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002mKLwWgy6Vu2sd8iga4&690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南京、归葬中山陵,特别修建了迎榇大道并命名为中山路,亦称中山大道,其中新街口至中山门段被称为“中山东路”,中山东路由此成为南京城东西向一条著名的主干道。而作为明故宫最主要建筑遗存的午朝门,则因为中山东路横穿有着六百年历史的明故宫遗址被永久地留在了中山东路南侧,并在解放以后被辟为午朝门公园。
午朝门,南京明故宫宫城的正南门,因其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民间俗称“午朝门”。该门原是一座三孔门券、两侧有掖门、两边有双阙、平面呈“凹”字形的雄伟建筑。两边前出的双阙下,曾有东西相向的左右阙门。城台之上,曾有五座金顶黄瓦、木质结构、重檐彤饰、漂亮奢华的仪凤楼,俗称“五凤楼”。其中:正中为主体楼,两侧为钟楼、鼓楼,两边为阙楼。每日正午时刻,午门之上,钟鼓齐鸣,声闻全城,赫赫威严,可想而知。作为明朝宫城的正门,午朝门三孔券门中的中门只许帝后銮驾行走,左右侧门方可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出入,而其他品级官员只能从两侧掖门和两阙阙门进出。除了帝王将相和各级官员出入外,午朝门也是举行重大典礼、传达皇帝圣旨、张贴朝廷告书之地,还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的地方。据传,明初的“廷杖”还算文明,大多只是象征性地责罚,受此惩罚的大臣不脱衣裤,但受罚后则需卧床数月方可治愈。至于判决死罪斩首的官员,则一般是在太平门外的刑部天牢或闹市区执行,所谓“推出午门外斩首”,在朱元璋时代的明故宫午朝门比较罕见。但后来的明朝皇帝则无此仁慈,曾多次发生廷杖致死事件。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要赴江南选美,群臣因此上谏,其怒火中烧,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明嘉靖皇帝朱厚熄,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群臣哭谏抵制,其怒不可遏,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当然,这些廷杖致死事件,不是发生在南京的午朝门,而是发生在已经迁都的北京故宫午门。
如今的午朝门,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威严和荣光,金碧辉煌的仪凤楼已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毁圮,高大前出的两侧双阙也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营造明故宫机场时遭到拆除,只留下一座古朴斑驳、孤单寂寞的城台。城台位于御道街北端,东西长90米,南北宽28米,高11米。城台四周1.2米高的红大理石须弥座上,雕有精美的缠枝如意纹饰,这种简约、唯美的雕饰代表了明初最高规格的建筑水平,也永久地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重新修缮过的城台下,有五个城砖垒成、南北走向的券门和掖门。正中券门,高9米、宽6米、深28米,古朴厚重,高大巍峨,一些城砖上还留下清晰可辨的文字,券门的走道上铺设着被行人踩踏得光镜照人的巨型石板。与高大的正中券门相比,两旁券门和掖门的大小则依次递减,夕阳下的掖门内,汇集着一些爱好音乐的老者,并不时传来他们用手风琴、萨克斯演奏的外国名曲,古老的皇城与经典的西洋乐如此交融,让每一个走过的游人都感觉奇妙。从两侧增建的台阶登上城台,没有了仪凤楼的城台地面上,密集铺设着仪凤楼一百多年前楼毁柱倒后遗留下来的近百个石础,这些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石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城台南面的围墙上是高低起伏的城垛,城垛前面是笔直无尽的御道街,街道两旁的雪松树郁郁葱葱、直指蓝天。站在城台北面1984年修建的女儿墙前,俯看城下俗称“内五龙桥”的内金水桥,保存尚好的五座单孔拱券式虹桥并排横跨于金水河之上,虹桥两侧原有的石雕栏杆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青石板的桥面依旧保持了当年的弧度。桥的南侧矗立着两块石碑,一侧石碑碑文虽然模糊,但尚能认出好像是万历四十年九月九日撰写的关于疏浚沟渠的碑记,另一侧石碑的字迹几乎无法辨认,即使认出个别字词也已连不成句。六百年风雨洗礼,六百年沧桑巨变,变化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朝代兴替,不变的是古朴厚重的午朝门。
