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大杨扬】 连载1

标签:
杂谈 |
七台河市是我国东北的一座小城,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东经130至131.44度,北纬45.16至46.37度。
七台河素以生产煤炭而著称,如今她又获得了一个美名:冠军的摇篮,杨扬冬奥冠军杨扬就是在这里接受冰上运动的启蒙教育,并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而又无比辉煌的冠军之路。
走进七台河,如同走进一幅美丽的神话故事长卷。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要下凡去人间看一看。云游之际,忽然发现凡间最北端有一处佳境。山不高。水也不深,但山清水秀,青草遍野,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盛夏七月却温暖如春,堪称人间仙境。于是传令仙卿问道:“那地方叫什么名字?”
“回禀王母娘娘,那地方叫奇塔河。” 仙卿答道。
“好一个奇妙之处,不妨下去游玩游玩。”于是,王母娘娘下令起程下凡,奇塔河是“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王母娘娘领着一班人马刚到不久,就见一条修行了七七四十九万年的青龙前来拜见王母娘娘,想知道何时得以成仙。王母娘娘被奇塔河的风景迷住了,知道是青龙勤劳、勇敢地守着这片土地,便答应不久就会召他去天上拜见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在奇塔河整整游玩了一天,直到夜幕降临之际才准备打到回府。临行前,她把一个仙桃放在脚下留作纪念。手下人在清点人数时,发现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仙女不见了。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王母娘娘微笑着说:“算了,别找了,这也是她的造化。咱们还是先回去吧,再晚天门就关了。”说着,从手上摘下一枚戒指,放在离仙桃不远的地方,希望有朝一日仙女见了戒指,知道王母娘娘还惦记着她。
说来也奇怪,第二天,奇塔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母娘娘坐下休息的地方,长出了一座大山,远远望去像一把巨大的龙椅。过去人们叫它莲花山,现在叫它五台山。http://s14/middle/8149698bgaea0eac6a33d&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青龙住的青龙潭,因潭水浩瀚深邃,碧波荡漾,人们叫它青龙湖,。现在这里建起了桃山水库。贮水量2.7亿立方米,为黑龙江大型水库之一,在全国市内湖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
青龙潭水位提高后,又引出一条溪流,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两岸肥沃的田野。这条溪流人们叫它倭肯河,大意是“流向东方的新河”。倭肯河从莲花山脚下流过,途经勃利县、桦南县,缓缓流向古城依兰,再与牡丹江、松花江汇合,最后流入黑龙江。http://s3/middle/8149698bgae6d62972b82&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莲花山脚下,低洼处形成的水塘里,每到夏季,无数荷叶碧绿连天,托起朵朵洁白的莲花,煞是好看。当年王母娘娘放桃子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山,就是坐落在七台河市中心的桃山。如今七台河这座小城就是围绕桃山而建的。
山脚下是桃山公园,顺着公园里的石阶登上山顶,可以饱览整个小城的风貌。http://s1/middle/8149698bgae6d8aa850e0&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莲花山的左前方是凤栖坡,与青龙湖相连,传说是随王母娘娘而来的凤皇落脚之处,现已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宝刹——佛宝寺。http://s4/middle/8149698bgaea0ee7b8c73&690连载1" />
莲花山右侧是卧虎山,远远望去酷似一只躺着的老虎。听老人们说,那是王母娘娘特意留下来陪伴仙女的。
王母娘娘临走前留下的那枚戒指,第二天,变作了一个小湖,人们叫它万宝湖。戒指上的宝石变成了一座小山,自然就叫万宝山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万宝山和万宝湖,已建成万宝儿童乐园。乐园建在丛林中,空中脚踏车、旋转高脚杯、疯狂老鼠、过山车、甩动秋千、碰碰车等游乐设施应有尽有。每逢节假日,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到这里尽情游玩。
万宝山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走,不时可以看见精灵可爱的野生小松鼠,贪婪地吃着游人撒给它们的瓜子。
坐在万宝山顶的凉亭里,湖光山色、栉比鳞次的建筑尽收眼底。七台河,神话传说中的奇塔河变得
愈加美丽神奇了。
