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人文主义摄影师肖慕漪:我在美国跟拍了一对穆斯林

(2017-03-31 13:49:01)
标签:

杂谈

​​

90后人文主义摄影师肖慕漪:我在美国跟拍了一对穆斯林

姑娘真棒90后人文主义摄影师肖慕漪:我在美国跟拍了一对穆斯林

作者:程皎旸

纪实摄影真的可以改变社会吗?我一直在探索。最实在的就是去学习更多的技能,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社会。

《姑娘真棒》这个系列的主角们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行业的一些女孩。我们觉得她们很棒,因为她们都找到并展现了某种新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你们也能。

肖慕漪(http://www.muyixiao.com/ ),91年出生的武汉姑娘,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摄影,作品曾发表于、BBC、CNN、华尔街日报、腾讯新闻、界面新闻等国内外媒体,24岁就入选马格南人权摄影奖学金项目,与另外七位入选的摄影师远赴纽约大学,共同完成为期六周的课程后,再次被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新媒体叙事专业录取。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7763613935.jpg

2016年,“伊斯兰恐惧” 在欧美愈演愈烈时,肖慕漪提倡推出全新的摄影项目《和穆斯林谈谈》(Talk 2 Muslims),尝试以轻松、互动的方式,打开这个沉重且复杂的议题。这个项目很快得到马格南基金会的支持。

“当时马格南基金会发起了一个全球项目,叫 ‘What Works’。这个项目的想法是我们在一次集体会议上一起讨论出来的,包含9个国家里人们为了消弭社会隔阂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努力。作为摄影师,我们时常思考,通过摄影,一味揭露问题没到底有没有用?对比摄影,也许直接报道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更有用。所以,整个项目的初衷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想讨论 ‘什么有用’。” 肖慕漪解释道。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7853223187.jpg

肖慕漪作品:《和穆斯林谈谈》。 更多请见 VICE中国 网站原文

据肖慕漪回忆,当时共有20个人报选题,她选了一对穆斯林男女的故事,“女孩叫 Mona,她妈妈来自叙利亚,但她在美国长大,一直是伊斯兰信徒,男孩叫 Sebastian,他遇到 Mona 后,才开始信伊斯兰教。2015年巴黎恐袭发生后,他俩都难以置信,但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对穆斯林丧失希望,便发起一个运动,在波士顿、麻省摆摊,送给路人一些免费的小吃、鲜花,然后邀请路人问他们一些关于穆斯林的问题,然后为大家解答。” 这个故事最终胜出,成为项目选题。

在肖慕漪看来,这个故事非常吻合‘What Works’ 的初衷,即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一些沉重的社会问题。” 这个故事入选后,我就开始思考,怎么样让它更有用。我想,仅仅拍视频介绍它还不够,我应该做一个网站(www.talk2muslims.com)让大家可以参与进来和他们对话。不过这个网站就不属于新闻范畴了,它更多的是属于行动主义(activism)。” 目前,这个网站已经建设成功,肖慕漪与她的伙伴还在思考,如何完善它。

“相比起拍摄,我更期待知道人们通过网站问他们什么问题。因为网站是匿名的,所以大家会更肆无忌惮。但是好像收到的问题也还好,没什么攻击性的。不过确实有很多很严肃的提问。” 肖慕漪如是说。

这样以 “边缘人物” 为聚焦对象的项目,肖慕漪并非首次接触。她曾在腾讯新闻纪实摄影栏目《活着》做摄影记者,通过摄影,纪录青岛石油爆炸中痛失爱人者的《孕妇之死》、马航失联家属《失联的爱》、反映云南早婚现象的《早婚少女》等。其中,《早婚少女》是让肖慕漪首次备受关注的作品。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047610817.jpg

肖慕漪作品:《早婚少女》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085114286.jpg

肖慕漪作品:《失联的爱》

“当时我得知云南村落有早婚少女现象时,就提出想去拍摄这个专题。但是范围太广,我并不知道具体哪个村子,哪户人家有合适的拍摄对象,于是我就在当地雇了个三轮车,就跟司机聊,看他知不知道哪里有早婚少女。司机倒是带我去了一些村子,但结果不算好,因为有些人已经是少妇了,不太符合拍摄主题,有些也不愿意被拍。我在那边耗了差不多五天,都已经打电话给主编说,有可能拍不到好照片了,主编就鼓励我再坚持一下,然后第六天,我就遇到一个村民,他带我去了一个村子,那村子里几乎全是早婚少女。就这样,我的访问算是顺利完成。” 肖慕漪回忆道。尽管这组专题引起不少读者关注、媒体转载,但肖慕漪并不知道早婚少女们目前的生活到底如何,是否受到专题报道的影响。这令肖慕漪也不得不思考,纪实摄影真的可以改变社会吗?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187492634.jpg

肖慕漪作品:《早婚少女》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201555000.jpg

肖慕漪作品:《早婚少女》

“我觉得关心社会的人都会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就是 ‘做什么更有帮助’ 吧。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阶段性的,我以前觉得报道就挺好,后来觉得行动主义更好,还有一段时间觉得是不是参政最有用……我觉得我想法一阵一阵的,一直在探索,所以我也不想给出什么确定的结论。很多时候,最实际的情况是,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那我就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所以我觉得最实在的就是去学习更多东西。”

去学、去探索,这一点,肖慕漪从大二起就一直在实践。那时,她的文艺细胞刚刚开窍,痴迷与 “视觉” 有关的一切事物。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867719202.jpg

肖慕漪作品:《纽约》

“我从小就是理科生,一直对文艺没多大兴趣。当年高考失利,我就报了北京语言大学,读了国际新闻,但不算喜欢。直到大二,我不知怎么,就忽然爱上电影。” 肖慕漪笑着说。

据肖慕漪回忆,令她怦然心动的电影是《霸王别姬》,“看完就觉得特别震撼,特别想了解电影这东西,然后刚好我有朋友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我就跟着她蹭课,看了很多电影。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特别喜欢 ‘视觉’。然后我就开始看书,还参加晚自习,感觉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么渴望去学习吧。”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874665983.jpg

肖慕漪作品:《纽约》

几年过去,肖慕漪已从一个 “文艺白痴”,蜕变成勇往直前的独立摄影师。如今,她已从纽约国际摄影学院新媒体专业顺利毕业,即将于纽约展开全新的工作。预祝她一如既往地痴迷摄影,不断探索,一切顺利。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886495940.jpg

肖慕漪更多作品:《执子之手》系列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906973292.jpg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914707580.jpg

http://img.vice.cn/images/2017/03/27/1490598927974563.jpg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没看够?​​​​​​​​​​

90后人文主义摄影师肖慕漪:我在美国跟拍了一对穆斯林

90后人文主义摄影师肖慕漪:我在美国跟拍了一对穆斯林

​​​点击关注 VICE中国 APP

​更多内容点击:www.vice.cn​​​​​​​​​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