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奥冠军大杨扬】连载5

(2011-10-19 05:42:25)
标签:

大杨扬

体育

 
 
          第六章:冰城之恋

                      新房•面条疙瘩
 
 
1987年9月中旬,我带杨扬他们13人,去哈尔滨早期上冰。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在冰上基地太平桥附近,租下居民王大妈的房子。
王大妈五十多岁,身材矮胖,梳着一头短发,脸色黑红,显得很健康。王大妈人很侃快,和我说着话就领大家进了屋。
“董教练,我儿子这间新房就给女生们住吧。”
“新房?”我一愣。
王大妈急忙解释说:“我也不怕你笑话,这是我老儿子的新房。上个星期天结婚,一帮人去接新娘,没想到,空车回来了。这不,儿子还在小屋里发呆呢。唉!不赖人家,咱儿子是个窝囊废。你们来了热热闹闹的,我这老太太心里还能好受点儿。”
我一边听着一边打量这屋子。一张新双人床,新吊灯,新粉刷的天棚和墙,还有新漆的红地板,窗玻璃上贴着喜字,真有新房气氛。
王大妈领男生们去了另一间房,我回头对女生说:
“没娶来新娘,却迎来了你们,可要好好保持卫生啊!”
“我们当新娘喽!”杨扬一个高蹦上床,突然又觉得不对劲儿,急忙捂着嘴,哧哧地笑了起来。
http://s13/bmiddle/8149698bgaf9a0511980c&690
              1986年七台河市冰场
左起:赵晓璐、高北峰、高  博、杨  扬、姜赛男、史万梅、董延海
这么干净、舒适的屋子,长红她们也都喜欢得不得了,和杨扬一起在床上直撒欢儿。
男生住的是西厢房,七个队员住在一铺大炕上。王大妈还给我特意准备了一张床,靠在火墙边。
租民房,省钱是省钱,但这一天三顿饭可是个问题。在饭店吃,太贵;自己做,又不会。
王大妈答应一天免费给做三顿大锅菜,主食就到饭店去买馒头、烧饼或大米饭。
早操训练结束前,先派两名男生去买烧饼。去得早,排在最前头,第一锅刚出炉,就被我们包了,气得后面的顾客,冲着学生大喊大叫,因为等第二锅做出来时,他们上班的时间也就到了。
第二天再去,就连饭店的服务员和师父对我们也不友好了,到第三天,干脆谁都不愿意去买了。
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做。
早晨还是吃挂面省事。我把油烧开,放上葱花,添大半锅水,再放一把盐,然后把五扎(一扎500克)的挂面下了进去,盖好锅盖,再给炉子添上煤,让队员们换班拉风匣。见锅冒出了热气,又煮了一会儿,心想挂面肯定熟了,忙打开锅盖,一看,天哪!五扎挂面抱成一团,沉在锅底坨成一个大面团。这就是我们的早餐?队员们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好。
我故作镇静地说:“没事儿,这挂面能吃。”
我用抢刀把坨成一团的面条从锅底抢出来,再切碎,给每人分了一碗面条疙瘩。队员们手捧着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吃。我只好先吃了口,味道的确不怎么样,但是,总不能饿着肚子去训练。于是我命令大家把面条吃掉,否则就别训练。在我的威逼下,杨扬硬着头皮带头吃了起来。男生一看,没啥说的,也都重新端起碗。一锅烧糊了带着串烟味儿的面条疙瘩就这样被全部消灭了。
三天后,王大妈也跑累了,不给我们做大锅菜了。
我只好拳打脚踢,炒菜做饭一起来。
当天晚上,我给队员们做了一大闷罐牛肉炖萝卜。
做好后,先尝了一口:“嗯,味道不错。”我吧唧吧唧嘴,对大家说:“今天好好尝尝老师的手艺。”
我把香味四溢的闷罐放到地上,回头去热馒头。馒头还没热好,只听见一声尖叫,转身一看:坏了,一个队员的脚踩进锅里了。杨扬急忙跑过去,迅速地给他脱下鞋和袜子。还好,脚背只烫红了一点儿。我见了,一屁股坐在炕上,心里直后怕:这要事光着脚踩进去可就坏了。正在这时,我闻到一股糊味,这才想起锅里还热着馒头呢。
那顿牛肉炖萝卜,队员们吃得格外香。看着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却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心里沉甸甸的。孩子们多么不容易呀,如果不是爱上滑冰,此时也许正围坐在自家的餐桌旁,品尝着父母亲手为他们烹制的美味佳肴。而如今……唉,真是太委屈孩子们了。
“老师,快吃饭吧。”不知什么时候,杨扬给我盛好了饭。
看着杨扬懂事的样子,我又想,多吃点苦,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不是件坏事。

