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你游南京(22):文德桥上看风景

(2015-07-17 20:49:01)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http://s11/middle/002mKLwWgy6TUzm98Hoda&690

    但凡到过夫子庙的人,没有不去文德桥的,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因为,走在连接南北的文德桥上,你不仅能听到千年流淌的秦淮河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古老故事,而且能看到人来人往的夫子庙广场上最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文德桥,因为“文德以昭天下”及“文章道德第一”而得名,自古便是夫子庙地区、秦淮河两岸的咽喉要道。历史上的文德桥之所以有名,应该是缘于李白投水捞月的故事。文德桥位于日晷子午线上,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子时左右,总能在该桥东西两侧的秦淮河上,分别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的特殊自然景观,史称“文德分月”。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有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五夜晚,他随好友来到夫子庙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但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便趁着酒兴走上文德桥观景。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而水中月亮却被桥影剖成两半。李白投水捞月的故事传开后,每年的那天夜晚,人们都争相前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亮,许多文人墨客和学士名流也因“文德分月”的奇观慕名而来,并为此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寓居南京时,曾于此夜漫步文德桥,见此奇观,激情如潮,不禁咏诗一首:“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在其《李白之死》的长篇叙事诗,对李白投水捉月和“文德分月”的迷人景色也曾有生动描述:“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池西,池波一皱,又惹动了娴静的微笑。”

    文德桥始为木桥,后为浮桥,明万历26年桥毁后改建为石桥,清末又改建为木桥。文革时期,此桥仍是木桥。据老南京讲,当时的文德桥,狭窄桥身被油漆得通体浑黑,板缝间隙大得可见河水,桥上栏杆大多已经腐朽,走在桥上有些晃晃悠悠。因为是木桥,又因为行人众多,历史上的文德桥曾多次发生桥塌人亡的事故,其中尤以光绪三十年(1904年)端午节的那次事故最重。当时,众多市民争相上桥观看龙舟竞渡,正当大家兴高采烈之际,桥栏断裂,桥身倾塌,大人嚎叫,小孩啼哭,造成数百人落水的惨剧。从此,南京人不再相信文德桥,“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的歇后语应声而起并常常挂在南京人的嘴边。现时的文德桥,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夫子庙时在原址上一并新建的花岗岩石桥。石桥东西宽约六米,南北长约二十米,桥面由光洁的花岗岩石板铺成,桥边由粗壮的雕花石柱和栏杆围成。桥下为两墩三孔,两个桥墩比桥面还宽,平面均呈椭圆状,并牢牢屹立在秦淮河中;三眼桥孔,两边两孔狭小,中间一孔宽大,秦淮河上的画舫多从中间桥孔通过。如此坚固的石桥,即使再多的游人漫步行走,恐怕也不会让历史上桥塌人亡的悲剧重演;即使再多的游人凭栏远眺,恐怕也不会让“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的歇后语再度成为现实。

    站在游人如织的文德桥上,环顾四周,集中了夫子庙最佳人文景点的美丽风景一览无余。桥南的王谢故居,徽派建筑、青瓦粉墙,唐时刘禹锡《乌衣巷》的著名诗篇,使古乌衣巷声名远播,让王谢故居门亭若市。乌衣巷所在大石坝街上,“王顺兴”、“金陵春”、“秦淮人家”等茶肆酒楼鳞次栉比,秦淮小吃风味独具,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中心”。桥北的得月台,紧邻桥边、三层建筑,原本为旧时文人雅士吟诗赏月的高雅楼台及其周边的“大世界”、“聚贤楼”等仿古建筑,现已被辟为专售旅游文化用品和风味特色产品的店铺商场,引得南来北往的游人争相进入,古色古香的贡院街也因此成为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商业街。桥西的不远处,来燕桥畔明清时期的媚香楼依然安在,李香君等“秦淮八艳”的艳史传说依然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聆听。桥东远处的文源桥横跨秦淮河上,将河北风流才子们的江南贡院和河南红粉佳人们的香闺艳阁连为一体,构成一幅小桥、流水、绿树、红灯的精致画面。桥下的秦淮河,水波光粼粼,静静流淌,每一滴河水好像都是六朝金粉的文化积淀,每一丝微风似乎都在叙说十里秦淮的历史沧桑,每一片波光仿佛都在折射夫子庙的千年辉煌。偶尔有一艘雕花格窗的画舫从远处驶来,将碧色的河水划出两道白色的波浪,与南岸气势磅礴、全国最长的红色照壁和北岸建于明代、历经沧桑的白色石栏相互衬托、相映成趣。