奉天门,是明故宫三大殿之一奉天殿前的御门,是明朝皇帝接见大臣议事之地,“御门听政”之说便源于此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经在此宴请过远道而来的渤泥国国王。清朝咸丰时期,明故宫毁于太平天国兵火,奉天门从此消失殆尽,甚至其遗址方位也长期不知所踪。2012年,由南京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成立的联合考古队在考古试掘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奉天门建筑基址和奉天殿夯土建筑台基,出土了大型柱础石、磉墩、排水沟等重要建筑遗存,并在探沟底部发现了青灰色的淤泥层,从而印证了历史文献中“填燕雀湖建皇宫”的相关记载。现时的奉天门遗址位于中山东路南侧的午朝门公园的北端,遗址东西长58米、南北宽30米,并已被辟为“奉天门遗址石刻园”,园内空旷绿地上放置着很多精雕细刻的石刻和形态各异、排列整齐的石块,其中12个2米见方的巨型石柱础和部分须弥座等是原奉天门的遗物,其余则多是从别处迁入。从北门进入午朝门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东西长约5米,上下高约2米的云龙鸟兽大石壁,石壁上分别刻有祥云、麒麟、鱼龙、腾龙、狮子、神鹿、喜鹊、灵芝、仙草等精美图案,边框上刻满了福山寿海等吉祥纹饰,该石壁集浮雕、镂空雕、圆雕于一体,是明初皇家石刻的典范之作。绕过石壁,石刻园内整齐摆放着各种雕工精美的石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12个2米见方的巨型石柱础,真的难以想象,如此巨大的石础之上,当年所要支撑的立柱是多么高大粗壮,六百年前奉天门是多么雄伟壮观。最令人沉思的是云龙鸟兽大石壁后的一块有些像浸着血迹的大理石,这块采自南京大连山,名为“金陵红”或“南京红”的大理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方孝孺“血迹石”,相传当年燕王朱棣“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攻克南京后,迫令方孝孺为其起草即位昭书,方忠于明惠帝朱允炆,怒斥来人,誓不从命,遂被朱棣腰斩于午门之内并诛杀十族(含其学生),百姓感念方孝孺忠贞不二、宁死不屈的精神,将其被害血溅的石块命名为“血迹石”,以示纪念。最让人惊叹的是位于石刻园东南角的一件雕刻精美的龙首形散水构件,该构件造型为龙头状,龙角微微上扬,双目圆睁,龙嘴处还有用作排水的孔洞,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雕工技艺,让游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并得以一窥明代皇家建筑构件的华丽瑰美。
午朝门与奉天门遗址石刻,是六百年前规模宏大的明代宫城的历史遗存,是勤劳勇敢的古代南京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当代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明代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一砖一石都是文物、一草一木都含寓意,一景一物都有故事。如果你有时间和心意,不妨前往一游,细细凝望,慢慢品味,你会从风雨磨砺的城台中看到气势恢宏的明代宫城,从美轮美奂的石刻中品味明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从隐隐约约的歌声中听到金戈铁马的历史回声。
http://s7/middle/002mKLwWgy6Vu2J1TkW76&690
http://s1/middle/002mKLwWgy6Vu2NX1u040&690
http://s6/middle/002mKLwWgy6Vu2uADdz65&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gy6Vu2tGQfGdc&690
http://s1/middle/002mKLwWgy6Vu2xE0lWe0&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gy6Vu2wW5FT29&690
http://s6/middle/002mKLwWgy6Vu2vMxfL85&690
http://s16/middle/002mKLwWgy6Vu2xfpnx6f&690
http://s11/middle/002mKLwWgy6Vu2sBv3Iba&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Vu2y4UOfcb&690
http://s16/middle/002mKLwWgy6Vu2yPTTp8f&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gy6Vu2L2HDHe9&690
http://s2/middle/002mKLwWgy6Vu2M4RSVc1&690
http://s7/middle/002mKLwWgy6Vu2zKd0yd6&690
http://s8/middle/002mKLwWgy6Vu2BQNWn57&690
http://s1/middle/002mKLwWgy6Vu2E6plCb0&690
http://s8/middle/002mKLwWgy6Vu2GXhsja7&690
http://s7/middle/002mKLwWgy6Vu2G9IBod6&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gy6Vu2FE82yce&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gy6Vu2FgjcW3e&690
http://s9/middle/002mKLwWgy6Vu2E5ytOd8&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Vu2HHz51db&690
http://s9/middle/002mKLwWgy6Vu2N8NVS58&690
http://s8/middle/002mKLwWgy6Vu2I6hXpf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