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省中考语文答案及解析
(2020-10-06 15:35:00)分类: 中考试卷 |
2020安徽省中考语文答案及解析
一、(35分)
1.(10分)
(1)若出其中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往来无白丁
(4)但愿人长久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春燕啄春泥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识记的能力。第(1)~(4)题考查直接性默写,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1)题注意“若”不要写成“苦”;(2)题注意“忽”不能写成“呼”;(3)题注意“丁”不能写成“盯”;(4)题注意“长”不能写成“常”。(5)~(7)题为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确定所要默写的诗句。(5)题写“鸟类活动”,注意“莺”“暖”“啄”的书写,“燕”不要写成“雁”;(6)题抓住“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作答,注意“忧”不能写成“优”;(7)题抓住“奉献”二字可以作答,注意“落”不能写成“洛”。
2.(11分)
(1)mì shí 壁 搏(4分。每空1分)
(2)B(3分)
(3)拟人 比喻(2分。每空1分)
(4)没有什么(别的)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第(1)题要注意易错字和多音字。“泌“有两个读音,当指地名或姓氏时,读bì,指分泌时,读mì。“腐蚀”的“蚀”要注意不要写成第四声。“绝壁”的“壁”容易写成“璧”,“搏斗”的“搏”容易写成“博”。第(2)题,考查“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不”是副词,后面修饰的应是动词或形容词,A、D都是名词,故排除。“不期而至”意为“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故选B。第(3)题考查修辞手法。句中写根与石头“搏斗”,故为拟人;石头“坚如钢铁”,是比喻。第(4)题考查句式转换,要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转换时注意句意不变,转换的方法为: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本句中将“还有”改为“没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3.(1)敬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2分,每空1分) 将“尊重”改成“遵守”(或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2分)
(2)醉翁亭 幽州台 黄鹤楼(3分。每空1分) C
B A(3分。每空1分) 老生 小旦(2分。每空1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语文知识的运用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第(1)题,题中“敬爱”一般是对长辈或上级的敬语,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生,用“敬爱”不够得体,用“亲爱”比较合适。“尊重”与“规定”不搭配,应将“尊重”改成“遵守”。应用文中,一定要注意日期和署名的格式问题:署名在上,日期在下。第(2)题,题根据语境中的诗文名句,很容易从学过的《醉翁亭记》《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等作品中找到答案。题中,三位文化名人的“字”在教材的注释中均有介绍,且表格下方给出了备选答案,故也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为C、B、A。题考查的是戏剧知识。生,主要扮演的是男性角色;旦角,则全为女性。据此,第一空应填“老生”,第二空应填“小旦”。
【知识拓展】戏剧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生行,扮演的是男性角色;旦行,扮演的是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扮演男性角色;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五大行当的主要分类见下表:
行当 |
主要分类 |
|||
生 |
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
小生: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 |
武生:主要扮演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 |
娃娃生:指儿童角色)几大类 |
旦 |
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 |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 |
老旦:老年妇女 |
净 |
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 |
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 |
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
—— |
末 |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后归入生行 |
|||
丑 |
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 |
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
二、(55分)
[一](22分)
4.C(3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此类题目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解答。第一空,根据前文中“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的意思,是说拉车和其他行业比较会多些报酬,但有偶然性,一定得遇着识货的人。所以应选“偶然”。第二空,前文说祥子健壮的体格和车夫装扮,后面说祥子的自信,填“无疑”比较恰当。“灵便”,(四肢、五官)灵活;“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口齿一般搭配“伶俐”或“灵便”。综合以上分析,应选C项。
5.(4分)
一是他觉得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二是他相信自己有拉车的资格:有力气,年纪正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扣住题干中的“为什么决定要做车夫”这个关键词,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明确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一段。“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和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这是从收入的角度来写的;“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这是从祥子自身的角度来写的。用简洁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即可。
6.(6分)
(1)在心理描写中融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祥子身体健壮、充满自信的形象。(“描写方法”2分,写出其中两种即得满分;表达效果1分)
(2)运用比喻手法,使用表现力很强的北京方言词汇“挺脱”以及双重否定句式,将祥子身体结实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自信心理。(“语言运用方式”2分,写出其中两种即得满分;表达效果1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1)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首先要清楚本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计划着”一词表明是心理描写,对“胸”“背”“肩”的描绘,是外貌描写,“杀进腰”“扭头”“看”等词表明是动作描写;结合语境来看,这些描写方法的运用都表现了祥子身体的壮实和自信心理。(2)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角度”,一般包括用词、修辞、句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本句可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赏析,“他就很像一棵树”是比喻修辞,“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双重否定句,“挺脱”是北京方言词,指强劲结实,挺括舒展。综合运用这些手法,表现了祥子身体结实和自信心理。
