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缠论级别的一些再认识

(2015-01-31 09:34:09)
标签:

股票

分类: 缠论基础

笔者之所以对级别的问题纠缠不休,只是笔者认为级别对于缠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了解了缠论的级别和递归,整个缠论体系就会立体起来,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否则就是一个平面的理论。

 

    级别与中枢。从操作层面上看,级别是一个关键,中枢的引入和设计是为级别服务的,所以缠师在某处说出中枢也可以没有的话来。当然,如果不深刻理解中枢的内涵,不学会笔和线段,中枢就难以找准,级别自然是一团浆糊。级别的设计有一套严格的规则,这一点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级别与节奏。没有节奏只有死,最标准的节奏就是买点买、卖点卖,买卖点就是节奏。买卖点的确立,必须有级别的观照,这是最根本的前提。所以,没有级别,没有节奏。

    级别与成交量。缠师说级别与时间无关、与价格无关,于是有的认为级别与成交量关系密切,是量价关系的另一面。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存在一定问题。缠师在其理论中对于成交量的描述很少,并将成交量与MACD之类的东西基本列为同一个层面。形态学、动力学是构成缠论的主要学科,而缠论本质上是一种几何学,故形态学在缠论中是第一位的,这也是缠师在许多地方都反复强调的观点。动力学主要涉及能量变化,自然会与成交量有一定关系,但这种能量变化却不能简单以成交量的大小作为判断依据,只是一种参考。在传统股票分析技术上,骗线的情况比比皆是,骗量的现象也不胜枚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只股票被主力高度控盘后,每天的成交量可能较少,但股票上升的力度却不见得小,这时候如何判断股票运行的能量大或小?因此,把级别与成交量等同起来,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从根源上讲,成交量与价格都是外在表现形式的一个方面,是心理预期的物化。当然,站在这个角度,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之类的东西,也是心理预期的物化与描述。中枢是一定区域内买与卖能量博弈的相对平衡,价格有效交易自然会呈现出成交量的形态,但如仅停留于成交量的表层形态,对其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则易出现盲点。

    级别的本质。级别源于自相似性或自同构性,只要参与市场交易的是人,就必然存在贪嗔痴疑慢的自同构性,级别也就必然存在。这是对级别的溯根求源,比较抽象,也比较麻烦。

    认识级别。缠论中的级别,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哲学概念意义上的级别,具有抽象性和广泛性,当然也具有普遍性,即普遍存在于走势类型之中;二是级别的具体表现形式,如1分钟、5分钟、30分钟级别,或1F、5F、30F级别等,这些都是级别的具体形态。平时经常用和理解的级别,一般指的都是级别的具体表现形式。至于把K线周期图作为级别对待的,在本质上与级别风马牛不相及,仅是某种视角下的替代而已。

    级别的应用。落实到应用层面,只能是级别的具体表现形式。学过哲学的都知道,苹果是水果的具体形态,吃苹果很具体,吃水果则无处着口了。同样,应用级别,自然也是可观察和可操作的具体形态。级别的具体形态是无限的,比如你可以用3秒、7秒、4分钟……之类的级别,也可以取些其他样式的名字,考虑到股票软件设计的因素和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缠师引入了1、5、30分钟等的级别形态。一种级别具体形态有无边界条件?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为解决这个问题,缠师设计并引入了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概念,并以中枢为依托,设计出一套规则,实现级别的灵活转换,从而使级别这个哲学概念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当缠论学习者能熟练地通过中枢的生长与变化把握级别的生长与变化时,对缠师下面的话就可以心有灵犀了:“看行情的走势,就如同听一朵花的开放,见一朵花的芬芳,嗅一朵花的美丽,一切都在当下中灿烂”,这绝对不是孔男人式的矫情比喻,而是科学般的严谨说明,因为走势确实有着如花一般的生命特征,走势确实在自相似性、自组性中发芽、生长、绽放、凋败。

    两种级别差异。在级别的具体应用上,缠论教材里面是存在差异的。本文说的两种级别,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对:1、缠论教材前、后存在两种级别。早期文章里说的1分钟级别与后期说的1分钟级别,在级别大小上不一样。早期指的1分钟走势类型,很多情况下就是后期1分钟走势类型的一个线段。所以,教材前半部缠师说的一个新入市的市场参与者,参与的级别一般不要低于30分钟,其实是相当于后期所指的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前后级别的差异,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后期缠师是对级别进行了适当放大。缠师早期的解盘,按前期的级别去解读和指导操作,对学缠者给予了很好的指导,说明那个级别也是允许的。而后期进行一定放大,合理的解释,就是缠师担心技术不熟练的操作者因为级别太小而把握不了。毕竟级别越小,对操作者的要求也越高。2、线段内部结构存在两种级别。线段作为中枢的构件而设计,严格意义上讲,用线段构成中枢并不严谨。以1分钟走势类型为例,多数人都是以三条线段的重合构成该走势类型的中枢,而中枢的定义是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合。要是严格按照定义去对照,每一条线段又必须是一个小的走势类型,每个小走势类型里面也必须有更小级别中枢才可以。具体到很多人常用线段构筑的1分钟走势类型,有的线段能找到更小级别中枢,有的则找不到。这说明,站在线段的角度,看似相同的线段其实级别并不完全相同。当然,由于可观察的精度受外在条件的制约,从概略的角度把线段视为同级别,对操作的影响也不是太大。如何认识级别差异对市场操作的影响?本文不再展开,想深究的,可以多去看缠师的解盘,感受缠师对当下细节的把握。

