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城在哪里?

(2013-04-27 09:12:27)

http://s5/middle/81408b66gdb4d56a50734&690

    最近,湘西凤凰有些火。因为当地政府坐地起价、围城收费、与民争利,引起各方强烈反应和网络热议。凤凰,乃中国著名乡土文学家沈从文的故乡,其小说《边城》中描写的不少场景和风土人情又似乎能从凤凰古城中找到影子,故在此番争议的众多文章、报道、微博和跟贴中,相当多的人将凤凰视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一些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也众口一词地以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就是他的家乡凤凰,这实在是谬误大矣。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开首语,也是沈从文有关边城的最正宗原始的出处,那些将凤凰视为边城的人大抵是没有读过沈从文《边城》的人。

    然而,“茶峒”乃苗语里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的意思,并非特指某一个地方。偌大的湘西,类似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比比皆是,凤凰就是其中的一处。因此,一些人将凤凰视为边城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既然称谓“边城”,那边城一定是湘西边境上的某个小城,沈从文“由四川过湖南去”的语境也表明,边城一定是湘西紧靠四川边境的某个小城。凤凰虽处湘西,但离当时的四川边境尚有相当距离。因此,即使同是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凤凰也一定不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不过,“由四川过湖南去”的湘西边境,倒真有个同音为“茶洞”的地方,它就是湖南花垣县西南25公里处的茶洞镇。“茶洞”与“茶峒”虽有一字之差,但其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乡土人情确在小说《边城》中不时浮现,其处于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境之地也符合边城的基本特征,而沈从文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军驻扎茶洞近二十天的经历似乎更强化了此乃小说《边城》原型地的地位。于是,默默无闻的“茶洞”变成了声名鹊起的“茶峒”,“一脚踏三省”的小镇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边城。“一条溪,淌了千年,却冲不淡那一份幽柔的爱。一首曲,唱了千年,却道不尽那一段缠绵的情。一个是豪放豁达,一个是温柔美丽,却同是一种相思,一处哀愁,而这愁的对面,却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手足深情。碧溪水柔韧澄清,茶峒山淳朴而坚定。依山傍水的缘啊,却是生生世世的一场宿命。虎耳草采一把,传情曲唱一夜。你,却在梦里将泪流尽。坍塌的白塔,挡不住坠落的流星。一生的亲情啊,也随着这一场浊雨落入碧溪远去。不曾回来的歌声啊,是谁为你把灵魂浮起,是谁为你将命运囚禁。是这一溪翠竹依傍的水,是这一首翠雨相怜的曲……”一篇《边城》,打动了难以计数的读者;一座小镇,引来了天南地北的游人。这恐怕是沈从文当初发表小说《边城》所未曾预料的。

    但是,“茶洞”不一定就是“茶峒”,花垣边城也不一定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据说,花垣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对茶洞小镇进行了商业包装和保护性开发,甚至将原本委婉的“茶洞”更名为一目了然的“边城”。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和接踵而至物欲人流逐渐替代了原本的淳朴民风和远离都市的寂静,小镇“茶洞”正在失去小说“茶峒”的灵魂,更名后的“边城”也在与小说中的“边城”渐行渐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象现在寻找桃花源、香格里拉一样,寻找当年的“茶峒”、寻找小说《边城》中的边城。当然,我们也无须过分执著和坚持地寻找边城、过于忧愁和悲伤地担心边城。凤凰虽不是边城并有些急功近利,但那毕竟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有着边城的影子和灵气。更名后的茶洞虽有些商贾气息,但其保护性开发的结果总比我的家乡将百年老街强拆了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恶行好上不知多少遍。

    边城在哪里?边城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湘西,在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边城》小说里,在我们每一个读过《边城》并渴望绿水青山、自然人性、纯真爱情、安静生活的心灵深处。那里有清澈的河水、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和他们忠实的黄狗,那里一直传诵着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的油菜花
后一篇:建房札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