              第一次喝咖啡
在临来哈尔滨前,有一天杨扬问我:“老师,哈尔滨有咖啡吗?”
“有。问这个干什么?”我有些奇怪。
“是什么味道?”
“苦中带香。”我知道杨扬喜欢刨根问底,不等她再发问,就接着讲到,“咖啡原产于南美,现在我们国家也有不少人喜欢喝它,把它当做一种时髦的饮料。喝咖啡是很有讲究的,炼乳、方糖、咖啡伴侣要调配得当。”我逗她:“那是绅士和淑女喝的,可不能像喝凉水那样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
“到哈尔滨,老师你带我们去喝咖啡好吗?”杨扬提出的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了全体队员的响应。
“带我们去喝吧,让我们当一把绅士。”男生喊。
“带我们去吧,让我们也做一回淑女。”女生笑。
“好。”我答应了他们。
这天下午,没有训练,我们来到哈尔滨电影院对面的北极冷饮厅。冷饮厅里客人不多,大多数是吃冷饮的。我们一大帮做了下来,服务员走过来问:“您要点什么?”
“要14杯热咖啡。”
服务员惊讶地看着我。我重复一遍:“请来14杯热咖啡。”
服务员用疑惑的目光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队员们。她一定没见过老师带着这么多学生跑到冷饮厅来喝咖啡。
http://s11/bmiddle/8149698bgaf9a091a9daa&690
 
                          小扣柴扉

队员们个个正襟危坐,表情也变得端庄起来。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把咖啡端过来,一杯杯摆放在队员面前。大家一齐把目光投向我。我拿起小勺,再杯里搅一搅,他们也跟着搅一搅。我把勺子轻轻地搭在碟子边儿,他们也把勺轻轻地搭在碟子边儿。然后我端起杯,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又轻轻地把杯子放下。他们也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可是刚放下杯子,表情一下子全变了。高飞一口把咖啡吐到了地上:“这是什么味呀?这么苦。”他龇牙咧嘴地嚷着。杨扬则没吐,但表情一下僵了,瞪大眼睛看着我,又急忙把目光移向长红。长红正捂着嘴不知是咽是吐。再看剩下的队员个个流露出难受的样子,开始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
我低声严肃地说:“咖啡三毛钱一杯,冰糕才一毛钱一勺,你们连这么好的东西都享受不了,我们不就是来喝它吗,要不全扔掉我们回去。”
听完我的话,杨扬拿起杯,一仰脖,一口气把咖啡喝了个精光。其他队员也学她的样子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他们真把咖啡当水喝了。
许多年以后,我从日本回来,在北京见到杨扬是,她还跟我开玩笑说:“老师,你还记得领我们第一次喝咖啡吗?竟然没给我们加糖。”
无论什么事,孩提时代的第一次体验,总是一生中最难忘记的。

                    闲不住的小病号
每天早操过后,上午,队员们去临时学校补习功课,午后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晚上到冰上基地去上冰,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
没过几天,我发现杨扬开始打蔫儿了。出发早操就一头趴在床上,饭也不吃。我过去叫她,她说浑身难受。我就硬喂她吃了早饭,然后领着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炎,需要打点滴。
我想起来哈尔滨之前,杨扬妈妈告诉我,杨扬最近有点发烧,咳嗽,可是这孩子太要强了,带着病坚持和大家一起训练,从来不哼一声,居然瞒过了我的眼睛,看来她现在是实在挺不住了。唉,我怎么这么粗心呢!
“杨扬,这一段时间要安心治病,好好休息。”听了我的话,她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哭了起来。
“教练,我是不是不能练了?”
“没关系,还能练。只是这一段时间安安心心治病,等病好了就可以正常训练了。”听了我的话她才慢慢止住了眼泪。
http://s16/bmiddle/8149698bgaf9a0dc5c59f&690
 
