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京老杨
南京老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40
  • 关注人气:1,9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六十九):正月不剃头

(2017-02-23 21:04:30)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http://s4/middle/002mKLwWzy790WoG7QL53&690
    汉族人过年,有一个流传甚广而又非常奇特的习俗——正月不剃头,说是正月剃头会死舅舅。即使科技发达、科学昌明的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因为担心此言成真而赶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理发,并恪守正月不剃头的习惯,直到新年“二月二日龙抬头”之后才会再去理发店。这一将正月剃头与舅舅生死联系起来的习俗和说法虽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却有着非常心酸的历史渊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人自古就有圣人孔子曾经说过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讲究,无论男女老幼都留长发,不能随便剃削,只是留发的方式有所不同,孩童多让头发覆颈披肩,成人都要行加冠与及笄之礼,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对汉人而言,“去发”的髡刑虽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不孝之罪,有如剔命一般。三国时期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虽然体现了曹操以罚代刑、以小罚大的特权,却也说明了头发对古代汉人是多么重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纲废弛,礼乐崩溃,一些深受长发困扰的男人开始尝试剃发并出现以剃发为职业的剃头匠。南朝梁时的贵族子弟,都以剃发削面为时尚。南宋文献首现“理发”一词,朱熹在注释《诗·周颂·良耜》中的“其比为栉”时,批注“栉,理发器也”,社会上开始出现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理发也被另称为“待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顶上功夫”的技艺和行当。清朝在汉族地区强行推广剃发易服政策,理发行业更是空前发展,大江南北、各地城乡,到处都有挑着“挑子”的剃头匠沿途叫卖、为人理发。
    “正月不剃头”的起源,有多种互不关联的传说。一种传说是起源于唐朝,那时“正月”称为“金月”,剃头叫做“消耳”,正月剃头称作“金月消耳”,而“金月”又与官府中一种专门用来砍杀犯人头颅的刑具——“金钺”谐音,原本正月剃头的“金月消耳”成了上法场砍头的“金钺消耳”。为了避讳,民间也就有了“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一种传说是缘自一个心酸的民间故事,相传有一个很爱自己舅舅的剃头匠,他终日为人剃头,却总是贫寒交迫,一年正月拜年,原本为舅舅买件礼物的钱款还是没有着落,他便灵机一动,挑起剃头挑子赶到舅舅家中,为其精心剃头修面。修剪完毕后的舅舅容光焕发、精神饱满,亲朋好友们无不对其年轻许多的面庞和容光焕发的精神交口赞誉,舅舅见此非常高兴并要外甥以后每年正月都来为自己剃头。多年以后,舅舅年老去世,剃头匠每到新年正月都要思念舅舅并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伤心欲绝,因为他再也不能为舅舅尽孝剃头。这一“外甥孝舅”的故事广为流传后,人们在赞扬剃头匠孝心的同时,也将“思舅”这一情节讹传为“死舅”并因这一字之差不敢在正月里剪发剃头。
    然而,以上说辞毕竟只是传说,不足为信。真正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源自清朝在汉族地区强行推广剃发易服政策并招致汉人强烈反对的那段历史。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为实现“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颁发《薙发诏书》,要求在全国男子中统一推行“薙发垂辫”发式,即在额角两端向头顶引一条直线,将直线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去,只留直线后颅的头发并编成辫子垂下。这种侮辱汉人人格和有违汉人传统发式的“金钱鼠尾式”的奇特发型一经推出,立刻引发汉人的满腔怒火和强烈抵抗,他们纷纷指责、拒绝剃发,江南地区的汉人甚至在“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口号下,驱除满人、占据城镇、集体对抗。汉人的激烈抵抗激怒了丧心病狂的满清政府,他们采取集体屠城方式大肆镇压汉人,先后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惨剧,汉族人口也由明光宗泰昌元年时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清顺治时的一千多万,四川汉人几乎被杀绝,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以湖广人口填补四川。汉人因为“头发革命”的运动失败之后,一些人为表达自己对过去日子和发式的“思旧”情绪,掩人耳目地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故意将“思旧”讹传为“死舅”,以提醒和警示汉人自觉进行无声抗议行动,“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也就因此在汉族地区约定俗成地广为传开。对此,民国时期《掖县志》卷二《风俗》也曾有文字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老家离扬州不远,历史上曾是激烈抵抗“薙发垂辫”的地方,“正月不剃头”的传统思想和习俗根深蒂固,即使数百年后的乡民们早已模糊了它“反清思旧”的本源,也因为剃头连累甚至害死舅舅的担心,依然阻吓着人们在正月里理发剃头。于是,每到过年时节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腊月里,镇上每一家理发店都挤满着排队剃头的人们,乡下每一个村头都围着一个忙着理发的剃头匠,人们即使等上半天也在所不惜、毫无怨言,并自我调侃曰:“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而正月里,镇上的理发店常常因为一天等不到一个顾客不得不提前打烊,乡下的剃头匠常常因为没有一个生意干脆陪人打牌、找人聊天。前后两月,剃头行业的季节性差异如此巨大,全是因为“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使然。我自幼读书、笃信科学,对“正月剃头死舅舅”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预言并不认同,但有四个弟弟的母亲并不希望她的弟弟们在正月里有个三长两短,而我自己也因为担心预言成真而使四个舅舅惹上什么麻烦。因此,每到腊月二十以后,总会在母亲的提醒下,早早带着弟弟前往村部的理发店排队剃头。有时候,从事理发行当的姨娘舅带着理发工具走村串户到我家,母亲不仅招待其吃饭,而且竭力挽留其为乡邻们剃头,每每此时,我家门口总会迎来众多等待剃头的男女老幼,而我们一家人也在姨娘舅临走之前乘机享受一次免费的剃头。
    正月不剃头,是古人忌讳砍头和思念舅舅的传说,是亡国汉人“反清思旧”的无奈之举,并无多少科学依据和艰深奥妙,更不会因为正月剃头而真的害死舅舅。对待这样一个有着如此历史渊源且流传广泛的民间习俗,不妨顺从大众民意和长辈心愿,在腊月里把那又长又乱的头发早早剃去并在正月里坚持一个月,以焕然一新的新气象和新面貌辞旧迎新、欢度新年。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