 

 

“学了本ID的理论,脑子里必须时刻有两个字:级别。”(94课:当机立断)

 “级别在本ID理论中就极端关键了。为什么?因为本ID的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的。所以,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不明白本ID的理论。”(102课:再说走势必完美) 

 由此可见缠论里的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基性的概念之一。如果这个都不清楚,后面很多地方就是糊涂浆。 

 那么,为什么从第14课第一次引入级别概念到第108课还要经常反复地强调级别呢?一个原因是其重要性,另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初学者不注意仔细结合前后文观察和思考将走势级别和操作级别搞混乱了。 

 缠论的级别,有时候讲的是主观的操作级别,有时候讲的是客观的走势级别。每一个学缠之人必须分辨清楚。

 一、操作级别 

 “级别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基本只和买卖量有关。日线级别的买卖量当然比1分钟级别的要多多了,本ID可以用更大的量去参与买卖,例如一百万股,一千万股,甚至更多。”(26、市场风险如何回避) 

 “走势是客观的,而用什么级别去分析这走势却是主观的。”“根据各种情况,你就可以相应定好自己的操作级别,这样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分析、操作。也就是说,一旦该级别出现买卖点,你必须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不参与任何调整或下跌走势类型的。”(35课: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补课) 

 缠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你操作的级别,就是根据你的资金量、操作水平和可操作的时间进行一种操作级别的选择,这种级别是具有相对稳定性,除非你的环境(资金量、操作水平以及操作时间)发生了变化,否则不要改变。也就是说,当你的操作级别一旦出现买卖点时,就采取相应的操作。 

 为此,缠还专门分列几课来讲解同级别分解问题,以指导不同级别的操作者进行操作。 

 对操作级别以下的次级别操作,也进行了细心地指导。 

 “制定了相应级别,是否按照次级别以下进行部分操作,那是操作风格问题,而实际上是应该安排这种操作的,特别当进入一个你的操作级别的次级别盘整或下跌,这是你可以忍受的最大级别非上涨走势,当然要操作一下来降低自己的成本。”(35课: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补课) 

 “如果资金量不特别巨大,就要熟练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14课:喝茅台的高潮程序) 

 对于次级别的买卖点,还可以立体操作。“在这种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级别上进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该级别的分解节奏与波动,只是在不同级别中投入的筹码与资金不同而已。”(40课: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 

 二、走势级别 

 “背驰的级别与当下走势级别的关系” (43课:有关背驰的补习课)明确说明是走势级别。 

 “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这是最精确的,不涉及什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等。”“用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等的级别安排,只是一个简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现在可以查到的走势图都是这样安排的。”(33课:走势的多义性 

 上面描述中充分说明走势的级别与时间周期无关。走势类型的级别只与其中包含的中枢有关。 

 “再次强调,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走势类型以及中枢就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上面所说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同倍数的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如此而已。”(63课:替各位理理基本概念) 

 “另外,必须再给一种错误的想法敲打一下。级别,本质上与时间无关,级别也不是什么时间结构。级别,只是按照本ID的规则,自生长出来的一种分类方法。而所谓的时间结构,本质上和电脑软件上的K线时间周期选择一样。一个最低级别不到的走势类型,可以生长百年不长成更高级别的,级别与时间,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关系。级别的关键,就是本ID设计的那套规则。级别,本质上不对任何时间结构有任何绝对的承诺,为什么?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的绝对的理论推导可以保证这一点,级别被破坏了,就是因为被破坏了,只此而已,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时间的因素、结构就被破坏了。”(84课:本ID理论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级别的运用 

 “级别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基本只和买卖量有关。日线级别的买卖量当然比一分钟级别的要多多了。”(26、市场风险如何回避) 

 “一般来说,1、5、30分钟三个级别的分解,就足以应付所有的走势。当然,对于大点的资金,可以考虑加上日级别的。”(102课:再说走势必完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操作级别跟时间周期挂钩的用意,只是为了方便交易更多的筹码。时间周期只是用来快速观察走势运动的一个量度单位,也就是 “放大镜的倍数”。无论用什么时间周期来观察,都可以看出当前走势的级别,所以,我们关键是要选择和自己操作级别相适应的那个周期。 

 具体地说,就是在你选择操作的K线图上,当发现有形成买卖点的趋势后,对其走势级别、形态、动力进行分析,即这是什么级别的什么买卖点?大级别的走势如何?当下各级别的中枢分布如何?明确的确定那个背驰点,也就是精准定位买卖点,尤其是可以判断是否这段走完了,是否要发生转折了。 

 比如从30分钟图上发现一个三类买点,就是常见的股价突破平台后的回抽确认,在30分钟图上能看得很清楚。这时我们就要分析当前走势级别,利用中枢走势进行分析,来仔细分辨回抽的这一段,是个什么级别的买点?是不是我的操作级别。 

 缠中说禅理论的基础部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交易市场建筑在严密的公理化体系上,就是要把市场的本来面目还原,让人的贪婪、恐惧无所遁形,只有明确地知道市场当下的行为,才可能逐步化解贪婪与恐惧,把交易行为建筑在一个坚实的现实基础上,而不是贪婪、恐惧所引发的臆测上。 

 缠论的精髓在于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在理论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所有走势都是可以精确定位的。 

 缠论的精妙在于级别。级别在现实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都是可以进行完全分类操作的。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级别来进行有利可图的交易,也可以游走于各个走势级别之间,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操作。 

 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铭记了三十年“学吧!干吧!”,一直激励我不断地努力。缠也说过,市场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