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游戏厅|我玩了五款专门为喝酒而设计的桌游
我和几个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了五款喝酒主题的桌游,酒自然也没少喝。
古埃及人似乎是玩桌游喝啤酒的开山鼻祖,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类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已经有超过5000多年的历史。任何游戏中都可以加入酒来助兴,而有些游戏公司则决定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用游戏规则来决定你什么时候该喝,具体该喝多少。为了测试这些游戏有多好玩,能把你灌醉到什么地步,我买了一堆酒,召来一票好友,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五个游戏都试了一遍。
派对从周五晚上七点开始。买好吃的东西后,我决定趁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先把游戏规则读上一遍。
Wiseman Innovation 公司的《喝酒大冒险》(Drinking Quest)规定的玩家人数是二至四人,所以我把我的丈夫凯文叫来,看他想不想和我一起边等客人边玩上几局。他表示拒绝,于是我们点了份披萨,一直等到罗布和尼基带着爆米花和百加得八年朗姆酒上门,然后我们搬上所有的饮料来到了地下室。
《喝酒大冒险》很容易让人想起 Steve Jackson Games 公司的《小白世纪》(Munchkin),这是一款颇具恶搞味道的《龙与地下城》风格卡牌游戏,玩家需要比赛打败怪物、完成挑战,争取获得最高奖励。这些卡牌上充满了各种双关 —— 比如有个角色的名字叫做 “Malty”(醉汉)、还有个角色叫 “Daiquirin”(得其利鸡尾酒)—— 以及从《魔力小马》到《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的各种文化梗。玩家轮流从牌堆抽牌,并将面临诸如 “对战丢酒桶的哥布林” 或者 “说服酒保给你换一杯啤酒,因为你不喜欢他给你的那杯弱爆的哥布林麦芽酒” 之类的挑战。你可以选择让一名玩家担任管理员,对所有的挑战进行裁决,但我们只是让相邻的玩家掷骰子决定遇怪。
图片来源:Wiseman Innovation
游戏中的挑战难度很高,而且如果骰子没掷好,你的角色就很容易挂掉。如果你能在游戏中获得道具麦芽酒,你就可以使用这一道具,喝一口酒,逃避一次死亡。如果你没有这一道具,要想继续游戏,你就得一口干完。如果你在同一个冒险中再度死亡,你只需要呷三口酒,便可以继续游戏。因此,游戏的技巧就是尽量选择呷酒,这样的话,如果遇到麻烦,你也不需要一次性灌太多。游戏结束时,得分最高者就是最终胜利者,但《喝酒大冒险》并不会给玩家太多互相交流的空间,所以玩家在等待自己的回合时,只能互相聊天打发时间。
游戏刚准备好,麦克和艾丽尔便出现了,于是我查阅了一番如何将玩家人数增加至12人的备选游戏规则,然后把其它冒险牌堆中的角色也加入进来,并把挑战牌混在了一起。最后我们的牌堆里全是哥布林和猫族。虽然有点不符合常理,但这个游戏本来就没有剧情可言,所以这种玩法也无所谓。游戏机制也很简单,哪怕是没有玩过《龙与地下城》的人也可以轻松上手,最大的挑战还是学会如何看四面骰子。我们刚玩到一半,另一位玩家莎拉也来了,稍作指点,她很快也加入了我们。
《喝酒大冒险》的喝酒部分设计得很不平衡。到牌堆抽光时,罗布还没有被迫喝过一口酒。我也没有喝过,但看到他那个洋洋得意的样子,我便发动了角色技能,强迫他一口干。大部分角色技能都很有效果,比如让你的奖金翻倍,或者对一名敌人造成自动伤害。而我的角色 “干杯怪”(Chuglox)似乎只喜欢整蛊他的队友。
麦克带来了一个他朋友送给他的喝酒轮盘。他在黑色杯子里倒上水,红色杯子里倒上不知名的酒。我们自己定了一些规则,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洒了酒,或者是游戏强制喝酒时你没有喝酒并且我们抓包,那就要转一次轮盘。另外,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呷一口酒,然后指定另一个人转轮盘。《喝酒大冒险》的最后一张牌本来是由麦克来抽牌,但轮到他抽牌时他在厕所,于是我们又定了一个轮盘规矩:如果轮到你的回合你却不在场,等你回来就要转一次轮盘。他心有不甘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然后转到了一杯威士忌。
