才能展开合理判断,对此,《人物志》又有精辟的分析,且列出部分:“严厉耿直者,长于纠正偏错,失在过分激烈;宽厚温和者,长于容忍谦让,失在缺少果决;精明谨慎者,长于体察细微,失在多所顾虑;强毅坚定者,长于敢作敢为,失在专擅固执;深沉平静者,长于精深玄远,失在迟疑缓慢;质朴率真者,长于忠诚真实,失在不擅伪装;清正廉洁者,长于节俭有度,失在拘谨自闭。”
由以上分析看来,人们所具备的各类特点,都是有一长处,则伴随一短处出现,两者相成,不可分拆。反过来亦可以这样分析:“有过分激烈缺点者,应是严厉耿直的,若无激烈特征,则不足以成其严厉;有缺少果决缺点者,应是宽厚温和的,若无软弱特征,则不足以成其和顺;有多所顾虑缺点者,应是精明谨慎的,若无顾虑特征,则不足以成其谨慎;有专擅固执缺点者,应是强毅坚定的,若无固执特征,则不足以成其担当;有迟疑缓慢缺点者,应是精深玄远的,若无迟缓特征,则不足以成其深沉;有不擅伪装缺点者,应是质朴率真的,若无质率特征,则不足以成其真实;有拘谨自闭缺点者,应是清正廉洁的,若无拘泥特征,则不足以成其清正。”因此,要做到“观其所短,知其所长”,首先是要建立在“有一长处,则伴随一短处”的认识基础之上。
我们在了解这些现象之后,便可以进一步分析伴随相成的优缺点,在现实中的运用了:“严厉耿直者,其激烈不屈,可用于执行原则,但不可使之处理细微事务;宽厚温和者,其反对刚烈,可用于循规蹈矩,但不可使之临时决断;精明谨慎者,其多所忌讳,可用于监督细节,但不可使之担当责任;强毅坚定者,其执意坚持,可用于力排众议,但不可使之依附众人;深沉平静者,其反复思虑,可用于谋划长远,但不可使之随机应变;质朴率真者,其真诚袒露,可用于理论信义,但不可使之潜伏探察;清正廉洁者,其遗世独立,可用于坚守节操,但不可使之顺应潮流。”可见,把人们的缺点转化成优点,关键是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观其所短,知其所长”,首先要分析认识各类人的优缺点所在,再从其长处推出短处,也可观其短处推出长处,灵活运用,得到一个尽可能客观不偏颇的认知,进而在人事的管理中恰当安排;或者借以反观自身,尽可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或避开暂时难以克服的弱点,从而更合理地提高自己。“观其所短,知其所长”,最终也都是为“如何使用人才”作铺垫的,书中的观点我深觉认同:人才类型不同,能力各异,要将之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特性,为各种群体的整体的运作带来益处。
《人物志》一书比较系统详尽,在此只择取“观其所短,知其所长”的观点略加论述,因为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视角,值得反复研究,亦可用于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