                 哈尔滨松花江边
右起:杨扬、董延海、张长红
那几天,我要杨扬一心养病,可她偏不,非要去看大家训练。她眼巴巴地坐在场外给队友看衣服,有时趁我不注意,就偷偷摸摸下场做几个动作。每到训练结束时,她就先走一步。当大家回去时,杨扬已把两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或在厨房洗菜。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杨扬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但仍需要按时打针,吃药。这时我和另一名队员也感冒了。上午,师生三人一起去医院看病。坐在走廊的长条椅上,一人脑袋上方挂着一个大吊瓶。我一边点滴一边想:这样下去不就全军覆没了吗?每天买菜,做饭,训练,晚上又要上冰,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队员们除了训练外,还要上课,大家太累了,得想个办法。
当天晚上,我给常主任打电话,详细汇报了这边的情况,希望能住进省冰上基地招待所。
两天以后常主任答应了。
好心的王大妈听说我们要搬到招待所去住,没按合同索要两个月的租金,只收了半个月的。我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她一听,急了:“谢啥谢?孩子们病的病,倒得倒,怪可怜的。再看看你是又当爹又当妈,还要领他们训练。你说,你图个啥?孩子们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将来为国争光吗?大妈少收你几个钱,还不应该吗?”
大妈的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搬走的那天,王大妈帮着队员打行李,送我们出门的时候,她还握着杨扬的手说:“杨扬,这回晚上不能陪我唠嗑了。”
听了她的话,懂事的杨扬忙安慰说:“大妈,等我有空,一定会来看您。”
就这样,我们离开了王大妈家,杨扬离开了她住了几天的新房。
不知后来王大妈把儿媳妇娶回来了没有。

                                  混冰
冰上基地招待所和滑冰馆,速滑场在一个大院里,位于南岗区南通街8号。
招待所是一幢建筑面积很大的六层楼,住的几乎都是冰上运动员。到了秋冬集训季节,房间就十分紧张。
现在省里给了我们五张床位,还有九人住到哪儿去呢?没办法,我只好找朋友帮忙。好在运气不错,又弄到三张床,这样挤一挤,总算住下了。
搬往招待所得路上,队员们大包小裹的,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杨扬喘着粗气对我说:“教练,我们真的去住招待所呀?在招待所餐厅吃饭吗?”
“对,从今天起,你们该享福了。”
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住的两个房间,都在二楼,阳面。队员们住进去后,成天神气活现的。这也难怪他们,因为通常二楼是国家冰球队专用楼层,当时我国男子冰球刚晋升“B组”,长期在国外训练,比赛,这回让我们捡着了。
队员们每天在别人奇怪的眼神中进进出出,服务员也误以为我们来头不小,有些另眼相看。但我要求队员们室内卫生完全自己打扫,不许“劳驾”服务员。原因很简单,四张床的房间,女生住了六人,男生住了七人。我当时天天四处打游击,看楼里哪屋有空床,就住哪屋。
住的运气虽好,可上冰时间依旧,仍是每天清晨或晚上。想学习先进的技术,只能白天站在场外观看优秀的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如果能和他们一起上冰,跟在后面模仿,那技术进步就更快了。这时,杨扬的强烈求知欲望就表现出来了,在场外看着看着,她就想动一动。
全国各地的速滑运动员,从专业到业余,上千人在一个冰场上训练,从早到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为了便于管理,不同的上冰时间,运动员佩戴不同的标志牌。专业和业余的标志牌分得十分清楚,也就是说,不允许业余队运动员和专业队选手一同上冰,运动员上冰时,400米的露天冰场只有一条通道,管理人员十分负责,把守在冰场入口处严格检查。
通过朋友,我认识了其中一个管理人员,经过通融,我常常在专业运动员上冰时,偷偷地带着两三名队员混进去。其他业余队也有不少运动员“翻墙越脊”,从铁栅栏上跳下来,混上冰场。可是还没等穿好冰刀,就被人发现,像做贼一样,被撵得满冰场跑。即使混上了冰场,也是战战兢兢,拿不起,放不下地滑着。
http://s10/bmiddle/8149698bgaf9a11966f69&690
 
                 杨扬(左一)在国际比赛中
 
上冰前,我多次嘱咐队员:要放心地滑,你们不会有事的。杨扬是一上冰场什么都忘了,抬起脚,大模大样地滑了起来。她紧紧盯着那些技术好的运动员,认真模仿,随时调整自己的动作,真是滑得放心,忘我。
胆子最小的要数杨家俊了,他平时性格内向,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一比赛就紧张。第一次领他混上冰场,他穿冰刀时两腿直打战。滑了不到两圈,就一头撞进了冰场边上一群正在听教练讲解的运动员当中,人家没怎么样,他自己反倒吓得摔倒了。
下冰后,我问他:“家俊,你怎么不走直线呢?”
他心有余悸地回答:“教练,我一上冰就觉得大伙儿的眼睛都盯着我,所以我不敢抬头滑,只有低头体会技术,所以就……”
唉,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杨扬在早期上冰中进步非常快。为了鼓励她,我买了一套连衣服奖励她。
在队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杨扬双手接过她盼望已久的连衣服,看了又看,真的爱不释手,连晚上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枕头底下,好像怕它飞了。
她在训练日记中写道:我做了多少次梦,梦见自己穿上了新连衣服,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以前,我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穿。现在,我穿上它,好像周围的人也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什么时候我能像埃里克?海登那样做个大明星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