图片来源:Wagner Concepts
抽完一个牌堆后,你就要使用奖金升级你的角色,然后迎接下一个挑战。但我们还有好几个游戏要玩,所以就此作罢。就在我们准备好 Wagner Concepts 公司的《喝酒聚会》(Drink-A-Palooza)时,莎拉的丈夫克里斯出现了,他刚从公司的五月节派对回来,喝的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醉。“我的晚餐就是龙舌兰酒。” 他骄傲地说。“你就没吃个青柠吗?” 莎拉问他,他回答说没有。《喝酒聚会》可以6个人单独玩,也可以12人组队玩,最后我们决定分夫妻档组队。克里斯说这对莎拉不公平,我们应该掷八面骰子来决定谁和他一组,但莎拉表示她能带着他。
《喝酒聚会》是一款《大富翁》和《常识大挑战》(Trivial Pursuit)的混合体,每支队伍都要想办法把手中的彩色六瓶装啤酒筐装满,而啤酒筐中的酒瓶数量则代表你在啤酒乒乓(beer pong)、投硬币(quarters)、翻杯子(flip cup)等喝酒挑战中获胜的次数。玩家通过掷骰子在棋盘上移动,你的移动要么会触发上述挑战,要么会触发其它喝酒游戏,比如转瓶子(没有接吻惩罚,被转到的人只要喝酒就行)或者猜大小,也就是让玩家轮流猜牌堆中抽出的下一张牌的数字会比前一张更大还是更小。
第一个猜错的人必须要喝掉和已抽牌数相同杯数的酒。棋盘中央还放了一个杯子,棋盘上的一些方格会让你把你自己杯子里的酒倒一些进去,还有一些方格会强制你喝掉中央酒杯里的酒,但我们决定不把自己的酒倒进去,而是只往里面倒蓝带啤酒。
这款游戏玩起来会喝得很凶。麦克因为挑战失败和坏运气喝了三次中央酒杯的酒。克里斯掷到了 “瀑布”,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他在喝酒,我们就要跟着喝,虽然他遥遥领先,也完全没有慢下来的样子。后来我们越玩越疯。在我们赢了一轮翻杯子挑战后,身高一米八七的凯文高兴地蹦了起来,结果头和手腕直接撞到了我们家地下室的天花板上。
图片来源:Wagner Concepts
最终麦克和艾丽尔那一组获胜(艾丽尔是那种酒喝得越多,眼手协调性越好的人),我送了他们一套《喝酒聚会》桌游作为奖品,那是我之前中奖中到的,我猜游戏生产商是担心我把酒洒了一棋盘就不会再碰这款游戏,而且这种事故几率确实很高。麦克提出不要奖品,只要每个人都转一次喝酒轮盘就行,我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嘲笑他宁愿虐大家也不愿拿奖品。
但是罗布认为我喝得不够,于是他向我发起挑战,要我必须转一次。最后我转到了黑色,于是我喝了一杯水,他干了一杯酒。然后麦克又向我发起挑战,结果还是一样。就在我寻找和我的黑色点数相对应的酒杯时,凯文指出不管我喝哪杯都一样,因为所有的杯子里装的都是水。麦克表示并非如此,其中有一杯确实是酒。于是艾丽尔和克里斯又先后向我发起挑战,希望我最终还是会撞上那一杯隐藏酒。结果他们如愿以偿。那是一杯伏特加,喝得我想死。
接下来玩的是 Uncorked Games 公司的《酒间阅读》(Read Between the
Wines),这款游戏似乎是为婚前女子派对或者读书俱乐部设计的。游戏的所有宣传照片上都是穿着考究的客人们端着精致的葡萄酒杯互相祝酒。游戏规则鼓励你
“先用香槟和开胃菜” 迎接彼此,然后准备来一次 “从轻度的白葡萄酒到浓烈的红葡萄酒”
的品酒大会。我喜欢晚餐喝一杯上好的葡萄酒,但我为今晚的聚会准备的是从 Trader Joe
超市买来的三瓶不同口味的查尔斯肖(Charles
Shaw)红酒(3美刀)和一瓶普罗塞克(10美刀)。克里斯担心自己喝葡萄酒会犯恶心,于是他和麦克一起出门去了汉堡王和麦当劳。
尼基自愿充当第一位 “酒侍”,她给我们的杯子里倒上查尔斯肖梅露汁,然后从牌堆中拿出一张牌,读出牌面的要求。第一张牌上写着:“请描述这杯酒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写下各自的答案,交给尼基读出来,然后每位玩家轮流猜哪个答案是谁写的,猜对了就可以得一分,并且把你猜中的那位选手从本局中淘汰。撑到最后的选手将成为下一局游戏的 “酒侍”。
图片来源:UNCORKED!
