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六十四):打草包

(2017-01-23 19:13:54)
标签:

历史

情感

http://s15/middle/002mKLwWzy78dnxMMLY4e&690
    草包,是上世纪抗洪救灾的重要物资,将草包装上泥土,既可抵挡洪水,又能筑堤修路,每年冬季镇上供销社总会大量收购,并因此吸引众多农村家庭编织草包、获取收入。老家地处乡野,乡民们俗称的”打草包”,也是儿时家乡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和经济来源,每年麦子种完至来年开春的农闲时节,许多乡民都会在阴天下雨和生产队歇工的日子猫在家里打草包、争外快。而由于孩子们手脚麻利、反应灵活,故其时间充裕的放寒假过年时节更是打草包的旺季。
    那时候打草包,乡民们多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节省材料、减少成本,不仅原材料全是自家自留地收割或生产队分得的粳稻草,而且器具也多是村民自制的木质草包机。草包机,是打草包所用的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器具,其主要构成是草包架、草扣和梭子。草包架是一个由两根横梁和两根立柱组成的木架子,高1.6米、宽约1.2米,立柱呈左右平行、上下弯曲的弧形,以方便打草包时来回穿梭,立柱下面各有一条可供下横梁上下移动的中空槽口,整个草包架的形状如同一个弧形的门框一般。草扣是一个长约1米、宽约10公分、厚约5公分的长方体木块,侧面嵌有一个十公分左右的木柄、以方便打草包时紧紧握住,正反两面每隔2-3公分凿有一前一后的坡形槽口,每个槽口坡底有一小孔并与其他小孔连成一排,相邻两个小孔内部前后拐弯,而这正是打草包的关键技术所在。梭子用长竹片做成,长约1宽约3公分,厚约0.5公分,一端端头呈弧形、上方有一勾形槽口。别看乡下的草包器具如此简单,当年那些堵涵洞、堆圩堤的抗洪神器——草包,全是在这样简陋的器具上编织而成的。
    打草包必须两人同时操作,一人握草扣、上下移动,一人拿梭子、来回穿梭。其基本操作程序主要有穿绳、绷紧、穿梭等工序。“穿绳”是将双头细草绳从草包架上下横梁绕过,其长度依据收购草包的要求而定,每根草绳都要从悬吊着草扣的小孔中穿过,并将草绳两端和其中间折转处在草扣下面的一根细木棍处打结扣紧。“绷紧”是在插入立柱下面中空槽口内的横梁上方加入木楔,并使草绳上下绷紧,从而形成上下等距、排列整齐、可以编织的草包经线。“穿梭”是一人正对草包架端坐,右手握住草扣并上下移动和前后侧翻,从而使草绳不断地前后间隔、分为两列;一人坐在手握草扣着的右侧、右手抓住梭子,穿稻草时用左手将稻草在梭子的弧形端头处折弯、穿进分为两列的草绳之间,拉稻草时将梭子穿进草绳、由手握住草扣者用左手将稻草在梭子的勾形槽口处折弯并由手持梭子者拉回,每穿梭或拉梭一次,草扣都要垂直向下拍打一次将稻草压实,而随着草扣的上下移动和梭子的来回运动,稻草便会在草绳间交叉排列,形成与草绳经线相垂直的稻草纬线。如此不断重复,再经过收边、翻扣、割绳、绞边等工序,一个小时左右,一条草包就会编成。
    我家是生产队里的困难户,如此简单赚钱、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自然不会空缺。每年入冬以后,父亲便会忙着修理草包机、准备稻草,稍有空闲就端坐屋内门边埋头赶搓草绳,有时一搓就是一整天。望着那些每天都在增加、直径达50公分的草绳球,我常常担心和害怕,这么多的草绳,何时才能用完?腊月来临,寒假伊始,我们家打草包的日子也就正式开始。全家的基本分工是:我上机握压草扣,二弟持梭穿梭稻草,父亲负责草包绞边和搓绳,母亲负责一日三餐和其他家务,三弟因幼小贪玩、所搓草绳常不能用。打草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关键是配合默契、熟能生巧。初时的我们,手忙脚乱,笨手笨脚,不是草扣压着梭子,就是梭子穿出绳外,半天才能打出一条草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摸索,我和二弟配合和熟练程度越来越好、甚至闭着眼睛都可移动草扣和来回穿梭,打草包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最高一天曾打过12条。每天清晨起床,我和二弟就要上机,一般打好一条才吃早饭。白天除午饭时间外都在机上,晚上甚至还要挑灯夜战,直至精疲力竭、倒头睡去。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似乎有些心酸和残酷,但处在那个困难的时代和偏僻的乡下,完全是生活所迫和我们全家人的自觉自愿,因为家中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过年花销、来年学费等的开支,除年终集体分红和出售年猪外,不少要靠出售草包等副业收入补充解决。
    打好的草包累积到足够的数量或家中急需用钱的时候,乡民们便会忙活着准备出售。那时的草包都是镇上供销社独家收购,价格基本统一,三角多钱一条,但不同等级的草包会有几分钱差价,代外地机构收购的草包也会高出几分。因此,乡民们总会选择自己熟悉收购员所在的供销社或代外地机构收购草包的供销社出售草包,即使因此多走十几路也在所不惜、义无反顾。我们家的草包自然也会送到供销社出售,曾经当过生产队会计的父亲同样懂得和利用草包收购的这些潜在规则,每次出售草包前,总要多方打听、反复比较,以图辛苦打好的草包卖个好的价钱。出售草包的日子来临,全家像过节一般忙碌和隆重,扶车的、抬包的、装车的、码包的,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而望着身体不好的父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拖着板车的背影,心里泛起的又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父亲去供销社出售草包的场景从未见过,因为父亲从未让我陪同他去过,但从父亲每次回来后的描述中早已明白,出售草包的过程,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坐在家里打草包那么轻松,从七里八乡赶来的众多乡民常常将队伍排上几百米,临近供销社的乡民常常因为争先恐后将收购站围得水泄不通,正在出售草包的乡民又常常因为等级划分与收购员争吵不休,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因为多挣几分钱的缘故在供销社循环往复地上演,并使包括父亲在内的乡民们候时更长、回家更晚、更加辛劳。
    如今抗洪救灾的物资已相当充足,抗洪神器也是日新月异,那些现在看来有些粗制滥造的人工草包更是鲜见踪影,但伴随着自己走过童年岁月和过年时节的草包从未从心底里抹去。那简陋的草包机、我和二弟打草包的场景、父亲拖着板车远去的背影、母亲期盼着父亲回家的目光,常常浮现在自己的眼前;那全家人以及众多乡民因为草包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的人与事,常常使自己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时间虽然不断流逝,但蹉跎岁月的草包则难说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