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生活仿佛回归了正常。疫情真的就这样消失了吗?其实不然。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显示,新冠感染者虽然已大幅降低,但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每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估计这大概只是有统计的数字,实际情况也许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说起新冠病毒,至今令人莫名不安。
第一次近距离“接近”新冠病毒,是在疫情放开的前夕。楼下邻居夫妇陪孩子到北京参加艺考,回深圳落地检呈阳性,社区当即按照新冠防疫新十条的要求,对他们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每天出出进进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上贴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的封条,内心多少还是有点紧张。好在第三天邻居家就解封了,邻居们都暗暗松了一口气。据说邻居家被隔离的原因,是核酸检测试管搞错了,才造成张冠李戴的后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真切体验到新冠病毒的凶猛和诡异,是在疫情放开后的那段日子。新冠病毒如同一头被紧紧困住的怪兽,一旦冲出笼子,就肆意妄为,见人就咬。耳边不时传来长者,熟人,同事离世的噩耗;夜深人静时,经常听到的咳嗽声,总像是在提醒着你,周围都是阳人。
我是在第一波感染高峰接近尾声时阳的。
那天上午,正在天台晒被子,突然感觉后背发冷,浑身乏力,下午就开始发热。持续烧了四天,有两天体温升到了40……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时,我曾以为自己是能够进入决赛圈的。没想到新冠病毒不肯轻易地放过我,2023年钟声敲响时,我是带着一身困痛,浑身无力,踉踉跄跄地闯入新的一年。
虽然一周后抗原测试转阴,但新冠病毒对身体的伤害却没有随之消除。最初表现为极度虚弱,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接着就是胸闷,头痛,乏力,畏寒,怕风(基本上不咳嗽)。深圳的冬季相对气温并不低,但阳康后有好长一段时间,离开大衣、羽绒服和帽子,我都不敢外出。春节之后,这些症状逐步有所改善,但还是感觉全身有着说不清楚的难受,尤其令人焦虑的是,阳过之后,始终被失眠所困扰。其实,未阳之前,我的睡眠质量就不好;阳康之后,失眠症状明显加剧。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整,还是摆脱不了药物助眠,否则,就会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闺蜜说,阳康后要像坐月子那样好好休养。眼看着坐两个“月子”的时间都过去了,身体还不能完全恢复,伤神!尽管如此,比起那些在疫情中被夺去生命的人们,阳康之后,常常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新冠病毒感染的路径非比寻常。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环境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侵害,只是症状有轻有重:有的人阳了之后感觉不明显,真的是像“专家”所预测的那样,相当于一次普通感冒;还有的人阳了之后什么感觉也没有,不测试抗原都不知道自己阳了;有的人阳了之后全身酸痛,发烧,头痛,鼻塞,咽喉痛,咳嗽……不去医院接受治疗都扛不住;有的人阳了之后直接进入重症状态,甚至失去生命。诡异的是,即使举国上下几乎无人幸免,但具体到一个家庭,病毒感染的节奏似乎又有点人性化的一面,它不会让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同时阳。不管症状是轻是重,一家人井然有序,一个一个地阳,准确地避免出现阳了后无人做饭、无人洗衣服、老人或者孩子没人照顾的局面。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家人和亲戚先后纷纷中招的情况下,88岁的母亲和86的姑姑(因为有基础病,她们都没有接种疫苗),竟安然无恙地逃过一劫。值得庆幸!
第一波疫情感染率究竟是多少?至今也没有看到明确的统计。据专家说,可能要超过百分之六十。但依据我周围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感染的情况来看,感觉感染率应该不会低于百分之九十。
现在人人担忧的是,下一轮疫情高峰何时到来?阳过的人还会不会再阳?此前,有专家说,春节期间会出现新一轮感染高峰。现在,正月都已经过完了,感染高峰并没有出现。后来,又有专家预测,第二次感染高峰期将会发生在5——6月份。专家还说,阳过的人,体内会产生抗体,有较强的免疫力……对专家的话,信或不信,选择权在自己;阳过还会不会再阳,决定权不知最终由谁来决定?走过三年艰难岁月,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脆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大自然常怀敬畏之心?
祈望疫情感染高峰永远都不要卷土重来。
2023.2.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