7.(6分)
形象:从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要强的“骆驼”,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4分。意思对即可)
原因:祥子的悲剧,是他个性弱点造成的,更是他所处社会压迫的结果。(2分。只要答出个性、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能力,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原因。根据题干要求,学生首先要有《骆驼祥子》全文阅读的积累,然后抓住“变化”和“原因”两个关键词,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即可。
【回归教材】
见七下教材P7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本题设置的两个问题在七下教材“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其中,赵园的评价话语中“作者不只从社会环境,而且从这些人物自身发掘他们悲剧的原因”,指出造成人物的悲剧有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在《骆驼祥子》的导读文字中,“他老实,健壮,坚忍……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概括了人物形象的变化。这启示我们,语文学习具有“学于课内,用于课外”的特点,要扎实打好基本功,多读书,读整本书。
8.(3分)
虎妞 刘四爷(刘四) 曹先生(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名著阅读中其他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本题其实还是考查整本书的阅读,虎妞是祥子的老婆,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女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控制祥子,是家庭的支配者。刘四爷是虎妞的父亲,人和车厂的老板,残忍霸道。他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跟着虎妞一起给了祥子,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曹先生是一个平凡的教书人,有点钱。因为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二](17分)
9.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可知,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包括工程师在内的“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职业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低。由此可知,C项错误。
10.(3分)
示例一: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三: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中,“《朱子家训》中说……”运用了引用论证;“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目的是……。然而,这却剥夺了……机会”将目的与结果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论证;“家长这样的做法,……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运用了道理论证。回答作用时,需要结合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文章的分论点或论点来分析。
【知识拓展】
常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
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
对比论证:把……和……作对比,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比喻论证:把……比作……,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1.(6分)
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阅读三则材料,从中提取信息要点。由材料一第三段“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可提炼出“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由材料二“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可提炼出“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由材料三最后两句话可提炼出“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等。此外,由材料一可知,部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据此可提炼出“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12.(5分)
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联系生活经历3分,创造美的体验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思考,说说在什么样的劳动中创造了怎样的美,言之成理即可。
[三](16分)
13.(4分)
(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或联系句意进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题虽然是在课外古诗中的词语,但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
14.(4分)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本题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关键词。第(1)题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蕃”翻译为“很多”。第(2)题中的“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5.(2分)
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题干已明确其写法是“象征”,依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该空应填写“隐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花有“耐寒”的特点。
16.(6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得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参考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三、(55分)
17.【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来自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该文是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九课课文,因此降低了理解难度。这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和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材料选取的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请根据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写作的主题要以材料为依据;“选择一个方面”提示我们可以以“庄严”为主题,可以以“真诚”为主题……但不可面面俱到。“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则提示考生在文体方面,可以是写认识和思考的议论性文体,也可以是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的记叙类文体。
在行文上,可运用下列方法构思:一是由浅入深,如以“努力”为主题,即追问为什么努力,怎样努力,努力的结果会怎样等。二是由此及彼,辩证思考,如以“我们不伟大,但我们庄严”为主题进行论述时,要思考“伟大”和“庄严”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二者的态度,这样的立意角度新颖独特;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庄严”应是写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