http://s2/middle/8149698bgaea0f006a221&690连载1"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七台河、鸡西、鹤岗、双鸭山被成为黑龙江省的四条“小黑龙”。从地下源源不断开采出来的“乌金”,使家乡富裕起来,勤劳的七台河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着美丽的家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七台河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整个城市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依山傍水的现代化建筑,宽阔的马路,构成了七台河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独具一格的美丽。
七台河地灵人杰,仅冰上运动一项,就诞生了两名世界冠军,一名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短道速滑冠军张杰(本书作者之一),另一名是本书的主人公——冬奥会冠军杨扬。是她以自己辉煌的战绩征服了全世界,实现了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当年,神话传说中那个从王母娘娘身边走开的仙女不知去向;如今,从七台河走出去的杨扬却在世界冰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故乡增添了光彩。
七台河啊,你是冠军的故乡,冠军的摇篮。
杨扬啊,你是七台河最美丽的女儿。
被拒之门外的女孩
1984年9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七台河市,在市体校担任速滑教练员。
全市中小学生秋季运动会结束后,由我亲自从各小学校挑选来的第一批小运动员就陆续来到体校报到。
几天后,十几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整整齐齐地站在我面前,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上下扫量着我,还不时地嘁嘁喳喳,交头接耳。
“高北峰、高飞、王猛、常征、王立新、张学波、杨家俊、张长红、杨少华、高博……”我一一地点着他们的名字。
“到!”“到!”操场上,响起孩子们清脆的声音。
就这样,速滑小班第一批队员入队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小队员们的基本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85年8月中下旬的一天,我带领小队员从齐齐哈尔集训回来。午后1点,我正在办公室里写训练计划,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请问,哪位是小班速滑教练?”
我抬起头,见一位穿公安部制服的男子,领着两个小姑娘站在门口询问。他大约三十五六岁,身材不高,有点胖,大眼睛,鼻直口方,很英俊。
“我就是。请进!”我起身并让坐。
“我叫杨启文,刚从佳木斯市汤原县搬来。这是我女儿杨扬,她喜欢滑冰,想送到你队里,你看她行不行?”他指着身边稍大一点儿的女孩说。
我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小姑娘,八九岁的模样,穿了件红色上衣,蓝裤子,瘦瘦小小的。她见我端详她,有点儿腼腆起来,握着妹妹的手动了动。
“你几岁了?”
“10岁。”
“喜欢滑冰吗?”
“喜欢。”
她睁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回答我的每一句话,很精灵、很活泼的样子,明显地少了几分刚进来时的腼腆与不安。
“我先给杨扬进行身体形态测试。”我一边告诉杨扬爸爸,一边给杨扬量身高、体重,检查骨骼发育等情况,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身高1.27米,体重24.5公斤。”
“这孩子挺瘦的。”我对杨启文说。
“是,可挺结实的。”他向女儿投去慈爱的目光,接着说,“杨扬在汤原县练过几个月,全家搬到七台河后,本打算把她送到佳木斯市体校,可那里的教练和校长认为杨扬长的小,身体素质不好,结果孩子被拒之门外。我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七台河市体校,如果再不被录取,那杨扬……唉!只好安心上学了。”
望着杨扬父亲充满期待的目光,我忙说:“到体育场让杨扬跑一跑,测测身体素质再说吧。”
我领着他们向体育场走去。
七台河市体校,于1972年春成立,在新兴区矿工俱乐部二楼办公。那时,七台河特区归勃利县管辖,体委、体校统称七台河特区体育工会。
1974年,七台河划为地级市,隶属合江地区。1983年划为省辖市。
市体校的体育场和校舍,建在新兴区河南街,坐落在市矿务局第一中学和市人民医院中间。西侧挨着市体委,是一片“T”字形砖瓦结构的平房。东侧是体育场。体育馆在体育场西侧,是一个简易篮球馆。南侧是食堂。
体育场比较小,外圈是一条仅够300米的田径跑道,中间长满了青草,远远望去,像铺着绿色的地毯。南面靠围墙一侧是一排高大的杨树,枝叶茂盛,夏天,孩子们经常坐在树下乘凉。挨着人民医院那边,有一块洼地,丰美的水草间盛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把体育场点缀得生机盎然。
http://s10/middle/8149698bgae8b470dcbd9&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杨扬,跑一圈给老师看看。”
我话音刚落,她就“噌”的一声跑了出去,好像在跑百米冲刺,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
“慢一点!”我急忙喊了一声。
听到我的声音,她放慢了速度。跑过来后,我教她做拉长动作和几个简单的陆地模仿,又测了立定跳远,1.65米。看来,腿部力量还行。
杨扬的爸爸拎着女儿脱下的上衣,一直站在旁边看着。待一切结束后,不等我开口,便焦急地问:“这孩子行吗?”