Games
有意思的是,我们给这杯口感极差的酒想出了完全不同的年龄描述,我写的是 “老年人”,凯文则细致地形容其为
“养老院里垂垂老矣的老人。”
克里斯和麦克拎着薯条和鸡块回来了,他们在汉堡王里颗粒无收,因为他们店里好像没有人点单,排在他们前面的三个醉醺醺的客人也表示不能理解。我们要的麦旋风他们也没买到,因为做麦旋风的机器坏了。
克里斯还是拒绝碰葡萄酒,于是麦克加入我们第二轮,克里斯则在一旁填肚子。第二轮的要求是:用一部电影来形容这杯酒。玩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学会隐藏自己的身份。我之所以能够猜中尼基,是因为我很确信她是在座唯一一个看过《隐藏人物》的人,我也让凯文频频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不确定把这杯普罗塞克比作
J·J·艾布拉姆斯的《星际迷航》的究竟是麦克还是我。这个游戏真的很好玩,但有些牌面的要求设计并不平衡。“用一个虚构角色来形容这杯酒”
实在太过宽泛,而 “这杯酒和什么最配” 又太过直白无趣。我觉得如果能把这款游戏 R 级化,它的乐趣会提升很多。
玩完两局后,莎拉发现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他们的保姆原本只打算待到九点就去参加派对,但是莎拉说服她待到十点钟,告诉她只要他们的女儿上床了,她就可以开始为派对做准备。于是莎拉夫妇俩先走一步,尼基则左右摇摆。但罗布就是为了玩 Table Forged 公司的《铁与酒》(Iron & Ale)才来的,几年前他举办过一次国际海盗模仿日派对,《铁与酒》成了那场派对的高潮,不多喝上几杯他是不会走的。
和《喝酒大冒险》一样,《铁与酒》让每个玩家扮演一个角色,每个角色代表不同的矮人王,并配备各自的角色技能。玩家的目的就是互相比拼寻找最多的财宝。首先玩家从混杂着宝藏牌与怪物牌的矿山牌堆中抽牌,你可以击败这些怪物并获得奖励,如果失败的话就要罚酒。抽牌两次后,玩家便可以移步酒馆牌堆,这个牌堆是由各种挑战牌构成,比如和另一位玩家展开瞪眼比赛,或者在单脚站立的情况下看谁能先把酒喝完。如果你不想接受挑战,你只需要罚酒和罚款就行。但因为我们个个生性好斗,加上大部分人此时都已经喝高了,所以根本没人逃避挑战。我们都是有尊严的醉酒矮人王。
图片来源:Table Forged
游戏过程中有不少精彩瞬间,比如凯文驮着我做平板支撑的时候,有人质疑我是不是也应该保持静止不动,结果我在他背上摇来晃去害他瞬间趴地。麦克阻止罗布凌空抓骰子,因为挑战的规则有争议。但基本上《铁与酒》是一个属于喜欢奇幻的男人的游戏,而且酒馆牌堆中有太多太多涉及到体能竞技的挑战,比如掰手腕子。
图片来源:Thinking & Drinking LLC
后来罗布和尼基又开始争论。尼基的老妈正在他们家给他们带女儿,他们不知道应该现在回家,好让尼基的老妈去休息,还是待会儿叫个 Uber 回家。最后他们还是提前走了。这么一来就只剩麦克和艾丽尔,以及今晚的压轴游戏:Jon and Nikki Cooper 公司的《思考与喝酒》(Thinking & Drinking)。虽然名字叫思考与喝酒,但游戏规则并不要求玩家喝酒。相反,这款游戏恰好符合我在所有派对中最享受的部分:和朋友围坐一圈,彻夜长谈。
《思考与喝酒》包含了六个牌堆,牌面上写着所有玩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我们说出各自最喜欢的蝙蝠侠扮演者,我想了一会儿,然后说 “这太简单了。” 凯文很快便猜到我想说谁,他还给我发信息验证自己的猜测。艾丽尔选择了亚当·韦斯特,麦克选择了迈克尔·基顿,凯文和我都选择了凯文·康罗伊。他们随即提出抗议,认为配音演员不能算蝙蝠侠扮演者,由此我们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讨论,比如各个电影版的质量比较,并且还发现麦克从来没看过《蝙蝠侠与罗宾》。
最后凯文决定回去一定要去亚马逊借租这部电影回来看看。既然聊到《蝙蝠侠与罗宾》,接下来的游戏中自然少不了和冰有关烂俗双关笑话。我们还定下了一个规则,如果你想不到好的答案,你可以直接罚酒,或者从另一对问题中选一个合适的,毕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很有意思。像 “哪位玩家能够要到别人的电话号码” 这样的问题就被我们 pass 掉,换成类似 “你的生活动力是什么?” 之类比较私人的问题。最后这个问题让麦克莫名伤感起来,也让艾丽尔下定决心叫来一辆 Uber。麦克把他的《喝酒聚会》桌游和喝酒轮盘都留在了我家,估计现在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的了。
两天后我才记起我把一瓶三美刀的查尔斯肖葡萄酒放在了冷冻柜了。瓶子已经爆了。
Translated by: 陈功
©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没看够?
点击关注 VICE中国 APP
更多内容点击:www.vi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