    站在熙熙攘攘的文德桥上,凭栏远眺,夫子庙庙前广场上的仿古建筑尽收眼底。高大新建的“天下文枢”牌坊耸立于广场前河边的中央,牌坊三门四柱,顶置天楼,斗拱翘檐,青瓦压脊,坊柱高大丹红,坊额金字青底,气势恢弘,蔚为壮观。牌坊东侧河畔的魁光阁,小瓦褐墙,红底匾额,门前立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魁光阁内有座魁星亭,魁星即奎星,是历代学子心中的神灵和古时文运兴旺的预兆,是古代科举时代文人士子们的“夺魁”象征,也是夫子庙古往今来的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亭三层六面,尖顶六角,临水而立,倒影河面,造型独特,景致秀丽,其在秦淮河中的美丽倒影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远望、合影留念。牌坊西侧广场,有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大方的精美古亭,它就是原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新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聚星亭,该亭几经毁损、阅尽劫难,上部六角重檐、雕脊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下部八面临风、六面槛窗、外柱有围槛、里柱砌粉墙、亭内紫底绿字的匾额上雕镌着篆体“聚星”两字,也是夫子庙地区历史悠久的一处著名古迹。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天下文枢”牌坊立于两者中央,互为呼应,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夫子庙庙前广场古朴典雅、繁华浪漫的美丽风景。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站在流光溢彩的文德桥上,仿佛飘荡在群星灿烂的夜空,又好像置身在灯火璀璨的海洋。陆上,乌衣巷、王谢故居、“王顺兴”、“金陵春”、“秦淮人家”、得月台、天下文枢牌坊、魁光阁、聚星亭,满眼都是变幻莫测的灯火世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夫子庙庙前广场早已被前来夜游的人群挤满,热闹非凡,笑声四起,好似古人观灯盛景的重现。孩子们头戴闪闪发光的牛角灯、卡通灯,成为夜晚夫子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人们在各色彩灯的映照下,脸上洋溢着欢乐祥和的神情。河边,魁星亭飞檐翘角上的蓝色霓虹,光彩照人、格外眩目。大照壁上的“二龙戏珠”金碧辉煌、气势如虹。停泊岸边的一排画舫,船上灯光勾勒出的轮廓倒映在秦淮河里,随着水波摇动,更显烛影摇红、笙歌曼舞的迷人意境。乘兴登上一条仿古画舫,眼前的景色与岸上完全不同,仿佛进入又一个水中的灯火世界。船在水中游,灯在岸上走,一泓秦淮水,两岸灯笼流。听着船后传来有节奏的浆声,看着河面随波荡漾的灯影,任凭柔和晚风在脸上轻轻吹拂,听任浆声灯影秦淮水静静流淌,感受昔日金粉堆积的秦淮河畔的万种风情,体验那“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暧昧意境,让多少游人心满意足,又让多少游人乐不思蜀。

    文德桥,因为历史而古老,因为传说而生动,因为美丽的风光而繁华浪漫,因为璀璨的灯火而迷人逍遥。文德桥,每天总有无数的游人从上面走过、在上面驻足,因为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每天都在诉说早为人知的古老故事,因为人来人往的夫子庙广场每天都在展现最具特色的精华风景。

http://s15/middle/002mKLwWgy6TUzqEDlc3e&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gy6TUzuxonL19&690

 

http://s3/middle/002mKLwWgy6TUzzqerg52&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gy6TUA6rTvmfc&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gy6TUA71gZXa9&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TUA7VCEbfb&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TUzzryPN8b&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gy6TUzPrIWW6e&690

 

http://s2/middle/002mKLwWgy6TUzDjK6Z61&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gy6TUzFlo509e&690

 

http://s9/middle/002mKLwWgy6TUG0zgp278&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TUzOIfHRbb&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gy6TUA7ugva4c&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TUzPDSkjdb&690

 

http://s3/middle/002mKLwWgy6TUA85OtI52&690

 

http://s16/middle/002mKLwWgy6TUzOGAuHef&690

 

http://s3/middle/002mKLwWgy6TUAhJ76q5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