“条件不错,动作也协调。孩子小,现在看不出什么眉目,先入队训练吧。”
杨扬一听,乐得拍手直笑,还冲我筋筋鼻子。我这才发现,她鼻子正中间长了一颗小黑痣,给原本就很秀气的脸蛋平添了几分灵气。
就这样,杨扬入队了,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速滑训练,并从此开始了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冰上运动生涯。
第二天,杨扬父亲推着自行车来到体校,自行车的后座上驮着一大包女儿住校所需的生活用品。
绕过体委办公室,穿过月亮门就是运动员宿舍。
经过男生宿舍旁窗前的小花坛,向左一拐,一进门的第二个朝阳的房间,就是速滑小班的女生宿舍,上下铺,共八张床。杨扬父亲抱着行李跟在我身后,我敲了两下门,领杨扬进去。张长红、杨少华、高博、韩立、黄国玲、赵小路正在寝室里玩。
“老师好!”
她们停下来,和我打着招呼。看到队里又来了新伙伴,一个个脸上流露着惊喜,并开始打量起杨扬来。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队新来的杨扬,住在长红的下铺。”
长红笑了,露出可爱的大板牙。
我和杨扬的父亲一同为杨扬整理被褥,铺好后总觉得有点儿薄。
“如果有个鸭毛褥子就好了。”我说。
“对!我这就让杨扬妈给缝一个。”
这时,我回头看杨扬,发现她已经和长红她们玩了起来。这孩子还真不认生。
杨扬入队的第二天,正好赶上一周一次的武术长拳训练。
七台河的8月,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时节,即便是响晴天,也不十分炎热。尤其是清晨,阳光洒在草丛中、花叶间,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晨风拂来,凉凉的,令人感到惬意而爽快。
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嬉戏,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杨扬穿着新发的一套镶有白杠的红运动服,以双崭新的白网球鞋。在穿着显旧了的运动服的孩子群众,杨扬格外引人注目。
“集合!”
我的声音刚落,孩子们就向我聚拢来,迅速站好了队。杨扬排在最后一个。
“杨扬,道老师这边来。”
杨扬大步走到我身边,十几双眼睛都把目光投向她。
“这是新入队的杨扬,从今天起和你们一起训练、生活。她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大家要多帮助。”
等我说完,杨扬向大家行了个礼,在掌声中回到队伍里。
http://s6/middle/8149698bgae6dc215fbe5&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前排左起:杨
中排左起:姜赛男、杨家俊、张学波、史万梅
后排左起:周
“准备活动,慢跑10分,拉长后,1分模仿乘3组,间休完了,做30米加速跑。”我向队员布置早操课的训练内容。
准备活动开始了。慢跑中的杨扬,与其他队员相比,显得瘦小而单薄。
滑行模仿训练时,她还记得前一天教的动作要领,做得很认真。我走到她的身边,说:“挺好,后腿放松点。好,支撑挺稳。”
听了鼓励的话,她做得更来劲了。
可是30米加速跑时,尽管杨扬使出了全身力气,还是被人甩在后面。看样子,她跑跳能力稍差些,我这样想着。
下午的长拳训练,队员们先做了弓步、马步、虚步河各种冲拳的基本功准备活动,然后开始正式练习《少年初级长拳第一路》和《少林五形八法》。
高北峰是队长,站在队伍最前排领着大家做,身后是一排男生和一排女生。队员们穿着同样的服装,作起动作来整齐划一,一招一式,颇有少林味道。随着出拳节奏,“哈!哈哈!”大声喊着口号,真是威风凛凛。
杨扬站在我身边,瞪着好奇的眼睛,向队友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时而又好像有点着急,眼睛里流露出几分茫然和不知所措。
她终于忍不住开始移动脚步,在我不注意时走到队伍后面,模仿大家的动作做了起来。可毕竟没有学习过,做了几下就跟不上了,只好停下来,站在那里,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杨扬,别哭,一会儿老师教你。”我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
间休时,高飞、杨家俊几个淘小子偷偷地笑她,女生则围过来,拉起杨扬的手,你一句、我一句地劝开了。
我让大家自由练习,然后把杨扬叫过来,开始从弓步、马步教起。杨扬很专心,也挺聪明,学得很快。
“老师,我觉得马步有点像滑冰的双腿支撑,马步练好了,是不是就能滑得快呀?”
我心里暗暗惊喜,这孩子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马步练了好几个月了,还没有一个学生这样问过我。
“对,马步和滑冰的双腿支撑动作确有相似之处,只是蹲马步时上体基本与地面垂直,而滑冰双腿支撑时上体与地面大体平行。”
我说了句带有专业术语的话,她似懂非懂,小声地自言自语起来:“就是蹲马步时上体高,双腿支撑时上体低。”
“对,就这么理解。”
在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每次训练课,无论训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间休时,杨扬鬃是一会儿出出拳,一会儿踢踢腿,嘴里还“哈,哈哈”地喊着口号。有时还搞“突然袭击”,冲着长红、高博就开拳。
没多久,她就能做一套完整的长拳了。
由于杨扬身材好,四肢匀称,动作协调,我有时让她站在队伍前面,给大家做示范动作,培养她的自信心。每到这时,她便大声喊:“我变成队长了,我变成队长了!”连跑带颠地来到队伍前面。
其实杨扬不仅仅是给大家做了几个示范动作,她还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只要肯于努力,后来也能居上。
夏季的专项训练,最接近冰上训练的要属滑轱辘。
滑轱辘也较轮滑,和溜冰差不多,只使溜冰鞋的四个轮子分为两排,而滑轱辘用的鞋只有一排硬胶轮。运动员滑行时动作原理和滑冰基本一致,一般是在水泥地面进行训练。
当时,体校没有可供滑轱辘用的场地。每次训练都要到离体校很远的二零四勘探队去,跑步去大约二十分钟左右。
二零四勘探队的篮球场,虽然不十分平坦,可有这么一块可用来滑轱辘的地方,小队员们已经很满足了。每次去,大家都带上几把扫帚,先把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再做准备活动。
场地有了,可队员们仍不能一齐上场练,因为鞋的数量有限。训练时,只能让两三名脚差不多大的队员共用一双。一组滑行结束后到场外做放松活动,另一组马上换上鞋上场,如接力赛一般。所以每个队员都十分珍惜这有限的滑行时间,以上场就拼命地滑,你追我赶,场面十分热烈。
杨扬喜欢紧紧跟在滑得好的队友后面滑行,边滑边揣摩别人的技术。但毕竟是新队员,滑着滑着,她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眼看着被老队员甩得越来越远。
“杨扬,从里圈近道滑过去,跟上!”
http://s6/middle/8149698bgaea149645795&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好,再加两刀,加两刀!”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眼看就要追上滑行队伍了,谁知在那个弯道上,她左脚一下刀,忽然一个趔趄,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心一凉,急忙跑过去扶起她,发现她的左膝盖和左胳膊肘都被水泥地面抢掉了皮,血很快流了出来。
“杨扬,很疼吧?”我担心地问。
杨扬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询问,她咬牙站了起来,说得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是怎么摔倒的?是不是技术出了毛病?”
这孩子,都摔成这样了,心里还想着技术问题,真刚强。我忙说:“不时技术问题,是你追人心切,弯道倾斜角度大了,鞋帮贴到了地面。”
“不对,一定是我技术不好。”说着她一瘸一拐地来到场地中间,边思索边反复练习滑弯道。
就这样,那堂训练课她一直忍着疼痛,坚持和队友一起完成了训练计划。
训练结束时,队员们都在换鞋,她还在一边捉摸一边滑。我心里热乎乎的,暗想这么肯吃苦、上进的队员真是难得。
回到体校后,杨扬向我借了副轱辘。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在走廊里、学习室、花坛旁边,体校里凡是能滑的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就连睡梦中她也在喊:“滑轱辘,滑轱辘……”队友们看她那么着迷,送给她一个绰号:“轱辘将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杨扬就能和大家穿成串一起滑了。
每月一次的身高、体重测量,是杨扬最喜欢的,可结果却总令她失望。入队快半年了,可还是个“小不点儿”,怎么吃也不见长。眼看着队友们的个子一个劲儿地往高蹿,急得杨扬直蹦高,常常拽着上铺打滴溜。
一天,测量完身高,杨扬问我:“老师,我怎么不长个儿呢?你得帮我想想办法啊!我昨天晚上都做梦了,梦见自己长得很高。”
“有多高?”
http://s7/middle/8149698bgaea0ff7b7bb6&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她用手比划着说:“快撵上你了,我一高兴,就乐醒了。”
我看她焦急的样子,忙安慰说:“别着急,个子有先长,也有后长的,如果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就该长个儿了。”
“老师你骗人,我已经刻苦训练了,可还是长不过长红。”她揭穿了我。
“她是先长,你后长。俗话说: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听说你妈妈个高,你将来也不会矮的。”我肯定地说。
“我要是能长成个大高个儿就好了,腿长蹬冰幅度大,速度就能快。”她望着棚顶自言自语道。
给学生们侧完脉搏,又测肺活量。杨扬肺活量很好,于是我在记录册上写了“较大”二字。她看到后高兴起来,忙转过身,抬起右脚对队友们说:“‘较大’,我的脚大,我能长大个儿啦!”
这丫头,想长个儿想疯了。说真的,对滑冰运动着迷到这个程度的女孩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在青山环抱的美丽小城——七台河,有一条碧波荡漾的倭肯河,如她的名字,风情和别致。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穿起小城的安静与恬美。
倭肯河两岸,使一望无际的大草甸。绿草丛中点缀着蓝色的马兰花和[非法内容]的金针花。野鸟安家在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欢笑。
到了冬天,这里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白雪覆盖着茫茫草甸,河面已经结成了冰,晶莹、光滑。在人工冰场还不能利用的时节,这里便是杨扬和她的队友们最好的天然冰场。
气温很低的清晨,冰面冻得很结实。这是上冰的好时机。
七台河的初冬,夜长昼短。清晨5点,天还没亮,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也是小队员睡得正香的时候。听到我的敲门声,多数队员都不能痛痛快快地离开温暖的被窝,有的刚做起来又一头扎在枕头上睡着了。杨扬从小就不贪睡,他一会儿扒拉扒拉这个,一会儿叫叫那个,成了我的小帮手。
跑步到倭肯河,即热身有节省时间。队员们一个个迷迷糊糊,有的边跑边睡。北方的11月,已是寒风凛冽,跑不一会儿,寒风就打透了队员们的衣服,使他们一个个精神起来。
跑到河边,天已蒙蒙亮。小队员们的帽子和脖套上已挂了一层薄薄的霜,喘出的哈气马上融进清晨的霜雾里,朦胧中可以看到队员们的小脸红扑扑的。
“上冰吧。”在队员们还没有消汗前我说。
大家立刻开始穿冰鞋。灌了一早上寒气的鞋简直像个冰窟窿,当队员们把跑热乎了的脚伸进冰鞋时,都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http://s9/middle/8149698bgae6e3504f018&690连载1" TITLE="【冬奥冠军大杨扬】
这天是杨扬第一次上冰。我原以为她能滑得不错,哪想到她腿蹲不下去,脚脖子有点软,几乎是站着滑。我有些失望。
看着高北峰、王猛、常征、高飞、张长红、高博穿成串滑行,她急得跟了上去,试图与大家一起滑行。可没滑几步就摔倒了。
我只好让她在冰上做分解动作。
训练一结束,杨扬就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是不是没有发展前途,你会不会不重视我了?”面对这个要强得小女孩,我意识到自己对她有些操之过急。我抚摸着她的头说:“他们比你早入队将近一年,刚开始滑冰时,还不如你呢。你很快就会赶上去的。”
杨扬听了我的话,这才破涕为笑。
寒冷在考验小队员的意志。在零下十几度的清晨,在无遮无挡得冰面上,在快速滑动形成的强劲寒风中,小队员们咬着牙滑呀滑,不一会儿,手和脚就冻得像被猫咬了一样疼。挺不住的,就会滑到我身边来,用乞求的眼神征求我的同意下冰;有的孩子被冻哭了,在冰面上拼命地跺脚。
然而一个多月的早期上冰,我没等来杨扬一句告饶的话。看着她从最初的趔趔趄强,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地追赶队伍,到比较自如的在队伍中滑行,我的心中升起了希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